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公司概要创业时间:1968年就任现职:1998年经营内容:盒饭、副食的制造与直销,一般加工食品类零售资本金额:2亿9 030万日元营业额:174亿8 700万日元从业人数:2 166名父亲破产后创建副食店我出生于昭和31年,是家中三个孩子的老二,却是家中长男。父亲二战结束后从朝鲜归国,开始经营食品批发,因此当时家境颇为殷实。在父母的宠溺下长大,小时候的我是个顽皮淘气的孩子,曾让父母非常头疼。我升入中学后,家中突遭变故,父亲经营的公  相似文献   

2.
父亲与山     
魏鹏 《新青年》2004,(12):16
离开苏北老家来到省城,转眼间已3个年头了。3年来,我无时不在思念年过花甲的父亲。3年前,母亲病故,父亲退休,我是他们惟一的儿子,又外出谋生,家中空荡荡的。父亲一人在家,让我放心不下。我曾想方设法让他来城里生活,但他不肯。2002年春天来城里一回,不到一周就回去了。他说他要  相似文献   

3.
整个故事浸透了人性的阴暗,没有白天,只有黑夜,像顾城的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两个想从黑暗中挣扎出来的孩子用黑色的眼睛却寻找不到光明,而是堕向更深的黑夜.雪穗和亮司是同学,他们11岁那年,生活中黑暗的渣滓残酷地浮出水面.亮司的父亲是当铺老板,在性取向上只喜欢幼女,年轻的母亲便与店员一直保持着不正当关系.雪穗出身贫穷,父亲死后母亲让幼小的雪穗卖身,当铺老板明着去找雪穗的母亲,实际是为了雪穗.这一天,亮司发现雪穗卖身的对象竟是自己的父亲,他愤怒之下刺死了父亲.两个孩子憎恨自己的父母,第一个阴谋就这样发生了,11岁的孩子已被煤气熏死,表面看来这是一起杀人、然后自杀的结局,种种迹象都指向雪穗的母亲,她成了杀死亮司父亲的凶手.  相似文献   

4.
正父亲是军人,我是1964年父亲任空军中尉时出生的。1971年的冬天,我放学回家,见到了身穿军装的父亲。这是我有记忆以来第一次见到他。他入伍15年,按部队规定可以把家属、孩子带到北京去生活。和父亲生活在一起后,有几件事对我的成长影响很大。第一件就是教我学会了做饭。父母的工作非常紧张,又有了小妹妹,没有时间照顾我们,父亲便教我做一些家务,起初我不太愿意,也不愿意管妹妹,只想和小伙伴们  相似文献   

5.
每天晚上下班之后,我都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在父亲的冷饮店里帮忙。因为这一时段,会有许多刚刚放学的小学生来买冰淇淋,渐渐地,我埘这些稚嫩的面孔熟悉起来。有一天,我偶然发现橱窗外有一双眼睛。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它是属于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儿的。男孩儿穿着一件白色的背心,肩上斜背着一个老式书包。他盯着店里其他买冰淇淋吃的孩子,一脸羡慕。以后的几天,我总能发现那双眼睛。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看了看那个小男孩,没有做声。我对父亲说:“可怜的孩子一定是想吃冰淇淋,但却没有钱,我可以送一支给他呀。”但父亲却冷漠地摇了摇头。…  相似文献   

6.
父亲的张望     
王宪中 《新青年》2005,(10):7-7
离家3年的朋友要从外地回来,朋友的父亲从早晨开始就趴在窗口向外张望,一直张望到傍晚朋友进家门。朋友无意间说起此事,却勾起了我对父亲的回忆。父亲养育了我们6个儿女,在艰辛的生活中,却把我们一个个像风筝一样从偏僻的村里放飞,每个子女回家的时候,他都要像朋友的父亲一样一直站在村口长时间地张望。记得我考上师范的时候,报到的时候是个雨天,父亲打着赤脚,背着几十斤重的行李送我到十几里以外的县城坐车,到车站后饭没吃,歇没歇,就在我迷蒙的泪雨中又走进了雨中。第一年寒假,在一个飘雪的晚上,我回到了家中,母亲说:“你父亲听说你要回来,…  相似文献   

7.
学会感恩     
我是一个对生活常常怀有感恩的人 我感恩我的父亲母亲,是他们给了我生命,一个鲜活的有智慧的生命;是他们给了我身体,一个强壮的可以抵挡风风雨雨的身体;是他们供养我吃穿住行,供我读书学习,养育我成人长大;是他们给我成家立业,帮助我照料牙牙学语的孩子.我是他们的最爱,他们是我生命不竭的源泉.在我养育子女的日子里,我深深体会到,父母的恩德自己是一辈子也难以报答完的.  相似文献   

