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成立"一个机构",创新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办理模式在侦查监督和公诉部门成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办案小组,专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按照法律规定探索创新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办理模式,寓教、寓法,将跟踪回访、亲情感化等帮教措施贯穿从受理案件到判决执行的全过程;专门制定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出席法庭公诉规则,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涉及到未成  相似文献   

2.
《法律与监督》2006,(6):16-17
一、高度重视,完善机构,健全制度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非常重视青少年的维权工作。该院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办案组,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对未成年犯罪的教育挽救和青少年维权工作,确保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办理工作有序、规范地开展。首先从制度上进行了规范,建立了《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工作办法》,同时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登记表,建立了未成年涉案人员档案,新建了在审查起诉阶段开展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统计表以及未成年罪犯回访帮教表,并规范了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程序,从制度上为做好对涉案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和调研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也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办案组的办案工作走上规范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宽严相济刑事法律政策成为刑事法律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热点话题,而检察机关如何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也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本文即从我国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出发,针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提出了检察机关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制度构想。  相似文献   

4.
魏建  金朝 《法制与社会》2012,(18):63-64
在近几年办理涉及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过程中,存在大量城市流动未成年人犯罪与城市中的黑网吧存在关联。在此,本文以北京市丰台区检察院2009年及2010年办理涉及黑网吧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为例,归纳总结城市流动未成年涉及黑网吧犯罪特点,分析黑网吧在诱发未成年人犯罪方面形式及作用,深入探讨抑制黑网吧诱发城市流动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修改后刑诉法对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作了专章规定,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司法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但其中一些规定还比较原则和抽象,操作性不太强。为此,我们结合自身检察工作经验,对新形势下健全检察机关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工作机制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进行了思考。一、专门办理制度建议借鉴上海的经验,成立集审查批捕、提起公诉、预防犯罪为一体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办理机构,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进行指定管辖,即指定与  相似文献   

6.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刑事政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与完善,对司法机关依法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有重要指导意义。正确理解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认真研究未成年人身心特点,把握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和趋势,是司法机关贯彻宽严相济刑事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办理过程的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易成为犯罪分子的犯罪目标,近年来,对未成年人实施奸淫、猥亵等性侵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活动时有发生,影响恶劣。笔者通过对已发案件的案件类型、罪名认定和案件处理情况进行分析,从犯罪主体、犯罪对象、犯罪时间、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关系等多个方面总结了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基本要素及特点。针对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证据的特殊性,应从该类案件专门办理机构建设、坚持"一站式询问"原则、强化证据初始收集、特殊案件个案参与等方面构建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办理的新型侦诉关系。  相似文献   

8.
李素琴 《法制与社会》2010,(34):186-187
保障未成年罪犯人权,促进未成年人认罪伏法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本文阐述了女检察官办理未成年犯罪案件的优势,并提出进一步发挥女检察官办理来成年犯罪案件的作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保障未成年人诉讼权益,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关系社会稳定、同家前途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山西省襄垣县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立足检察职能,以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为抓手,以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为目标,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尝试并建立了一套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具有教育保障功能的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工作制度。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人是特殊的犯罪主体,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应该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这既能有效地预防与打击未成年人犯罪,又能最大程度地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获得最好的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阳城县人民检察院积极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快速化、规范化和人性化的办案机制,一是建立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专人审查制度;二是建立档案制度;三是建立社会调查制度;四是建立联合帮教机制;五是建立保护未成年人诉讼权利制度;  相似文献   

12.
因未成年人身心的特殊性,公安司法机关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应遵循特殊的处理原则。在未成年人抢劫犯罪案件中,对于普通型抢劫罪、转化型抢劫罪、携带凶器抢夺型抢劫罪的认定,应按照未成年人不同的年龄段有所区分。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山于诸多原因,未成年人犯罪呈递年上升趋势,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作为担负着法律监督职责的检察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如何正确运用检察权.做好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查和预防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在检察机关成立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室,则是其中一种较为被认可且收到一定效果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4.
李爽 《法制与社会》2011,(27):297-297
未成年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社会群体,其作为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毋庸置疑,而在法律层面上来说,未成年人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刑事责任能力人。近年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逐年呈上升趋势,不仅体现在数量上单纯的增加,更呈现出年龄低龄化、犯罪暴力化的发展趋势,这也给社会敲响了警钟,本文就如何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做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5.
近日,山西省阳城县人民检察院进一步创新宽严相济的人性化执法办案方式和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工作机制,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在全省首家出台了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亲情会见”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丰县人民检察院在青少年维权工作中,以争创优秀青少年维权岗为契机,充分发挥检察工作职能,强化各项维权措施,努力把维权工作贯穿检察工作的各个环节。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针对当前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及暴力化的特点,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和注重维权的方针,构建了捕前人格审查、诉前社会调查两大制度,积极探索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办理机制,形成了“维权、改造、预防”三位一体的机制,切实维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时,检察机关应立足监督职能,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依法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完善办案方式,落实帮教措施,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18.
刑事强制措施是法律赋予司法机关保证侦查活动顺利进行而采取的强制手段。笔者在从事审查起诉工作中,发现检察机关在办理自侦案件中 存在着没有充分用足、用活拘留、逮捕强制措施,而是偏多地采取取保候审,这一倾向将会产生许多不利影响。为此,建议在办理自侦案件过程中慎用取保候审。 一、取保候审的弊端 与刑事拘留、逮捕相比,取保候审是一种比较宽缓的强制措施。通过办案实践感到效果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19.
姚子泉 《法制与社会》2013,(32):115-116
修改后的刑诉法对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方针、原则、各个诉讼环节的特别程序作出规定并专门设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诉讼程序,如何预防与处理未成年人犯罪,做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工作,是更好发挥检察职能亟待探讨和完善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时讯速递     
●6月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机关举行了部分空缺副厅级领导职位竞争上岗笔试,66位干部报名参加了考试。此次竞争上岗,高检院机关12个副厅级领导职位虚位以待,经过笔试、面试、考察、公示等一系列公开的程序,优胜者将脱颖而出,走上领导岗位。●6月10日,检察机关通过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检察机关通过提出检察建议等4条途径,积极与学校、家长、单位、居民委员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配合,调动各方面力量,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负责人还表示,各级检察机关将与公安机关等部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