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今年3月25日的庭审上,当法官和检察官问到6000万余元款的去向时,杨彦明首度承认部分资金用于行贿。但接下来,具体给了哪些部门和个人,杨彦明就不再往下说了. 既没往家里拿,更没有因为赌博或者包养情人之类的开销,据司法机关调查,杨彦明也从来没有把任何资金转移到境外。那么,杨彦明的这笔巨款究竟到哪里去了呢?  相似文献   

2.
迄今为止,在中国证券界没有任何-个案件能够像杨彦明贪污案这样历经4次审判才最终作出判决,持续5年的审判,让杨彦明在鬼门关前来回走了几遭,才最终站到了地狱的入口处.  相似文献   

3.
因贪污、挪用公款近1亿元。原中国银河证券北京望京西园营业部总经理杨彦明受到了法律最严厉的惩罚。2005年12月13日。杨彦明被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一审以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判处死刑。杨彦明成为目前中国证券业界被一审判处死刑的第一人。但是,由于杨彦明拒不交待赃款去向,致使7216万元赃款至今下落不明。  相似文献   

4.
迄今为止,在中国证券界没有任何一个案件能够像杨彦明贪污案这样历经4次审判才最终作出判决,持续5年的审判,让杨彦明在鬼门关前来回走了几遭,才最终站到了地狱的入口处。即便如此,杨彦明依然给世间留下一个谜  相似文献   

5.
海剑 《检察风云》2010,(1):18-21
2009年12月8日,遵照最高人民法院对杨彦明所做出的死刑核定,北京市一中院对杨彦明执行了死刑。在刑场上,身着灰色上衣、蓝色裤子,赤脚穿着一双布鞋的杨彦明,始终面带微笑,表情平静。  相似文献   

6.
因贪污、挪用公款近1亿元,原中国银河证券北京望京西园营业部总经理杨彦明于2005年12月13日被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判处死刑.杨彦明因此成为目前中国证券业界被判处死刑的第一人,也因此在2005年中国证券硕鼠榜上独占鳌头.但是,由于杨彦明拒不交代赃款的去向,致使7200多万元赃款至今下落不明.  相似文献   

7.
"证券界死刑第一人"还是没躲过死刑终审判决.4月21日上午,还是在上次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开庭的那个审判室内,杨彦明面带微笑,平静地听取审判长念完整个判决书内容.今年3月25日,杨彦明接受了他自2005年以来的第四次庭审,他突然曝出自己贪污的部分款项已用来行贿,但是拒绝透露受贿者身份.(<广州日报>4月22日)  相似文献   

8.
杨彦明迷局     
判处死刑,等待最高法院复核 迄今为止,在中国证券界没有一个案件能够像杨彦明贪污案这样历经四次审判才最终作出判决,持续5年的审判,让杨彦明在鬼门关前来回走了几遭,虽然曾经有过活下来的曙光,但最终他还是站到了地狱的人口处,等待着最高人民法院的死刑复核.  相似文献   

9.
迄今为止,在中国证券界没有任何一个案件能够像杨彦明贪污案这样历经4次审判才最终作出判决,持续5年的审判,让杨彦明在鬼门关前来回走了几遭后,才最终站到了地狱的入口处。  相似文献   

10.
李佳 《法庭内外》2010,(2):61-61
利用职务之便大肆贪污、挪用公款的原中国银河证券有限公司北京营业部总经理杨彦明终究难逃法律最严厉的惩罚。2009年12月8日,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遵照最高法院院长下达的执行死刑的命令.将杨彦明押赴刑场执行死刑。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证券业界被判处死刑的第一人,中国银河证券北京望京西园营业部原总经理杨彦明于2007年3月13日在北京市高级法院出庭接受二审。此前,杨彦明被一审法院认定贪污6840多万元拒不交待赃款去向而获极刑。面对死刑.杨彦明在最后的审判中依然表现出一种令人吃惊的麻木和“糊涂”,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相似文献   

12.
中国银河证券北京望京西区营业部原总经理杨彦明贪污6840万元,拒不交待赃款去向,成为中国证券业界被判处死刑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3.
中国银河证券北京望京西园营业部原总经理杨彦明,因贪污、挪用公款近1亿元,在2005年12月13日被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杨不服,提起上诉(本刊曾有报道) 2007年3月13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开庭二审.  相似文献   

