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用菌生产已成为青铜峡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财源。截至去年年底,全市食用菌种植面积已达6万平方米,年产值近250万元。青铜峡市有着丰富的稻草、秸秆等可用于食用菌生产的原料资源。1983年青铜峡市由浙江金华引进食用菌生产技术,在引种栽培的基础上,该市农技推广中心又开发研制出可利用日光温室进行冬季食用菌生产的栽培技术。青铜峡市委、政府以此为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3870万,占我国农户总数的13.8%。近两年,我国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平均每年培训成员1000多万人次,为成员和周边农户代销农产品总量2亿多吨,平均每个成员每年获得盈余返还和股金分红约400元,成员平均增收500元以上。农业部要求到2010年,30%农户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成员。所以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3.
去年,从宕昌县首期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班暨现场观摩会上获悉,食用菌菜已成为宕昌富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目前,该县已建成食用菌生产拱棚40座,年产平菇40万袋70万公斤,实现产值210万元。食用菌是世界公认的保健产品,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去年,随着兰渝铁路、国道212线改建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宕昌县内人流物流剧增,城区蔬菜价格大幅度上涨,供不应求。县  相似文献   

4.
五师八十三团采取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和扶持职工发展自营经济,使自营经济成为职工致富增收的聚宝盆。2012年全团自营经济总收入7694.1万元,户均收入5370元,人均收入1771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0%以上。近年来,该团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统一在职工庭院内建设统一的圈舍1000座,每户40平方米。同时大力实施退耕还草还林,充分利用自  相似文献   

5.
目前,活跃在大竹县的"农户联农户、党员作支柱"的致富互助组深受当地农户欢迎,全县已发展党群致富互助组568个,参加农户11.3万户,年均增收1000元至3000元.  相似文献   

6.
《奋斗》2017,(22)
正近年来,黑龙江农业综合开发把食用菌产业作为优势特色产业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推动食用菌产业由"小特产"向"大产业"快速跨越,加快了产业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2014年以来,全省累计投入农发资金8.4亿元,撬动社会资金、工商资本、金融资本25.6亿元,扶持龙头企业21个、农民合作社52个;支持建设食用菌菌包厂24家,年产菌包9亿袋;扶持新建食用菌棚室5542栋,年产黑木耳(干品)840万公斤,产菇类产品(鲜品)1896万公斤;带动2.1万户菌农从事菌业生产,户均增收2.4万元,带动临时务工人员7.56万人,人均增收1.4万元。一、发展食用菌产业,我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推动"小特产"向"大产业"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四川是我国食用菌生产大省,年生产量50余万吨,人工栽培食用菌50余种.但大面积栽培的品种只有10余种,主要为平菇、姬菇、香菇、蘑菇、金针菇、鸡腿菇、毛木耳、黑木耳、银耳等.这些品种已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对带动农民种菇增收,起到了较好作用.近几年来,我省的主栽食用菌生产量明显增大,市场已趋于饱和,出现了季节性供大于求现象,因此,有必要对食用菌进行新品种开发.  相似文献   

8.
猪行天下     
今年,我市启动了“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期待到2012年“两翼”300万农户纯收入在2009年的基础上户均增加一万元。农民致富需要牵引。目前,一大批农村致富带头人活跃在乡间,在调结构、促进产业化经营、搞活农产品流通、引导农民走上市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精心选编了这一组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典型故事,希望能对“两翼”农户实现万元增收,有所启迪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孔庆丰 《实践》2007,(7):26-26
敖汉旗扎赛营子村党支部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20字要求,边学边议边改,取得了初步成效。发展生产农民增收他们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夯实了农业的基础。村里无偿出资26万元(平均每口人100元),扶持村民治河、打井、修路,无偿补助15万元,为60户村民建起了日光暖棚,还为每户协调贷款4000元发展生产。  相似文献   

10.
博识文萃     
280亿以取消“三提五 统”等税外收费、改革农业税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自2003年在全国全面铺开以来成效显著。全国农民普遍“减负”30%以上,共计减轻农民税收负担280亿元左右。 74元粮食直补政策的 贯彻落实,使近6亿种粮农民直接享受到国家政策带来的实惠。今年上半年,农民现金收入快速增长。据统计,13个粮食主产省(区)通过粮食直补补贴农户13892万户,平均每户增收74元。  相似文献   

11.
广汉市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目标,抓基地、抓龙头、抓品牌、抓市场、抓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业向优质化、规模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现有四川绿科高科技农业有限公司、遵生实业公司等8家企业、专业市场被确定为省和德阳市重点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农户12.1万余户,带动农户实现增收4494万元,户均增收607元.  相似文献   

12.
正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脱贫的主要依托。近年来,汤原县依靠农业综合开发,积极探索以食用菌产业推动精准脱贫,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目前,全县栽培食用菌达到1.6亿袋,标准化挂袋大棚发展到2005栋,预计全年实现产量7200吨,产值4.75亿元。通过鼓励引导贫困人口到食用菌大棚基地打工、扶贫大棚收取租赁资金再分配等方式,可带动723户、1278名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点带面培育龙头促增收没有龙头企业拉动,产业扶贫就成为无源之  相似文献   