8.
真爱无言     
我的父亲母亲都是农民,地地道道的五六十年代的农民。他们没有谈过恋爱,没有度过蜜月,就是那么劳劳碌碌地为了生活打拼,甚至彼此连一句柔情蜜意的话都没有说过。可是我知道,我的父亲母亲之间有爱,而且是刻骨铭心的深爱。母亲嫁给父亲的程式极简单。没有嫁妆,没有彩礼,一身新衣,四个包袱,母亲就成了新人。母亲嫁到父亲家的第七天,就背起包袱,跟着挑着担子的父亲背井离乡,来到举目无亲的大关东,开始了一步三口苦水的闯关东生涯。就在父亲和母亲来到关东的第三年,奶奶来到了我家。那一年的冬天,正当父亲和母亲发愁怎么能让奶奶在我家的第一个年…  相似文献   

9.
父亲离世、35岁继任社长1963年我出生在秋田,父亲经营了一家销售螺丝的小公司,是家中兄弟四人中的长男。高中毕业后,我在东京度过了大学生活,是典型的子承父业的第二代。大学毕业后,我就在父亲公司的供应商那里谋得职位,作为销售人员每天为了达成业绩而日夜奔走。在此期间,我还参与了父亲公司自营品牌的项目开发,主持了管道工具器材店的开设,还做过松下充电工具的专业销售员。我本打算就这样在如今的公司一直工作下  相似文献   

10.
父爱如杉     
胡双庆 《新青年》2005,(12):5-6
夜里,梦见父亲了,他慈祥地对着我笑,饱经风霜的脸上皱纹丛生,让人心痛、怜惜,又温暖无比。眼泪不经意便浸湿了夜色。窗外,那片杉树林在夜风中“沙沙”有声……母亲生我时难产死了,父亲当年只有23岁,还是个毛头小伙子。母亲去世以后,父亲没有再娶,后来我曾问他为什么不给我找个后妈,父亲笑而不语,昏黄的眼睛里温情四溢,我猜想,他在思念母亲。常常可以从邻居们口中听到我记事以前父亲的艰辛养育:我饿了,没有奶水,就哭。父亲先是熬米汤,一口一口吹冷后喂我。偶尔我会刁嘴不喝,父亲就抱着我穿乡走户,去找刚刚生了孩子的女人讨奶。我两三岁的时候…  相似文献   

11.
1805年4月2日,一个小生命降生在丹麦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是一个鞋匠,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他从小便忍受着贫困与饥饿的煎熬以及富家子弟的奚落和嘲笑。但他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梦想有朝一日能够通过个人努力摆脱歧视,成为一个受世人尊重的人。没有人愿意跟他玩,他一天大部分时间都是把自己关在屋里,读书或者给他的玩具娃娃缝衣服。然后等待晚上父亲给他讲《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或者向父亲倾诉他想成为一名演员或作家的梦想。可就在他11岁时,父亲去世了,他的处境更加艰难。14岁时,由于生活所迫,母亲要他去当裁缝工学徒。他哭着把他读过的许多出…  相似文献   

12.
利民 《新青年》2005,(4):10-11
从记事起,父亲给我的印象一直是沉默的,一天也说不上几句话,只是默默地干活,更难得一见他的笑容,睡觉时呼噜打得震天响。别看父亲不认得几个字,可对我们姐弟几个的学习却管得相当严,后来姐姐们先后中途辍学,他便把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别人家的孩子像我这样大已经跟大人下田里干活了,可父亲却从不让我去,我知道他是怜惜我单薄的身板,更主要的是让我抓紧时间学习。有一次我谎称学校补课,玩儿到天黑才回家,一进门父亲一巴掌把我扇倒在地上,原来天黑了他去学校接我才知道我撒了谎。那以后我再不敢对学习有所松懈。不是怕父亲的巴掌,而是因为他…  相似文献   

13.
杨正刚(乳名杨富娃),1934年5月3日出生于湖北省郧县青曲镇店峪湾的一个穷苦农民家庭,全家八口人的生活靠他父亲一人劳动维持。父亲平时种地,农闲时靠卖麻花、油饼补贴家用,日子过得稀稀淡淡。  杨正刚有两个姐姐,两个弟弟,就在杨正刚刚上了一年学的时候,父亲因积劳成疾,无钱医治而离开了人世。自此,这一家便被苦难笼罩着。  因为给父亲治病,致使原本就贫穷的家更加一贫如洗。家大口阔,再加上地主逼租,家中无粮,穷苦人家吃尽了苦头。狠心的地主抢走了他们没熟的麦子,于是,他们的生活便犹如雪上加霜,日子苦上加苦。  全…  相似文献   

