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2 毫秒
1.
正1949年解放军进城,全国青年学生唱起《延安颂》,延安在全国青年心目中既神秘又圣洁,令他们无限向往。1949年以后,"延安出身"成为新社会的"入门券","延安一代"成为新中国知识界的主导群体。"延安一代""延安一代"指大致出生于1900—1925年之间的红色知识分子,他们于抗战前后进入各根据地  相似文献   

2.
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以延安为革命大本营.在陕北这片黄土地上,开辟了一个新世界,孕育出新中国的雏型。延安以其“模范的抗战堡垒”的独特魅力,成为全国最进步的地方,为大后方青年所向往。同时,延安也因其不同于大后方的新姿,为世界瞩目,成为外国新闻界采访的热点地区,斯诺、史沫特莱、贝特兰、斯特朗、爱泼斯坦、斯坦因、福尔曼……,先后踏上这块贫瘠的土地。在对延安进行实地采访后,他们共同的感受是:“到中国不到延安看不到新中国。”叩开延安的大门,斯诺采访到他“一生中在亚洲所…  相似文献   

3.
延安,这个中国革命的圣地,在烽火连天的 8年全民族抗战中,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强烈吸引着全国各地的青年。他们历尽艰险,奔赴圣地,毅然为民族解放贡献自己的热血和青春。正如毛泽东所说的:“全国各地,远至海外的华侨中间,大批的革命青年都来延安求学。”地处湖南抗日前线的湘北岳阳地区,先后也有大批青年分 5批奔赴延安抗日圣地,学习杀敌本领。而尤以华容“东山中学”的赴延救亡旅行团行程悲壮、感人至深。   东山中学是早期中共党员朱婴奉董必武的指示于 1938年 3月在华容创办的一所培育抗日人才的学校。   朱婴 (1894── …  相似文献   

4.
孙戎 《党史文苑》2007,(1):45-48
抗战初期,被誉为“江南的延安”的新四军军部所在地安徽泾县云岭.张开双臂热情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和进步人士。青年艺术家赖少其也历经艰辛从桂林辗转来到云岭。从此,他开始了戎马倥偬的战斗生涯。  相似文献   

5.
抗战爆发后,延安成为全国千百万先进青年一心向往的革命圣地。为了培养青年工作干部,1940年,党中央在延安原安吴青年训练班的基础上,创办了泽东青年干部学校,校长陈云,副校长冯文彬,校址设在延安青年路。1940年5月3日,该校在中央大礼堂举行开学典  相似文献   

6.
1938年,一位青年只身从四川千里跋涉奔赴延安参加革命。1991年,这位为党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离休老干部,在病危时对前来看望的同志说:“我记得19岁入党时的宣誓,我没有食言。”他,离休后还热心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成为全国先进个人,逝世后又留下遗嘱,成为福建省漳州市第一个自愿捐献遗体的干部。  相似文献   

7.
<正>在抗日战争的连天烽火中,广大海外华侨青年认定延安是革命圣地,是中国希望之所在。“到延安去!”“到抗日前线去!”成为海外赤子的共同心声。当时流传着这样一首诗歌:“一壶一钵去长征,不怕关山万里程,满腔热血去受训,不到延安誓不停!”为争取华侨支持和参加抗战,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团结抗日主张,中共中央决定,在南洋华侨回国服务团延安办事处的基础上,成立延安华侨救国联合会(简称“延安侨联”)。1940年9月5日在杨家岭大礼堂召开成立大会,有170余名华侨代表参会。  相似文献   

8.
一、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过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丁玲、艾青、艾思奇、贺绿汀、冼星海……一批批风华正茂的文化青年向着光明,冲破重重封锁辗转西行。几年内到达延安的知识分子竞达4万余人,相当于1937年初中共党员的总和。对于这个黄土高原上的小城,当时的《解放日报》这样评述:“不但在政治上而且在文化上作中流砥柱,成为全国文化的活跃的心脏。”  相似文献   

9.
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和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形成,延安成为全国各地进步青年向往的革命圣地。1937年到1938年,韶山毛家子弟怀抱报国的赤诚和对毛泽东的敬仰,也分数批前往延安投身革命。第一批到达的有毛远耀、毛远翥、毛泽全、毛泽青等,第二批有毛远志、毛慎仪等,第三批有毛泽普、毛华初等,共10余人。  毛泽东听说家乡来了不少有志青年,感到十分高兴,他在一次聚会上风趣地说:“你们都来了,都是毛家人,那我来当这个族长吧。”鉴于特殊的地缘和亲缘关系,毛泽东为了勉励他们艰苦奋斗,锻炼成才,又严肃地告诫:“你们来了,我…  相似文献   