13.
<正>为尽快啃下脱贫攻坚最硬的硬骨头,六盘水市钟山区木果镇积极探索"以强带弱"的联村精准帮扶模式,成为该区北部五乡镇中的木果镇便是先行者。物资帮扶引领方向。木果镇木果居委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食用菌培育、种植、加工等产业。由于木果居委生产的食用菌产量稳定、品质优良,一度供不应求。2018年实现菌种销售收入400万元,菌菇销售收入160万元,村集体获益25万元,农户分红191.9万  相似文献   

14.
顾斌  黄跃 《支部生活》2004,(6):14-15
云富镇为水富县城所在地。虽说是镇,但农村人口占了一半,有1.7万多人,而且大部分都在山区。自2002年县里启动“农村千名党员科技致富工程”以来,目前,在全镇500多名农村党员中已发展了工程对象户175户,工程对象户去年人均纯收入增长了约300元,同时带动了周围436户农户增收、100多户党员贫  相似文献   

15.
什邡市湔底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卢刚全告诉记者,湔底镇从事食用菌种植、加工等的从业人员达1.1万人,去年种植木耳等食用菌达1.1亿多袋,年销售收入2亿多元,2005年可实现农民人均增收500元.他说,农民靠种植食用菌致富了,但每年多达1亿多袋的废菌渣因无法处理而四处堆积、倒进河里,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镇党委、镇政府想了很多办法解决污染问题,现在许多农户已经告别了柴禾、蜂窝煤,用上了方便卫生的新型燃气,这种新型燃气不是天然气、液化气、沼气,而是使用木耳废料作原料经特殊处理而产生的气体.  相似文献   

16.
王启云 《新湘评论》2014,(23):31-32
为了打牢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基础。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缓慢,是现阶段宁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块“心病”。要帮助宁乡80万农民增收,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打牢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基础,而大力发展宇乡花猪产业是最佳选择。宁乡花猪是全国四大名猪之一,经过多年来的发展,现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品牌影响力,花猪肉价也达到一般猪肉的2.5倍左右。将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定位为花猪产业,一方面是因为当地农户对宁乡花猪具有相当丰富的养殖经验;另一方面是因为花猪品质优异,极具市场潜力,有可能培育发展为国内既具品牌影响力又有产销规模的区域优势产业。特别是花猪产业链长,加工增值余地大,可容纳更多的人就业。据测算,花猪年产销300万头时,经过产业化加工增值,产值可达200亿元左右,整个产业链可容纳8万至10万人就业。  相似文献   

17.
2000年春节刚过,香港彩王集团与滕州市级索镇姚庄村签订协议,出资1001万美元,成立滕州彩王热电厂,实施3.6万KW热电厂扩建工程。这家著名企业集团为什么对姚庄这块土地情有独钟?总裁倪志明说:“看中的就是姚庄村这块金字招牌。”这个仅有1400人的村已拥有工业企业6个,固定资产2.6亿元,2000年实现利税21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5479元,成为山东省的明星村;有47名党员的村党支部连续两次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党支部”,2000年被山东省委授予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在村里一干就是26年的村党支部书记周凤先赢得一项又一项桂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企业家、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带着好奇和敬意,我们走进滕州、走进姚庄,探寻姚庄村党支部解放思想、永不满足,加快发展、永不停步的足迹。  相似文献   

18.
<正>"今天很高兴领到贷款贴息金,感谢团工会对我们的支持,我会继续发展养殖业,早日走向致富道路。"5月5日,四师七十八团库什台牧区职工赛力克,领到了由团工会发放的自主创业小额贷款贴息金后,对笔者这样说道。近年来,该团工会扎实推进工会创业小额贴息贷款计划,千方百计帮助有创业能力、有创业愿望的牧民、待业青年自主创业。去年,该团工会为牧区50名牧民发放了72.5万元的自主创业小额贷款资金,每户1至3万元不等,使  相似文献   

19.
正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太平镇新邱村党支部带领农民大力发展烤烟业和畜牧业,改善村容村貌,走上了"项目引领"促农民增收致富的基层党建之路。2015年,全村固定资产达1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万元。全面发展烤烟生产。成立了由党支部发起、党员牵头、村民参与的益民烤烟合作社,占地面积3.66万平方米,种植黄烟4400亩,建立烤烟小区2个、育苗大棚36栋,真正形成了一条完备的合作农业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盘——山县委坚持把党组织设在农民致富增收的最前沿,在县域境内设置了109个行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党支部,有力地促进了农民致富增收,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盘山县委进一步加大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力度,对县域内的行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党支部进行全面整合,形成了食用菌种植、棚菜生产、河蟹养殖、农机推广、稻米加工等相同产业互助对接的产业链大组织,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