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环境问题突出,当今环境法已经成为了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法律部门,我国环境法虽然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无论从数量、环境管制所涉及的范围上都大大增加了,但是相对而言却没有呈现出一个清晰的逻辑体系,对其遵守和执行产生了一定的阻碍。目前,一些国家开始通过法典化对其进行重组,我国环境法法典化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和借鉴瑞典和德国的环境法法典化,对我国环境法法典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赵倩 《学理论》2009,(30):79-80
环境法作为一门新兴的部门法,是伴随着解决环境问题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本文从马克思生态思想的视域出发,探究生态与法律的关系,论述了中国环保法的立法进程,探索其与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契合点,并通过比较研究,指出中国环保法存在的局限性,力争为建构符合21世纪环境法学体系探索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原则进入国际环境法领域并成为国际环境法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它贯穿在国际环境法的理论和实践中,指导着国际环境立法、实践和发展的方向。应明确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法律地位,通过多种制度贯彻落实和完善可持续发展原则,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环境法的实施包括公共实施和私人实施。由于存在规制俘获、规制懈怠和监管能力的不足,环境法的公共实施尚不足以强化对环境的保护,还需要环境法的私人实施制度。国外环境法私人实施的一些做法值得我国借鉴。我国在今后的环境法制中应发挥私人的作用,强化环境法的私人实施。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4,(36)
我国现阶段所制定和实施的民法制度,是为了能够建立高质量的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同时也是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文化繁荣的有效保证。而环境法则是根据中国的市场经济而制定的,它的实际意义是将民法中关于环境法规的"力"与"利"进行重构。在环境法律制度的保障、政府与市场共同作用下才能使"环境保护"不再成为一纸空谈,而民法与环境法在沟通和协调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要能够对民法和环境法的各种制度进行充分了解,从而能够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环境立法不断补充和修改的过程中,理论上我们可以看出环境立法目的所涉及的是我国环境法制定过程中的环境立法价值体系如何合理配置的问题。环境立法的价值体系如何配置,是强调环境公平还是效率优先、是追求人类中心主义还是生态中心主义,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我国环境法价值的好坏以及实行中所获成效的大小。通过探析我国环境立法价值体系的配置,阐明价值选择对我国环境立法的重大意义,并通过分析环境立法过程中的价值冲突问题及如何协调我国环境立法的价值冲突,最终提出实现我国环境法质的提升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7.
我国行政问责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桂玲 《行政论坛》2009,16(4):13-16
建立完善的行政问责体系,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我国行政问责制度还存在诸多问题,问责依据和机制的缺乏,问责法律体系的不完善,都使行政问责在实践中的发展受到阻碍.只有转变观念,增强责任意识,同时明确相关制度,构建问责环境,并完善我国行政问责法律体系,才能有利于我国行政问责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邓可人 《学理论》2013,(12):133-134
美国环境法中的祖父原则,简称环境祖父原则,是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祖父原则"在环境法中的延伸与发展。简要总结了美国祖父原则的概念、产生与发展,论述了环境祖父原则在美国法中的具体体现,并简单概述了环境祖父原则在我国的体现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白思 《学理论》2013,(8):140-141
12世纪前后的罗马法复兴是当时社会经济变革的反映,罗马法本身的内容和立法技术符合时代的要求,显示出它的成熟性。从而促进了西欧各国建立统一的法律体系,维护民族国家的主权。罗马法的法典化倾向与现代国家的法律创制之间存在着承继关系,罗马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世界法制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国际环境法是在国际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当代国际法中的新领域。个人在国际环境法步入历史舞台之初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国际环境权利能力和国际环境行为能力具有相应的法律依据和实践基础。不能否认,在促进国际环境合作的过程中,个人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因此,承认并确立个人在国际环境法上的主体地位,既是客观现实的需要,也反映了国际环境法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法制现代化过程中,近三十年来的法律法典化成绩显著,法典化中也伴随着一些非法典化的因素,法典化本身具有价值合理性,在现代化的实践中对中国法治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李燕文 《学理论》2012,(4):100-101
现阶段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人类经济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但是目前环境法的制定还停留于环境技术的方面,没有考虑到经济本身的规律,比如"效用"问题。把经济学的"效用"理论应用于环境污染治理中,采用数学分析的方法进行量化治理,则是制定法律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景璐 《学理论》2013,(11):138-139
对环境权的研究需要限定在环境法这一框架下进行,在环境法框架下,环境权是指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和完善环境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法律关系下的权利总称。它包括生态性环境权和经济性环境权。但是,环境权又有其特殊性,对于某些特殊的环境资源的保护,不能设定相应的权利,而要对人们课以义务来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为应对市场经济环境下滋生的腐败问题,我国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反腐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法律法规体系.但仍存在着人治反腐较为突出、反腐法律法规不健全、国内反腐法律与国际反腐法律衔接不够等问题.完善我国反腐法律机制,需要建立独立反腐机构、加快制定专门反腐败法、加快国内立法衔接国际反腐法、健全反腐法律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5.
论公众的环保参与意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世界范围来看,随着环境危机加剧,全球环保浪潮一 浪高过一浪。公众参与极大地推进了环保事业的发展,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已从个别国家的实践发展为公认的环境法准则。依靠群众保护环境也是我国环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相对而言,国家财力和环境保护专业队伍力量有限。没有公众积极参与和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环境状况就无法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和日益高涨的全球环保浪潮保持同步。公众参与对于提高决策质量,加强公众对政府决策的信任和支持,监督环境执法工作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国际社…  相似文献   

16.
经过30多年的努力,欧盟环境政策从产生到发展,不断拓展了环境保护的领域和视野。其广泛细致的环境立法、持续有效的环境行动计划和多元灵活的政策实施手段,是政策体系完善和政策实施效果的有力保证。本文简要介绍了欧盟环境政策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并试图从多方面分析欧盟环境政策得以成功实施的原因,着重介绍和分析了欧盟环境政策的多元化实施机制,以期为我国环境法的实施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因特网的普及,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生力量逐渐产生并得到迅速发展。健康、快速发展我国电子商务,必需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包括建立和完善我国电子商务法律体系的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18.
地区间对口支援和协作的法律制度问题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道波 《理论探索》2005,(6):155-157
地区间对口支援和经济技术协作实际上已成为我国的一项法律制度。这一法律制度已历经几十年,在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上取得了较大成就。但这一法律制度在法律规范体系本身、实施机制以及实施效果上还存在较多问题。加强这项法律制度体系本身的协调性建设,建立有关有效的实施机制;建立市场化的跨地区企业协作机制和支援项目的跟踪协调制度是我国对口支援和经济技术协作不断发展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人们普遍认为,相对于人们日益高涨的环境要求,相对于中国要履行的国际环境法义务,中国现行生态、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已大大落伍。因此,深化对于生态环境法律制度中若干重大问题的理论研究,尽快实现观念转变和理念创新,切实推进政策创新、制度创新,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中国生态环境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启迪和契机。本文在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加以认识基础上,立足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宏观视野,深刻反思“人类中心主义”以及所派生的“人类环境权”理论,旗帜鲜明地提出在生态环境领域,应当确立“生态平衡主义”的基本理念;应当确立“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的基本国策;应当确立“环境义务本位”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法律环境中的会计法规体系构建及会计环境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括了中国经济的法律环境及经济法律建设,中国会计法规体系的设计构建及其改革发展进程.作者认为,为了构建一个良好的中国会计环境,我国应该加强对外部会计环境的治理与内部会计环境的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