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杨 《学习月刊》2013,(15):45-46
湖北拥有漫长的历史、悠久的传统、淳朴的民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湖北的文化传统、人文精神和著名人物蜚声国内外.蕴含了庞大、精彩、多维的道德资源。建设“文明湖北”要求“坚持先进文化引领.努力建设文明湖北”。深入挖掘、传承、开发和创新湖北道德资源.对实现“文明湖北”建设目标,提升全省上下精神区位.打造推进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精神高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明新论     
高懿德 《理论学刊》2006,(12):64-67
惟有具有科学与道德两种品格的文化,才足以称得上文明的称号,所以,把文明看作是“文化中的积极成分”的更准确的说法就是“文化中具有科学性和道德性的成分”,从根本上说,文明是文化的根本追求,所谓文化的生活归根到底就是这样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用这种观点反思传统人种文明,其非科学和非道德性即其非文明性是显而易见的,它已经走到了尽头,必将为一种新的文明即物种文明所代替。  相似文献   

3.
黄宗良 《新视野》2012,(1):4-7,23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国,要正确认识和对待百年来存在的三种既相互冲突、斗争,又相互交融、影响的文化,即马克思主义、西方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同时也必须坚定不移地借鉴吸收国外一切文明成果.根据目前的状况,应该把社会道德和政治文化、政治哲学放在突出位置.在社会道德建设中,最应该强调的是道义、诚信、仁爱、谦让;在政治哲学中,其精华为“和为贵”、“和而不同”、“中庸”、平衡、适度.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正确对待民族的传统文化,认清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地位和作用,反对文化虚无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一)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指出:“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其他人类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种种能力、习性在内的一种复合的整体。”正因为文明是由各种文化因素构成的,所以,没有文化,也就无所谓文明。同样,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由传统文化变异、发展、进步而逐步演化来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王次忠 《党建》2015,(2):47
<正>"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确要求。山东省济宁市认真做好传统文化传承转化文章,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富集优势,着力构建载体,形成特色鲜明、实效突出的四大品牌,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道德建设品牌。市级层面确立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建设目标,着力推进道德养成和道德实践,曲阜"彬彬有礼道德城市"、"厚德任城"、"端信兖州"、"德行微山"、"爱满泉乡·幸福泗水"、"诚信金乡"、"大义梁山"等体现地  相似文献   

6.
“家”文化视角下的青少年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文明中的“家”文化具有丰富的道德价值,在倡导吸收传统文化积极因素促进文化先进性的今天,“家”文化的道德内涵随着现代性的推进而发生嬗变,如功利化倾向冲击着“家”文化的道德平衡力,“独生子女”时代家庭德育功能的弱化等问题。如何在保持传统和适应现代的过程中把握“家”文化对于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影响,应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同时加强以“家国”文化为内容的基础教育,创导“家庭伦理关系”的体验式教育,把道德品质的培养贯穿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为青少年创造一个以“家”文化为核心的道德环境。  相似文献   

7.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良栋 《发展论坛》2002,(11):12-15
江泽民同志在“5.31”讲话中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范畴,这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问题上的一个崭新的表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应当从什么是文明、什么是政治文明谈起。一、文明“文明”一词很早就出现在中西方文化典籍之中。在中国古代,“文明”的意思是指人文教化的道理和方法。在《易经·文言传·乾》中就有这样的话:“‘见龙在天’,天下文明”。这里讲的“文明”主要指的是儒家的德治与…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内容和目标看,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我们要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这里,人及其素质问题,显然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问题。素质的要求是“四有”。在一般人看来, “四有”中“有道德”和“有文化”是精神文明素质的基础。“精神文明”的英文译名就是ethicaI and cultural level (直译为“道德和文化水平”)。但是,人  相似文献   