14.
在经历4次庭审后,2009年4月21日,杨彦明被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认定构成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判处其死刑立即执行,同时报最高人民法院复核。 在杨彦明担任中国银河证券有限公司营业部经理的5年间,一共有9000多万的资金在他手中消失。检察机关调查了5年时间,只查出了被他挪用的2500多万公款的去向,而另外的6900万的去向其始终不肯透露。  相似文献   

15.
3月25日.“证券界死刑第一人”杨彦明接受了他自2005年以来的第四次审判。此前,他因贪污6800余万元被一审判处死刑.上诉后.该案被北京市高级法院以贪污金额认定不清为由发回重审。  相似文献   

16.
一、单选题: 1.B;2.D;3.C;4.A;5.D;6.C;7.B;8.C;9.D;10.D;11.C;12.B;13.C;14.D; 15.D;16.D; 17.C;18.D;19. ;20.C;21. D;22.A;23. C;24. B;25. A;26. C;27.A;28. C; 29. D;30. A; 31. D; 32. C;33. C;34. B;35.A;36. C;37. D;38.A;39. B;40.A; 二、多选题 1.ABCD, 2. AD, 3.ABCD, 4.ACD, 5.ABCD, 6.ABCD, 7. ABCD, 8. BCD, 9.ABD, 10.ABD, 11.ABCD, 12.ABCD, 13.ACD, 14.AB, 15.BD, 16.ACD, 17. ABC, 18.ABCD, 19.ABC, 20. ABC, 21. ABC, 22. AB, 23.ABD,24. CD, 25. ABCD, 26. ABC, 27. AC, 28.ACD, 29. BC, 30. ABC, 31. ABCD, 32. ABCD, 33. ABC, 34.ABCD, 35.BC, 36.ABCD, 37.ABCD, 38. ABCD, 39. ABC, 40. ABC  相似文献   

17.
1.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2.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3.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4.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日. 5.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6.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相似文献   

18.
职务犯罪预防机制的概念与职务犯罪预防的概念较为相似,大体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大类.广义上的职务犯罪预防机制注重“打击”和“预防”.而狭义的职务犯罪预防机制注重预防,在职务犯罪发生前予以遏制.现阶段我国在职务犯罪预防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1.现有立法存在缺陷,且缺乏职务犯罪预防的专门性立法.2.检察机关的预防中心地位不明确.3.职务犯罪刑罚对罪行的规定过于单一,确定性低.4.职务犯罪的监督不力,监督机关的权利缺乏法律制度保障,配套措施不完善.构建职务犯罪预防机制具有长期性、艰巨性.需要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其他社会预防团体不断的努力.构建和完善“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职务犯罪预防机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完善职务犯罪预防立法.2.明确职务犯罪预防中心机构.3.完善职务犯罪预防刑罚机制.4.完善职务犯罪预防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一、名词而瞩:14.木乃伊15.机械性损伤16.切上uI7.砍创1.司法鉴定2.造作伤18.刺创19.机械性窒息3.损伤4.性自卫能力20.勒死21.扼死5.司法会计鉴定6.亲子鉴定·22.溺死23.毒物7.司法会计鉴定n.幻觉24.法医物证鉴定25.血痕8.骨折9.劳动能力丧失26.分泌物27.妄想10.疯痕11.诈病.28.精神发育迟滞29.自知力12.法医病理学13.死亡30.精神分裂证31.反应性精神障碍法学教育-32。病理性醉洒33.罪恶妄想2.表浅性瘀痕为明显搬痕。34,疑病妄想35.关系妄想3.从尸体内检不到硅藻的都不是溺死35.被害妄想37.文书鉴定4.电流斑是电击伤的特征性变化,在尸体上…  相似文献   

20.
在山西省新绛县绛州大堂的墙壁上,镶嵌着宋朝著名的廉政戒律“文臣七条”碑,上面镌刻着:一曰清心.谓平心待物,不为喜怒爱憎之所迁,则庶事自正.二曰奉公.谓公直洁己,则民自畏服.三曰修德.谓以德化人,不专尚猛威.四曰贵实.谓专求实效,勿竞虚誉.五曰明察.谓勤察民情,勿使赋役不均,刑罚不中.六曰劝课.谓劝谕下民勤于孝悌之行,农桑之务.七曰革弊.为求民疾苦,而厘革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