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李建英日前就伊拉克战争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美英对伊动武是蔑视国际关系准则的行为,给伊拉克带来了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也给世界格局和国际形势带来了深远、严重的负面影响。 李建英说,美英对伊克拉发动的这场战争是不合法的,非正义的,没有理由的。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是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最基本的内容。美英自己声称,发动对伊战争的直接目的是推翻萨达姆政权。这显然是干涉伊拉克内政。他说,美国在没有获得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伊动武,是对联合国的蔑视,是对联合国权威的损害。安理会规定,如果伊拉克拒绝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将面临“严重后果”。大多数安  相似文献   

2.
近来,国际社会对美国对伊拉克动武的强烈反感不时可在联合国得到见证。较突出的一次是2月14日,安理会在听取监核会主席布利克斯核查报告后,法国外长德维尔潘与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进行了辩论,前者声称“今天对伊拉克动武是无理的”,应通过核查对伊“解除武装”,后者强调,核查受了“欺骗”,“必须保持武力威胁”。当天美《时代》周刊报道,法外长的讲话博得“满场掌  相似文献   

3.
法国、德国是美国的传统盟友,俄罗斯是美国新的战略伙伴。3国这次在打伊倒萨问题上公开与美国对抗,被看作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新表现,是对美国单边行动的有力牵制。但制约美国的国际力量终究未能阻挡美国时事报霸权的步伐。战后,人们不禁要问:多极化世界究竟离我们近了,还是更远了?多极化世界再添“砖瓦”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一开始便流露出想撇开联合国单独动武的图谋,这一单边主义的动向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不满和俄法德三国的警觉。它们深深感到,如果美国的单边图谋得逞,它们的大国地位和作用将严重受损。2月24日,美国、英国和西班牙向安理会…  相似文献   

4.
美英联合对伊拉克发动的战争,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和公认的国际法准则、不仅给国际社会爱好和平的愿望以践踏,而且也给国际和平与安全环境带来了新的冲击与挑战。国际社会反战和谴责之声此起彼伏。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呼吁有关国家停止军事行动,重新回到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的正确道路上来。  相似文献   

5.
美国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拉克发动了单方面的军事行动,使安理会的权威及其作为国际集体安全体制核心的作用受到严峻挑战。但联合国为和平解决这场危机作了大量的工作,为约束当事的双方,延缓战争的爆发做出了重要贡献,从这一点来看,但联合国的机制仍有一定作用。联合国为和平解决伊拉克危机所做的贡献不应抹煞联合国为和平解决伊拉克危机作了大量的工作。布什政府在以国务卿鲍威尔为代表的温和派以及美国的亲密盟友英国的坚持下,将伊拉克问题提交联合国审议。2002年9月底,美、英向安理会提交决议草案,寻求“自动授权动武”。法、俄、中等常…  相似文献   

6.
美英联合对伊拉克发动的战争,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和公认的国际法准则,不仅给国际社会爱好和平的愿望以践踏,而且也给国际和平与安全环境带来了新的冲击与挑战。国际社会反战和谴责之声此起彼伏。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呼吁有关国家停止军事行动,重新回到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的正确道路上来。  相似文献   

7.
在伊拉克战争前,美英政府断言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与“基地”组织串通一气。然而,时至今日战场硝烟已经消散多时,美国仍未找到相关证据来证明这两点。这使美国舆论特别是国会和情报界人士对布什政府和情报机构的信誉提出了强烈质疑,一个个黑幕随之被挖了出来。舆论普遍将此称为“情报门”事件。这一风波在美英等国掀起了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8.
美国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悍然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战前,美国与法、德等西欧大国围绕这场战争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产生了严重分歧,导致美欧关系空前紧张。2003年5月1日,布什宣布对伊拉克的主要军事行动基本结束之后,法国总统希拉克和德国总理施罗德分别与布什会晤,各方都表现出了改善紧张关系的意愿。显然,欧美双方均不希望看到西方盟国之间因伊战产生的裂痕继续扩大。然而,欧美之间表现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分歧是战略性的分歧,因此,双方分歧在短时间内难以弥合。一、伊战后,法、德、俄继续联手制约美国美国宣布主要军事行动结束后,伊局势并没…  相似文献   

9.
在未能获得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在全世界人民的反战浪潮中,美英两国一意孤行,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这将是一场决定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生死存亡、决定布什总统和布莱尔首相政治命运的决战,而这场战争的胜负也将在相当程度上决定21世纪前半叶世界格局和世界秩序的走向。  相似文献   