14.
水仙花儿开     
春节的前几天,我的两棵水仙开花了,花开得清淡、优雅,轻轻的香气,带来了春天的气息。记得从前和父母共同生活的时候,家里很少养花,只有水仙和仙人掌类的花儿例外。水仙是家中窗台上的常客,以至于我时不时偷偷地写过一些歪诗来歌颂她。其实,那时我父母家,三间小屋内住了六口人,我的小侄儿冬冬,还只有5岁。那还是八十年代初,冬天一刮风,北京的马路上就黄尘滚滚,而娇贵的水仙花,躲在我家的窗台上,真有点孤芳自赏。记得,我父亲虽说不会刻水仙,倒是常会给她换水。那花儿倒也长成翠绿茂盛的一大抱,等到黄白两色的花儿从绿叶中探出头来,那就真有一…  相似文献   

15.
我是在看到那个故事后才萌生养鸽子的念头的。故事说1940年德国占领巴黎后,有个爱养鸽子的孩子没有逃走,他的父亲已牺牲在战场上,家中只剩下他和祖父,还有那一大群鸽子。每天傍晚他都用一面红旗在房顶上赶鸽子,让鸽子在天上飞翔。平时他用白布条赶鸽子,城市沦陷后他便不再用了,  相似文献   

16.
朋友的母亲突患脑溢血去世了,他的生活马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原先,他每天可以睡到8点,但现在必须6点起来,叫醒上学的孩子,给他穿好衣服,烧好早饭,在7点半之前送到学校。晚上,他5点半下班,他让孩子先在学校做作业,然后等他去接。每次去,孩子常常委屈地掉泪。于是,他买了一辆摩托车,不再乘坐公交车,可以节约半个小时的路程。第三天,驾驶摩托车,就撞了一个人,幸亏那人没大伤,赔了医药费。但那人表示“这事没完”。朋友对我诉苦:家中一个人都不能少。知道朋友和母亲的关系一直不甚好,朋友总是责怪母亲对他的帮助不大。但现在,等到醒悟过来才发…  相似文献   

17.
一一个行路人因为太疲惫,躺在路边就睡着了。不久,一条毒蛇从草丛里钻了出来,爬向了那个沉睡的路人。毒蛇显然发现了前面的目标,昂头吐信。路人就要死在蛇吻之下。就在这时,一个过路人经过这里,他打死了那条毒蛇后,没有惊醒行路人的好梦,就悄悄走开了。行路人一生都生活在别人的恩泽之中,但他却永远也不会知道那次熟睡时发生的一切。二这是在我上中学时发生的一件事。一天,我的父亲突然焦急地来学校找到我,父亲说是来给我送学费的。我挺纳闷,因为我在前两天刚刚收到父亲寄来的500元钱呀(那个时代寄钱都是夹在信封里)。父亲说这不可能。父亲…  相似文献   

18.
赞美如阳光     
费霞 《新青年》2002,(11):30
一位父亲带着自认为是无可救药的孩子到心理门诊室去诊治。那个孩子已经被他的父亲严重灌输了自己无用的观念。面对心理医生的询问,这个孩子一语不发,不沦怎样诱导、启发,他绝不开口。一时之间,心理医生无从着手。后来,从他父亲的唠叨中,心理医生找到了医治的线索。当时,他的父亲不停地说:“唉,这个孩子一点长处也没有,我看他是没指望了!”  相似文献   

19.
兄弟姐妹8人,她在家中排行老五,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属于“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那一类人,再加上别人总说“小秋在这些孩子中长得最丑”,让她感到非常自卑。在她六七岁的时候,父亲带着她的两个妹妹去看杂技。她也闹着要去,父亲很不高兴地答应了。但她没有看出来,仍兴高采烈地跟在了后面。看完杂技,父亲买了两块西瓜发给两个妹妹。父亲是铁路职工,每月工资50多元,应该不差她的那一块西瓜钱。她很有自知之明,认为自己能跟着去玩就满足了,也没表示不同意见。但回到家后,父亲竟然笑着对她说:“小秋,告诉你妈妈,西瓜甜不甜?”…  相似文献   

20.
小院里有棵葡萄树,是父亲在我双腿瘫痪后的第二年栽下的。栽树的时候,父亲把我推到院子里,一边挖坑,一边告诉我,葡萄树是有灵性的,种的时候许个愿,如果能实现,它就能长得旺盛。父亲说“:许个愿吧!”就这样,我们父女俩把美好质朴的心愿寄托在了小小的葡萄树上——希望我能够尽快好起来。父亲伺弄葡萄树的精心和殷勤一如照顾他有病的女儿:浇水要浇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施肥要施还散发着青草味儿的牛羊粪,松土自然要用手把土细细碾碎……父亲每天早上都要把我推到葡萄树前,仔细地看上一阵。葡萄树每长出一片新叶,父亲就兴奋得像个孩子,说“:你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