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与社会的整合,以及对社会心理的调适,不断与社会相容的过程,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发展趋势保持一致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实质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之间适应与超越的过程,它并不会消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也不是对社会的消极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具有显功能、潜功能和反功能等三种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是一项以实现意识形态认同为根本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意识形态的空间属性作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命题,是确证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化“何以可能”的前提性理据。人类社会现代转型进程中意识形态的场景变迁与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化的历史发生紧密相连。在当代我国社会转型语境中,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来自思想政治教育“去空间化”征象的内源性风险。新时代探究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化的实践进路,需要根据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战略思维,摈弃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合时宜的空间观;根据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拓展形态,构筑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化格局;根据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实施过程,采取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是一项以实现意识形态认同为根本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意识形态的空间属性作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命题,是确证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化"何以可能"的前提性理据。人类社会现代转型进程中意识形态的场景变迁与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化的历史发生紧密相连。在当代我国社会转型语境中,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来自思想政治教育"去空间化"征象的内源性风险。新时代探究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化的实践进路,需要根据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战略思维,摈弃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合时宜的空间观;根据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拓展形态,构筑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化格局;根据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实施过程,采取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高宇航  赵媛 《学理论》2013,(33):346-347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阶级形成、国家产生以来,就以一种普遍的实践活动而客观存在,在现代依然发挥着巨大的社会作用。通过对中西思想政治教育取向、形态和方式的比较研究,找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直面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必然规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即为意识形态教化,同时意识形态社会化的"寓所"所在是日常生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回归日常生活的逻辑基础在于意识形态理论自身。意识形态产生的本源是思想政治教育回归日常生活的前提;意识形态的感性形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回归日常生活的根据;意识形态的建构是思想政治教育回归日常生活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6.
谢敏 《学理论》2012,(22):219-220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一种必然趋势,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比较、借鉴美国政治社会化的先进经验,我们探寻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改革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潘瑾菁 《学理论》2013,(29):363-365
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社会化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趋势。要实现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必须是家庭、社会、学校、国家每个环节,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积极的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在这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的熏陶下,再通过各个系统及部门的积极配合,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实现社会化,才能做到"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内涵新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人及其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化的过程即为人及其实践活动不断适应社会,同时不断改造与发展社会的过程。以人及其社会实践活动的社会化为理论前提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内涵可以界定为:思想政治教育在适应外在社会的要求的过程中,也同时在主体的共同参与下,改造与发展社会的过程,它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发展趋势保持一致的必然要求。这一社会化的过程包括从外到内和从内到外两条逻辑路线。  相似文献   

9.
青年社会化是历史的必然,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青年社会化的重要因素.青年思想政治素质的社会化作用主要表现在坚定政治信念、确立生活目标;提高认识能力,促进思想发展;传递社会行为规范,促进政治参与感;塑造崇高人格,培养合格社会成员等政治社会化方面.  相似文献   

10.
国家与社会的重叠以及尚未完善的分配体制塑造了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治理状况,描绘了意识形态贯穿于改革开放始终的转型线索。作为意识形态传播工具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在社会治理理论与实践范畴中清晰地呈现出来。在社会治理的格局下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变革的理论框架、变革路径,旨在超越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简单分析,以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变迁中的使命意识、阵地意识与担当意识。  相似文献   

11.
国家与社会的重叠以及尚未完善的分配体制塑造了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治理状况,描绘了意识形态贯穿于改革开放始终的转型线索。作为意识形态传播工具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在社会治理理论与实践范畴中清晰地呈现出来。在社会治理的格局下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变革的理论框架、变革路径,旨在超越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简单分析,以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变迁中的使命意识、阵地意识与担当意识。  相似文献   

12.
康清兰 《学理论》2014,(4):189-19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华民族在当代社会意识的集中反映,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新中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而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性,中国共产党通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群众和干部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巩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维护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提供群众基础、引导社会思潮和抵制不良西方思想进攻。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世界多极化的社会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从现状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还存在不够广泛和深入、教育形式单一、党和政府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等欠缺。为此,应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组织教育,充分利用网络和媒体,推动教育形式多样化,发挥党和政府的主导作用,完善教育运行和协调机制,进一步推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使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模式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爱国主义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等方面都面临着挑战。因此,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7,(7)
思想政治教育承载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重要使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意识形态性,意识形态性中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更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有利于国家意识形态的稳定,当前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时代重点尤为可贵。坚持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重点是要突出时代性。当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罗铭杰 《理论导刊》2020,(4):117-122
消费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潜隐于经济生活领域的虚假意识,在中国的渗透离不开消费社会的形成。立足于消费社会的现实背景,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消费意识形态批判,有助于实现教育领域向经济生活领域延伸,拓展教育外延。思想政治教育外延的拓展,有助于推动教育内容与人的经济活动相结合,发展出消费导向、信贷教育、绿色引领等新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有助于促使传导功能的载体因事制宜,开发出社会治理、微课教学、微信应用等新载体。由此,批判消费意识形态将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创新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欧阳丽君 《学理论》2013,(23):377-378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各种文化对我国的社会意识形态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人们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一步了解,会越来越意识到当代文化会对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说来每个大学生都需要在学校的时候参加一些有利于人们性格和道德形成的文化活动,这样能够为树立良好的社会意识形态打下基础。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当代文化之间的关系,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制定战略方针,增加我国整体的文化实力。  相似文献   

18.
包姗姗 《学理论》2013,(22):209-210
中国和美国是两个社会制度根本不同的国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高校所采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各有不同。对现代中美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在继续发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优势的基础上,借鉴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成功经验,从而促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语境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在筑牢和坚守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性和党性、民族性、实践性等传统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其特征内涵已随实践的发展而有所拓展,萌生了草根性、不确定性、对话性、情境性、交往性、人本性、生活性等新特征。认识和把握新特征更有利于在复杂社会进程中深刻揭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新规律、促成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新视野和创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内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一定程度上淡化意识形态的倾向。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趋隐蔽、复杂甚至残酷的新时期,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就显得既有现实性又有必要性。而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效率,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对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整合,这既是由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内在本性决定的,也是新时期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