10.
经过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2004年国际形势进入乱后求稳的一年。美国单边主义在伊拉克战争期间过分表演后有所回调,美与俄、德、法等因伊拉克战争而受到损伤的关系开始着手修复,相互间又摆出了合作姿态。世界经济的普遍增长尤其令人增添了几分轻松。但是,世界在稳定中有动荡,大国在合作中有竞争。在相对稳定的表层之下,国际时局依然暗流涌动,充满了不确定性。 伊拉克重建牵动全盘伊斯兰教 “我战故我在”的教义是伊拉克抵抗运动的精神支柱。所以,美国在伊拉克虽不会陷入“越南化”泥淖,但今年想要脱身很难。看点一美国2003年对…  相似文献   

11.
9月15日,第54届联大总务委员会,拒绝了“台湾参与联合国”的提案。这是台湾当局企图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图谋的又一次失败,也是台湾当局自1993年发动“重返联合国”连续第7年遭到惨败。今年台湾当局企图藉“台湾问题提案”,向国际社会宣扬李登辉的“两国论”,增加联署国的支持。结果“末蒙其利,先受其害”,“两国论”在国际上不但没有市场,反遭到沉重打击。引人注目的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反对讨论“台湾加入联合国”的提案,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几个大国,7年来首次不寻常地明确表达了反对立场,向台湾传递出…  相似文献   

12.
两年前,法德俄三国领导人组成反对美国布什政府的伊拉克战争政策的“反战轴心”。正是伊拉克问题,使法德俄领导人的关系大大前进了一步。一年多来,三国之间的共同战略利益并没有增加多少,但这一特定情况下形成的三国首脑外交活动,却似乎有了经常化的趋势。2003年4月和9月,  相似文献   

13.
“先发制人”自卫论作为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形成于布什。国际社会对其基本上是反对的。从法律角度看没有联合国的授权,先发制人的自卫虽然符合美国国内法但不符合国际法。  相似文献   

14.
茨合与人权     
李铁城  刘长敏 《人权》2002,(2):50-54
人权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严重关切,缘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日法西斯在战争期间犯下的灭绝种族和残杀无辜的累累罪行,使保卫人民的生存权利成为举世关注的大事。反法西斯盟国与德、日轴心国进行的殊死战争,实质上是一场保护人类尊严和权利的战争,是一场保卫人权和民族独立的战争。战时盟国的纲  相似文献   

15.
在伊拉克战争开始前的国际口水战中,美国鹰派人物拉姆斯菲尔德叽讽法、德等反战国为“老欧洲”。一个“老”字,触动敏感神经,引发骂声阵阵。老,便是又古又旧又落伍。如此一说,美国人眼中的“新”,就该是又富又横又新潮。这倒也是事实。 问题是,在金钱决定腰杆粗细的时代,欧洲“古旧”外表下的璀璨文明还有吸引力吗?这么一想,在飞往欧洲大陆之前,我的胃口被高高调起。  相似文献   

16.
在伊拉克战争爆发一年后的今天,美英联军占领下的伊拉克局势出现失控。由于美英联军的占领和对伊拉克事务的越俎代庖,激起伊拉克人民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与此同时,美国倒萨灭国的战争行动,不仅制造了一系列新问题,也使伊拉克原有的沉疴积弊泛起。战争的借口是虚假的,先前支持美国开战并参与在伊拉克驻军的国家,其中一些已经打起了退堂鼓。  相似文献   

17.
唐继赞 《时事报告》2011,(12):57-59
最近,美国和以色列对伊朗动武的问题,又被国际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甚至有媒体大胆预测,这次美国真的要借以色列之手对伊朗核设施发动“突然袭击”。  相似文献   

18.
对于美国准备对伊拉克动武,欧盟主要国家态度分为三类:英国基本上紧跟美国;法国与美国拉开距离;德国坚决反对。德国的态度同德国的大选形势有关,反映了德美之间的深层次矛盾,同时也是德国大国意识觉醒的表现。从8月上旬以来,德国总理施罗德、外长菲舍尔以及政府其他要员几乎天天都要在伊拉克问题上批评美国的政策。他们认为,伊拉克同“基地”组织没有联系,也没有确凿证据表明伊核武器计划取得进展,因此打击伊拉克是“师出无名”。他们还警告说,美国的军事打击将带来严重政治和经济后果,并导致国际反恐联盟瓦解。德国政府表示,…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与人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宪章》与 《世界人权宣言》 人权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严重关切,缘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日法西斯在战争期间犯下的灭绝种族和残杀无辜的累累罪行,使保卫人民的生存权利成为举世关注的大事。反法西斯盟国与德、日轴心国进行的殊死战争,实质上是一场保护人类尊严和权利的战争,是一场保卫人权和民族独立的战争。战时盟国的纲  相似文献   

20.
刘春福 《前沿》2012,(22):18-19
分析七年战争后,法国积极介入美英战争的原因,这成为美国能够成功争取外援和最终实现美法结盟的重要前提;同时,由于英美实力相差悬殊,美国为了战胜英国、赢得独立迫切需要得到法国的全面援助.美法两国虽然出自不同目的,但是在对付英国这个共同敌人上是一致的.正是基于此,双方最终才走上结盟这条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