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娄杰 《党政论坛》2008,(2):12-13
岛内“文化台独”,的历史演变 “文化台独”是伴随“台独”势力而出现的。上世纪70年代中期,台湾“外交”败局和经济萎缩困挠国民党当局,蒋介石去世使国民党权力核心出现交替。为应付变局,蒋经国改变国民党原有封闭形态,推行“本土化”政策,启用大批台籍人士到权力机构,广纳台籍群体为国民党社会基础,使党内出现新的省籍矛盾,反对一党专制的党外运动也借机兴起。1987年7月,国民党当局解除“报禁”,隐蔽的“台独”分子开始办杂志。黄信介等在《美丽岛》杂志中矛头直指国民党当局,提出“反中国”的“台湾意识”,成为笼络“台独”分子的据点。  相似文献   

2.
略论"文化台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台独"是一种以确立台湾独立性为价值取向,以"去中国化"为特征,为"台独"服务的社会文化思潮。从其发展趋势来看,影响已浸入到台湾社会的各个阶层,危害性也越来越大,一旦成为台湾的主流意识,必将对两岸的和平统一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必须高度关注,坚决遏制"文化台独"思潮的蔓延。中华文化与台湾文化同出一脉,源远流长。民进党当局推行"本土化""、去中国化,"这是要从根本上割断台湾与祖国的联系,是不得人心的,其图谋也是不能得逞的。  相似文献   

3.
王建民 《党政论坛》2009,(16):17-17
“法理台独”仍有死灰复燃的可能 所谓“法理台独”,就是谋求台湾法理上的“独立”,即通过法律程序(包括公投)建立“台湾共和国”或“台湾国”,也就是陈水扁大力推动的“公投制宪”行动,实际上是一种更为激进的“台独”活动。不过,民进党内部也有人主张在维持台湾法律现状的条件下逐步谋求台湾的“独立”,即承认“中华民国”就是“台湾国”的“国名”,认定台湾(“中华民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相似文献   

4.
周铁农 《团结》2009,(3):4-8
2008年台湾局势发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变化。陈水扁和“台独”分裂势力处心积虑、无所不用其极地推动所谓“去中国化”和“法理台独”等严重的分裂活动遭到空前惨败。坚持“九二共识”,坚持和平发展,希望通过改善两岸关系、扩大和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已成为广大台湾人民的期盼。自去年5·20以后,国民党重新夺回政权。台湾政局的变化,使两岸关系实现了历史性转折。面对当前的新形势,我认为民革全党都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在2008年上半年的两次大选中,主张“台独”理念的民进党都是以惨败收场,表明在台湾社会内部主张“台独”的激进势力受到严重打击和削弱,这对于两岸关系的缓和相当有利。国民党在野8年,此番再次执政必然会更加重视两岸关系的改善。至少马英九当局不会在两岸关系上主动挑衅,不会去主动碰两岸关系的红线。这必然将有助于营造两岸关系改善的大氛围。从这个角度上讲,“台独”的高发期已经过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势头正在不断形成。  相似文献   

6.
瞿定国 《党政论坛》2010,(24):25-25
一、台湾是一个多族群的“移民”社会 在2300万台湾人当中,绝人多数都是干百年来从人陆迁往台湾的。目前已形成“四人族群”:闽南人,占73.3%:客家人,占12%:“外省人”,占13%:原仲民,占1.7%。从历史上看,族群之间是有矛盾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族群矛盾又逐渐演变成了“省籍”情结。到“台独”势力嚣张时,这种情结往往又被上升到政治层面。  相似文献   

7.
田越英 《团结》2002,(3):36-39
中国人民解决台湾问题无非两种方式:一是和平统一,二是武力解决。自从主张“台独”的民进党人上台以来,台湾问题已变得更加复杂,从实施“台独”党纲到滑向分裂祖国的道路,显然已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我们主张“和平统一”、不放弃“武力解决”,已不仅仅是解决方式的问题,而是斗争策略和战略准备的问题。事实上,在争取“和”与准备“打”之间,存在一个较大空间,填补这一空间的主要“材料”正是非战  相似文献   

8.
范力  刘岩 《理论参考》2010,(4):15-16
两岸经贸合作面临的新形势 随着两岸经济合作不断密切,两岸民众对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的愿望更加强烈。台湾民众在经历了8年陈水扁当局操弄“独统”议题、恶化两岸关系、制造族群矛盾、撕裂台湾社会种种乱象之后,摒弃了“台独”执政者,两岸关系发展出现了新的形势。  相似文献   

9.
《瞭望》2006,(3)
“族群问题”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问题在台湾提出,大约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但“问题”的出现早在80年代就已开始;是伴随着台湾的民主运动(又称为“反对运动”)而出现,并随着“民主化、本土化(台独化)”进程而日益成形、激化的。民主化诉求背后的“台独化”自1980年始,台湾的民主运动进入活跃期,社会运动也随之进入活跃期。民主  相似文献   

