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934年10月底,红二、六军团主力撤离黔东革命根据地,实施东进战略,开展湘西攻势。从此,留守根据地的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和黔东独立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始了保卫根据地的斗争。在同敌人进行殊死搏斗中,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主席孙秀亮为保卫红色政权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正1934年6月4日,贺龙率领的红三军进入重庆酉阳南腰界,并以此为大本营,开展川黔边革命根据地的工作,为开创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基础。7月21日至22日,湘鄂川黔革命军事委员会在沿河铅厂坝召开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黔东特区革命政府正式成立。黔东特区根据地,包括重庆酉阳、  相似文献   

3.
一、黔东革命根据地史研究的三种不同观点黔东革命根据地,作为一块独立完整的革命根据地和二战时期全国革命根据地之一,在认识上经历了一个探索发展过程,并逐步趋于一致.回顾建国以来,在党的二战时期根据地史的研究中,对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归属问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见诸于各种史稿、资料和研究文章,大致有  相似文献   

4.
1934年5月至1936年1月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同黔东各族人民共同开辟了黔东革命根据地,在云贵高原上竖起了第一面红旗.黔东革命根据地,是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处于不利的形势,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完全丧失,红军处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红三军转战湘鄂川边地区,数次准备建立根据地未果而进入黔东地区的背景下建立的.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党历来重视宣传工作。实践证明,什么时候重视宣传工作,什么时候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就会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哪个地方的党委加强了对外宣传工作的领导,哪里的外宣工作就有成效,就能促进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反之,则要受影响。要提高黔东革命老区的知名度,加快黔东革命老区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对黔东革命老区的对外宣传。一、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强黔东革命老区外宣工作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对加  相似文献   

6.
张永 《世纪桥》2021,(1):27-33
土地革命时期,红三军(1934年10月25日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动摇反动统治基础与统治秩序,开展如火如荼革命活动,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创建了黔东革命根据地,为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同时为与红六军团西征胜利会师、红一方面军战略转移进行长征创造重要条件.在红三军与红六军团转战黔东开展的...  相似文献   

7.
<正>摘录:黔东革命根据地是红军长征前全国仅有的八个根据地之一,这是一个客观史实。根据地包括贵州的沿河、印江、德江、松桃及原四川的酉阳、秀山等六县的毗邻范围,它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个整体区域,其最高政权机关是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办公地点在沿河县土地湾,它是黔东苏区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正1934年5月,红三军进入黔东。6月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在枫香溪召开会议,作出了"建立包括酉阳、秀山在内的黔东特区"的决定。会后,红三军印发了大量文件,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抽调部队干部组织地方工作队,分赴酉阳、秀山、沿河、德江、印江、松桃等地发动和组织群众,组织革命武装,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运动,开辟根据地。  相似文献   

9.
正"1934年夏,贺龙、关向应等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进入黔东,建立了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同年10月,由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抵达木黄镇,与红三军(会师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胜利会师。两军领导人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等在红三军军部——木黄镇水府宫内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两军团统一行动。"  相似文献   

10.
红二、红六军团主力转移离开黔东革命根据地后,国民党反动派、地方军阀和土豪劣绅向黔东革命根据地疯狂反扑,在"一人当红军,全家都诛灭"的反革命叫嚣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到处搜捕黔东独立师、红军家属、地方干部.沿河县河蛟岩乡苏维埃主席孔朝庭受尽敌人严刑拷打,毫不屈服,临终给儿子留下遗嘱:"等到我红军回来,你一定要替我申冤报仇"、"要与土豪彻底斗争到底".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转战黔东,对黔东地区"神兵"进行了革命性改造,使之成为红三军直接领导的地方革命武装,既充实和壮大了革命力量,也使党的民族政策进一步大众化.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三六年十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在西北实现胜利大会师。毛泽东挥笔疾书:“三军过后尽开颜”! 当我们翻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就会发现,示意红军长征路线的“红飘带”,两次从黔东划过:黔东,神奇而又美丽的土地,是贺龙率领他与周逸群创建的红三军,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地方;是红二、六军团胜利会师从而孕育出红二方面军的地方。红二、六军团从这里出发,创建了更具影响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二、六军团实行战略大转移在这里驻足,然后挥师西进、北上。  相似文献   

13.
冯莹  文叶飞 《当代贵州》2011,(18):40-40
革命的火把在铜仁这块红土地上再次传递。继承和发扬黔东革命老区精神,推动新时期铜仁发展成为此次火把传递活动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当我们去到沿河、印江、德江、江口、石阡及四川酉阳、秀山等地的时候,思绪回复到上世纪30年代的“黔东特区”。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革命风起云涌,建立许多红色政权。  相似文献   

15.
地处黔、渝、湘、鄂四省(市)边区结合部的乌江之滨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因特定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赢得了三张国家级名片: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乌江山峡百里画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麻阳河、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  相似文献   

16.
枫香溪会议是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和红三军历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从此,红三军走出了"左"倾的阴影,进入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7.
国保档案     
《当代贵州》2012,(18):52-53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它们是历史文脉宝贵的见证。在乌江流域,武陵山脉之间,至今保存着6处"国保",它们增添了"桃源铜仁"的历史厚重,也成为了"梵天净土"的文化地标。1934年7月21日,湘鄂川黔边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在沿河县铅厂坝张家祠堂召开了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创立了云贵高原上的第一个红色革命政权——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  相似文献   

18.
自逐鹿中原失败后,苗族开始了历史性的南迁。黔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入黔、入滇的要道。苗族从中原迁徙至西南乃至走向世界,黔东这块美丽的土地留下了他们的足迹。黔东是历史上民族迁徙的大通道,今天是民族文化的大观园。黔东文化也必然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9.
依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和具体功能,黔东土家族民歌可分为仪式歌、劳动歌、时政歌、情歌、习俗歌等。土家族仪式歌表现为对各种神秘和万能的自然力量的敬畏。黔东土家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族源与古代巴人有关。黔东土家族闭塞的交通阻碍了土家人与外界的交流,形成了黔东土家人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生存环境的高度封闭性和山地农耕渔猎生产生活方式,使大量古老的土家族民歌得以较好地保存和流传。依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和具体功能,黔东土家族民歌可分为仪式歌、劳动歌、时政歌、情歌、习俗歌等。仪式歌是土家族民众在民俗活动中吟唱的歌谣。可以分为诀术歌(用于法术伴唱的歌诀和咒语)、节令歌(用以庆祝节日或节令的歌)、祭祀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红二方面军在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以后,红军其他主力部队也相继离开原来的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红二方面军就是其中之一。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组成较晚。1930年7月,湘鄂边地区的红四军和鄂西地区的红六军在湖北省公安地区会师,组成红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政治委员,全军团约一万人。1931年3月,红二军团改编为红三军。1934年5月,红三军转战黔东地区,创建黔东苏区。1933年6月,湘赣革命根据地的红十七师和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红十八师组成红六军团,次年8月奉命西征,在湖南桂东寨前圩建立红六军团领导机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