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6,(9)
调查高校本科特殊群体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心理健康水平及相关心理状况,为高校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指导提供意见与建议。本文采用毕业生特殊群体筛查表、心理健康量表、就业挫折归因量表、就业社会支持量表对西安某高校1 423名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七类特殊群体毕业生占比3.9%30.7%不等,就业焦虑、学习困难、经济困难毕业生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女毕业生、自主创业、就业迷茫学生更多采取自我归因,就业焦虑学生更多采取外在归因,女生和创业学生得到更多社会支持。得出以下结论,学校需要针对特殊群体毕业生进行分类指导与帮助,增加其应对现实困难的能力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3,(2)
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高校中不容忽视的特殊群体,除了帮助他们克服经济上的困难,更应该从心理上帮助他们脱贫。通过相关案例,并结合自身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分析了应该如何帮助贫困生从心理上脱贫:一是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疏导;二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贫困观;三是加强自立自强和就业教育;四是持久地关注、及时地鼓励和帮助;五是学习上的帮助提高;六是实现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  相似文献   

3.
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和部分用人单位盲目追求学生毕业学校的知名度,三本院校学生会遭遇更多的就业困难问题。认知重评团体辅导技术作为一种积极导向的心理辅导方法,在实践中注重引导学生的自身感受,通过榜样的积极示范作用,帮助学生识别自身存在的问题,建立新的认知方式,以积极的情绪取代就业压力下的焦虑情绪,从而有效改善三本院校大学生在当前就业压力环境下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4.
肖玉菁 《学理论》2013,(6):254-25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毕业生人数剧增,使我国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困难,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而各大高校的扩招和中国就业政策及就业制度不断发生变化,使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待业时间过长等问题逐渐突显,这就影响到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主要分析了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以及从国家、政府和学生自身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就业难的基本对策,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从而实现高校本科毕业生充分和谐的就业局面。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29)
从界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入手,以理工科学生为例,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职业指导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如下:建立个人动态档案,开展有针对性地职业指导;成立就业援助基金,提供必要的经济援助;举办职业技能活动,提高就业困难群体的综合素质;强化职业指导队伍建设,提高职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程度;搭建学生朋辈互助平台,加强学生自我就业指导与服务。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如何正确引导和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已经成为国家、高校和家庭关注的热点问题。湖北工业大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大学生素质发展,切实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十余年来,学校一直保持92%以上就业率,赢得良好的社会信誉,特别是关注困难群体,促进和谐就业取得一定成效。今年2月,在“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表彰会议”上,湖北工业大学受到表彰,并在大会上交流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7,(7)
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为例,在全面阐述高校学业困难学生概念及界定标准的基础上,论述了高校开展学业困难学生帮辅的必要性,并结合学院实际,从学业困难学生精准界定、规范建档、队伍构建、学风预警、个性帮辅、朋辈帮辅等方面,提出学业困难学生的帮辅措施,从而有效帮助学业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6,(5)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高校的就业指导是帮助学生就业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大学毕业生找工作越来越难,而当前高校就业指导以讲授就业相关理论知识为主却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没能在就业难的背景下适时调整学生心态。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构建合理的、专业的、细致的并且能促进学生互帮互助的就业指导体系,这对大学生就业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付昌义  喻源 《学理论》2010,(17):237-238
由于近十年来的高校扩招带来的大学生规模不断壮大、学生就业由国家分配变成自主择业等原因,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变得越来越难,由此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学校和学生自身的问题了,而是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吸引政府、学校、社会、学生家庭等多方面的目光。针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等问题,本文也将从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个角度对大学生的就业困难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相应给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日渐突出,随之在高校中出现了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这个群体由于家庭背景、成长环境、个性差异等导致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以南京理工大学2010届未就业本科毕业生为调查样本,对高校各类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现状以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对各类就业困难群体实施就业指导与帮扶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在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的指导下,旨在为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其顺利就业以及将来的职业发展而提供帮助的多项服务。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高校党组织应如何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已成为高校发展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张丽媛 《学理论》2012,(24):192-19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舞台。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可以提升就业能力。目前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从分析高校学生社团与就业工作的关系出发,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以大学生社团建设促进学生就业的几种途径,希望对工作有些帮助。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是一项为了帮助回到原籍的、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而推出的制度.该制度的实施对于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使其适应从"学生"到"雇员"角色转变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广泛阅读和系统梳理学者们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核心概念、作用、存在问题、完善对策进行综述.目前,学术界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关注还很少,研究上缺少理论的深度和实践的广度,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3,(1)
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现象。就业的困难令本该无忧开朗的莘莘学子压力增大,并因此引发了诸多负面心理问题,严重地干扰了学生们的正常学习与生活。针对大四毕业生普遍存在的负面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旨在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困惑。  相似文献   

15.
周世慧 《学理论》2010,(10):248-249
近年来,就业竞争加剧、就业市场紧缩、就业意识形成困难、大学生就业观念错误、就业目标模糊等问题日趋突出,这都对"高校就业指导体系"的建立、创新提出了迫切要求。其中,地方高校的就业问题在随着市场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中,更是遇到了新困难、新挑战。因此,就业指导体系的建立及创新对地方高校的就业情况改善显得非常重要。这将直接影响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状况新局面的打开。  相似文献   

16.
李杰 《学理论》2013,(2):292-293
就业工作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到社会的安全稳定。职业指导是就业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它对大学生成长发展起到导向、激励、塑造、诊疗等作用。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职业发展目标与定位,能使大学生在学习上进一步端正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帮助大学生解决求职困惑,使他们以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劳动力市场就业。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7,(3)
近年来,发展性生涯辅导以其发展性和预防性功能逐渐受到高校生涯辅导工作者的认可和重视,并在高校环境内得到纵深发展。本文着重从辅导主体、辅导措施、人员分类以及辅导培训等多个层面探析发展性生涯辅导路径,旨在激发就业困难学生潜能,优化辅导队伍,探索具有借鉴价值的生涯辅导方式。基于此,来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这一严峻问题,具有深远的现实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刘男  张哲 《学理论》2015,(8):136-137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政府和各大高校都在积极寻找有效方法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就业,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对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具有如下启示:增强国家宏观调控和指导;高校应深化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7,(8)
"特殊群体"作为高等学校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跨越式的发展呈现逐年递增的状态,已经成为制约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以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与个人访谈,从学校角度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对家庭经济就业困难群体、少数民族就业困难群体、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与心理障碍就业困难群体给予相应的援助对策。  相似文献   

20.
宋正凯 《学理论》2015,(3):142-143,163
适时、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高校就业指导将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较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把全程化、全方位式的高校就业指导理念和思想融入至高校第二课堂,对提高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成效有着重要帮助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