10.
臧志军 《团结》2010,(2):50-51
“台独”势力是现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股反动逆流。“台独”势力的恶性膨胀.有其深刻的国际背景.“台独”势力的蔓延.是岛内分离主义势力与国际反华势力相互勾结的结果。然而.国际反华势力利用“台独”牵制中国的发展时.采取了种种方式.将其本来面目遮盖起来.这增加了系统地梳理和全面地揭示“台独”国际背景的困难。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论述了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海峡两岸统一势在必行;分析了李登辉耍尽权谋搞分裂,终于落得被人民赶下台的可耻下场;论述了“台独”即意味战争,分裂就没有和平,台湾新领导人只有接受和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放弃“台独”立场,尽快与祖国大陆进行和平统一的对话和谈判,才是正确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马海军 《团结》2004,(3):42-44
2004年的台湾“总统”大选似乎以陈水扁的就职可以告一个段落了,然而这次大选所造成的台湾社会分裂却以如此分明的态势呈现在世人的面前,禁不住引起人们对台湾民主的思考。在当今世界,“选举”几乎就是“民主”的同义词。但在这场现代西方式民主选举中,人们看不到选举揭晓后作为竞争对手的政治人物的握手和解,只看到“泛蓝”势力民众因质疑选举不公而进行的持久街头抗争;看不到现代民主应有的公开透明原则的体现,而是伴随着“枪击”、验票所带来的一连串的疑问;看不到民主选举中应有的冷静、客观、理性的选择,只看到选民们一张张愤懑、紧张…  相似文献   

13.
刘红秀 《团结》2002,(5):32-33
文化与政治同属社会上层建筑,互相影响、互为依托、密不可分。在国内、国际关系领域,文化因素的政治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美国谋求世界霸权,除了运用政治与经济手段,在文化领域也费尽心机,通过各种各样的文化形式在世界上到处宣扬着美利坚民族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一些国家已颇见成效。因此,“台独”分子也想通过推行所谓的“文化台湾民族论”,在文化领域做文章,阴谋分裂祖国。针对“台独”分子的险恶用心,我们也可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用文化的独特作用来做祖国统一工作。  相似文献   

14.
《民主》2005,(3):1-1
3月14日上午9点30分,人民大会堂再次响起震耳欲聋、罕见的长时间的掌声:《反分裂国家法》以极高的票数通过了!10天之内,这种掌声前后响过三次:3月5日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讲到台湾问题时,王兆国副委员长在作制定《反分裂国家法》说明时,全世界都听到了这令全体中国人振奋的声音。代表们用这种方式表达了全国人民对祖国的忠诚,对台湾同胞的牵挂,对一些背叛台湾人民、数典忘祖的“台独”分子的愤怒,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一如既往地以最大的诚意、最大的努力,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遏制“台独”,维护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现状不被改变,不断推进祖国统一事业。感谢全国人大代表,用那神圣的一票代表13亿人表达了一切!  相似文献   

15.
有那么一小撮人逆历史潮流而动,在台湾岛内大搞“台独”活动。这种分裂祖国的行径已引起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极大关注。这里发表的北京四位学者的文章,从国际战略学、政治学、台湾岛内政治生活及台湾民众意愿等方面,对“台独”活动的本质和危害进行了剖析和揭露,有助于使人们看清“台独”分子的嘴脸,共同制止“台独”活动。  相似文献   

16.
台湾领导人上台以来,除拒 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公 开否定“九二共识”外,更利用执政地位与资源,大肆推行“渐进式台独”,强化“实质台独”,为“政治台独”铺路。 千方百计全面推动 “去中国化” 陈水扁打着“本土化”幌子,在组织人事、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社会、文化艺术、教育等诸领域,加速推进“去中国化”和“台独化”。  相似文献   

17.
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台湾问题事关祖国完全统一,事关国家核心利益。我们要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相似文献   

18.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社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绿色社区”的提出是基于“绿文化”而引发的“绿色运动” ,其实质是把环境管理引入社区管理 ,它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微观模式。本文在分析“绿色社区”建设基础网络、“绿色建筑”、“绿色消费”的基础上 ,提出了建立“绿色社区”和居民参与社区环境管理的公众参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作为复杂意识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由两大类别或层面构成:社会心理层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社会意识形式层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前者是作为复杂意识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心理基础,是直接连接这一复杂意识体与现实世界的桥梁,并为社会意识形式层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输送“素材”和“原始动力”,以及决定其起积极作用的程度和其传播的速度和深度,影响其走向。后者是作为复杂意识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升华”部分,直接标示着这一复杂意识体的水准;它具有以理论化、系统化、定型化的形式自觉引导现实世界,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实现“人类以相互包容为基础的共生共存共赢共享共担当共发展的可持续性趋势”的功能,并推动社会心理层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发展,使其发挥持续和稳定的作用,规定其发展方向。这两者间的区别和联系,显示了作为复杂意识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其内部的差异和矛盾,以及其存在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从逻辑上看,如果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作为复杂意识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这两大层面间的区别和联系,那么不仅会使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研究走入歧途,而且也会损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20.
李家泉 《团结》2003,(2):28-31
最近两年多来,台湾海峡形势有很大变化。无论台湾岛内政局、海峡两岸关系及中美间围绕台湾问题而进行的斗争,都有一些新情况、新发展和新特点。这里拟仅就此谈几点看法和想法。 一、在台湾岛内陈水扁正加速推动“渐进台独”,尽管其与李登辉个人存在争议,但与李所推动的“急进台独”(亦称“激进台独”)则有合流趋势,两岸关系被蒙上新的阴影。 陈水扁上台后,原鉴于李登辉“两国论”和“急进台独”的教训,曾于2000年5月20日就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