10.
丁习军 《学习导报》2011,(11):56-57
读了杨善洲的事迹,不禁想起1940年1月15日毛主席为“延安五老”之一吴玉章六十寿辰的祝词:“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  相似文献   

11.
从1937年11月到1943年7月,陈云一直主持延安的审干工作。面对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他能自如地驾驭形势的变化,准确地把握中央精神,及时而又创造性地制定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在陈云的正确领导下,延安审干工作成绩显著,所做出的结论,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要干大事情,就免不了要遇到复杂情况”作为革命的大熔炉,延安是进步青年向往的圣地。“到延安去”成为抗日战争时期进步青年最迫切的呼声。偏僻贫瘠的黄土地为何能有如此巨大的魅力,毛泽东一语中的:“延安学校的一切设备都不好,但这里有真理,讲自由,是造就革命先锋分子的场所。”他还说:“你们…  相似文献   

12.
我是1944年至1945年在昆明西南联大认识吴晗同志的。当时.吴晗负责民盟联系民主青年同盟(简称“民青”)的工作.我是民青成员.在地下党领导下负责青年学生的医药救济工作.我们之间没有直接的组织关系。我真正参加民盟工作.在他直接领导下.是从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30年代末,随着中共立足延安和延安以“赤都”名扬天下,引发了知识界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潮水般涌来的景象。  相似文献   

14.
赵赴 《世纪桥》2005,(1):16-19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55年执政路.业绩丰功.世人共睹。有专家学者据史料分析.中共建党后.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经历了28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终于在1949年执掌全国政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其中的决胜之棋是抢占大东北。  相似文献   

15.
孙国 《党史纵览》2010,(8):22-26
1937年12月,中央军委将在延安的八路军后方留守处改编为留守兵团,萧劲光担任司令员。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下,留守兵团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齐心协力巩固了延安大本营,壮大了革命队伍.扩展了革命根据地。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支持,为以后全国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留守的岁月也成为萧劲光革命生涯中辉煌的一页.  相似文献   

16.
散木 《党史博览》2011,(10):54-56
张中行的早年回忆 延安时期,毛泽东有一个秘书叫和培元,不过,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能够记起他了。 抗战爆发后。和培元到了延安,先在中央秘书处工作.后来调到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化思想研究室,那是一个人才济济的地方。和培元当时被称为“青年哲学家”,著有《论中国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
钟兆云 《党史博览》2010,(12):34-39
刘亚楼自1949年7月受命组建人民空军以来,励精图治,历经朝鲜空战、台海大空战、国土防空,使新中国空军跨越式地跻身为世界空中三强。在刘亚楼卓有成效的影响和带动下,空军成为解放军最好的军种。1962年,毛泽东提出“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翌年.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林彪提出“解放军学空军”,空军被推到了最前面,成为榜样中的榜样。也是在这一年,以刘亚楼为首的空军被中央军委树为全军的标兵。  相似文献   

18.
提到延安审干,非常不幸.人们首先想到的是1943年康生主持的“抢救失足者”运动。然而从整个延安时期来看.审干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制度,对于巩固、纯洁党的组织和革命队伍起到了极大作用。它如同一架高效的过滤器,使延安能够在险恶的战争环境下大量吸收来自全国不同政治区域的新鲜血液,而把一切污垢渣滓拒之门外。这一历史功绩是与陈云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9.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背信弃义,掀起了内战的硝烟。国民党空军第八飞行大队的飞行员、飞行参谋刘善本识破蒋介石的反动本质,于1946年6月乘执行任务之机,驾驶轰炸机飞抵延安,成为国民党军队中弃暗投明的第一人。1949年4月,经毛泽东、党中央直接批准,刘善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4年被晋升为少将。“文革”中,刘善本被迫害致死。刘善本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空军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党史文汇》2008,(4):F0002-F0002
从1935年至1948年延安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大后方。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培育了延安精神、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并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觎放战争的胜利,因此,延安又被人们称为“革命圣地”。延安还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双拥”模范城和闻名全国的革命传统、爱国主义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延安这块红色土地。承载了厚重的历史的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