9.
胡雅宁 《世纪桥》2007,(3):89-90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个性的源泉。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寄托了一种对人类历史和现实社会中的人文和道德的“终极关怀”的信仰追求。如何保存、重现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人如何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建设?儒学正好可以作为此时教育的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0.
商丘是商人、商业、商文化的发源地.也是许多历史文化名人的祖籍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以来,圣人之道等传统文化精髓深入百姓生活.使这里形成了崇德至善、乐善好施的淳朴民风。蕴蓄了良好的社会风气。近年来,一大批见义勇为、乐于奉献的先进英模不断涌现.他们用善心照亮了社会,用义攀温暖了人心.如缕缕春风吹向豫东平原,吹向祖国大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商丘好人”。“商丘好人”是培育中原人文精神的丰富实践。是支持全社会向上向善的道德力量.为建设“文明河南”提供了强大的道德支撑和精神动力。因此,我们要积极倡导“商丘好人”精神,进一步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传递社会正能量!  相似文献   

11.
“仁义礼智信”与当代社会道德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克谦 《学习论坛》2005,21(4):49-51
“仁义礼智信”作为中国古代儒家提出的五个道德范畴,具有高度概括和持久普泛的意义。在当今社会的道德文明建设中,我们仍然可以借鉴并利用其作为道德范畴形式的“品牌”价值,立足于当代语境给予新的阐释,赋予其适应时代要求的新鲜内涵。本文对“仁义礼智信”在当代社会道德文明建设中的意义作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灿烂、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诸多道德理念,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养分。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来 《新视野》2005,(3):62-64
从世界文明的大背景下考察了中国传统文化长盛不衰、源远流长的特征,着重分析了“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崇德尚义”、“群体优先”等传统文化的优秀方面,认为在我国当前的文化建设中,挖掘和弘扬在历史上具有促进作用、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民族精神,对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一、弘扬布依族文化的积极作用(一)布依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资源布依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把和谐文明、公平正义、诚实守信、互助友爱等内在的道德观念融入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文明交往和道德生活中,并细化为点点滴滴的具体行为。在布依族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资源。(二)弘扬布依传统文化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深厚的基础作用布依族是一个性情和善、尊老爱  相似文献   

15.
“人文奥运”将是北京奉献给全世界的“新奥运”。它将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它将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文化观念、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但能否实现“人文奥运”的目标,与北京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社会文明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北京市政府和北京奥组委在向社会正式公布的《北京奥运行动规划》中,把“市民道德素质建设”作为重要的一项加以规划,要求“加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和文明市民的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市民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这些思想不仅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延续发展提供了道德基础,更为现代生态学的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前提。发掘和弘扬中国传统的生态思想,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在谈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道德建设)时强调“要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同时又强调“坚决制止”和“反对”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和不道德行为。在这里,“建设”是“立”,“坚决制止”和“反对”是对不利于“建设”的各种障碍的破除,因而是“破”。“立”是本旨,“破”是为了“立”。“重在建设”的方针实际上就是要求以“立”为本,破立结合。 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一方面要着眼于“立”,即着眼于建立、健全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道德体系;另一方面又要“破”,即破除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障碍,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道德,反对新形势下滋生蔓延的各种不道德行为。破和立是社会主义道德建  相似文献   

18.
论耻感教育与公民道德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臧梅 《学习论坛》2002,(9):21-22
耻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华伦理文化的重要范畴 ,已经根深蒂固地融入了人们的道德实践之中。在新世纪里 ,批判地继承和弘扬传统耻感文化 ,加强对国民进行耻感教育 ,对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有助于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有助于唤醒人们的道德良知 ,激发人们的进取向上精神 ;有助于化“他律”为“自律”。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在发展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道德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会导致道德沦丧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某些令人担忧的丑恶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引发了种种“缺德”的行为。有人认为,这几年是“经济大发展,道德大滑坡”。有人甚至断言,“目前的道德沦丧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究意应该怎样看待这种状况呢?这里涉及到一个道德评价问题。按照马…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优秀道德传统的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在长达五千年的悠悠岁月中,凭借自身的聪明才智,创造了曾经领先于世界的古代物质文明,同时,也创造了处于世界前列的包括传统道德在内的古代精神文明。中国优秀道德传统源远流长,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中。传统道德作为一种文化,同其他文化现象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