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协同理论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重点研究不同事物之间的共同特征及其协同机理,对于实现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动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本文从协同理论在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动发展的适用性分析为出发点,研究二者实现联动发展的现实困境,最终提出了优化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张冬梅 《学理论》2015,(7):171-172
目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着不少问题,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学生党员质量下降,这就需要我们重新思考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的价值取向与发展模式。在群众路线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应如何摆脱目前的困境,体现出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新气象、新特点。这里我们提出了开放式学生党建这种新模式,并就其构建体系内容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6,(12)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而"公推直选"是近十年来党内民主建设中具有标志性的创新成果之一。在深入推进党内民主的语境下,阐述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实行"公推直选"的制度依据,指出了目前高校学生党建存在着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党支部书记和学生党员这两支队伍的积极性这一突出困境。同时认为,正因为高校学生党员的主体意识强、民主素养高,高校学生党建的组织基础扎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利益涉及面相对小等特点,使得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实行"公推直选"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因此,确立了在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公推直选的原则,并进行了程序设计,以期进一步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7,(3)
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和管理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学生社团志愿服务是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吉首大学依托高校学生社团志愿服务,构建专业人才培养、社会公益实践与党性教育有机结合的模式;服务武陵山片区精准扶贫,探索学生社团志愿服务、专业实践调研与党性教育有机结合的机制;积极发挥高校学生社团志愿服务的党性教育功能,创新高校党性教育。  相似文献   

5.
渠彦超 《学理论》2012,(16):285-286
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当代,随着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到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有机遇也有挑战。直面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困境、剖析背后的原因并在原有基础上实现超越,对于增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吴育红 《学理论》2013,(9):258-260
政策执行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在大力倡导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背景下,充分认识教育政策高效益执行对于学生工作的提升作用,在宏观层面上倡导复杂性、系统性工作理念,在中观层面上倡导职业化、专业化工作理念,在微观层面上倡导生命化、交往性的工作理念,优化顶层设计、加强组织间和组织内协同、提高学生工作者职业素质、加强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联系等,使教育政策执行这一经常性工作重新激活学生工作,引动高校学生工作在内涵发展上的新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6,(6)
高校学生干部作为高校学习教育的重点培育对象,是学校工作开展实施的重要力量,更是学校教育、教职工与学生沟通管理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然而,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教育模式的大众化转变,高校学生干部群体也面临一些棘手的新问题、新挑战。针对相应情况提出办法如下:学行干部应做好角色定位,真正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转变服务作风,提升服务意识;加强学风建设,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坚持与时俱进,做优秀学生骨干。  相似文献   

8.
张陶然 《学理论》2010,(29):213-215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网络时代,我们应努力开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境界,构建一个趋利、避害相结合;监督、引导相结合、教育、服务相结合、网上、网下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五结合"教育模式,以期在网络背景下更有效地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当前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一是要充分认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是要强化马列主义教育,使思想教育内容进一步系统化;三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四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学生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3,(29)
高校学生党员是我党新时期一支具有特殊地位的有生力量,培养与发展学生党员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是不断为我党输送新鲜血液的需要。高职高专教育逐渐转变为两年制("2+1"培养模式),给党建工作尤其是对学生党员的培养与教育带来了诸多新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拓展党员的培养模式:把严发展关、教育关;完善在"2+1"体制下的党员培养模式;使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体制与中学接轨;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15)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体制日渐完善,对保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资助工作中出现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文章通过分析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诚信问题及原因,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高素质的诚信教育教师队伍、实行困难生动态管理体制、完善资助工作的监督机制、实行资助诚信责任追究制度等五个方面提出探索高校学生资助诚信教育创新模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大学生宗教热持续升温,大学生信仰危机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依据文献资料和调研数据阐述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分析信教大学生宗教信仰成因,在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教育,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无神论教育,面临现实困境与危机大学生群体的生命教育等方面探索教育引导途径:加强对大学生党团员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教育引导;加强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无神论教育引导;加强对面临困境大学生群体的生命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13.
丛飞事件的反思--从学生工作的角度谈高校的感恩教育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内容提要:感恩教育对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完善人的生命以及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丛飞事件中部分大学生表现的冷漠、缺乏感恩心入手,进而提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增加感恩教育,并就如何开展感恩教育进行了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14.
林守珠  蔡炎辉 《学理论》2014,(2):289-290
雷锋精神是人类共同的需要和一种美好的精神、情感和品质,具有丰富的内涵,在高校学生工作中践行雷锋精神要把民族性、时代性和普世性整合起来。通过发掘雷锋精神的目的伦理与高校学生的理想教育、行为伦理与养成教育、慎独伦理与自律教育、利他伦理与合作教育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践行雷锋精神必须坚持个体内化和外树典型相统一、思想引领和实践锻炼相结合、把"雷锋精神"融入中华传统美德核心价值观与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统一、推广志愿服务与加强评估考核相结合的模式,最终促进高校学生整体道德素质的提升和高校学生工作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谷素华 《学理论》2014,(6):197-198
发挥人的创造潜能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创新人才的核心特征是个体生命充分发展。我国传统高校的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新时期的要求,为了走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困境,必须在发挥高校教育作用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教育模式的改革,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印小玲  武永乐  屈晓阳 《学理论》2013,(19):172-173
高校学生党员主体意识的培养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有重要意义,首先论述了高校学生党员主体意识存在的现状,通过对加强其主体意识培养必要性的分析,引入质量管理领域中的PDCA模式,并就该模式在高校学生党员主体意识培养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7,(1)
“以人为本”是高校教育的核心理念,高校学生工作要以此为立足点,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充分发展素质教育,进行个性化定制和精准化培养。通过思想引领制度建设,以创新方式推动学生工作的阶梯式教育管理模式,探索大学生教育管理个性化、精准化的实现路径如下:变革思维,树立精准化教育理念;把握方向,创新制度建设;方式创新,推进精准育人;全员参与,构建教育管理梯队。  相似文献   

18.
祁广云  林立宏 《学理论》2012,(21):45-46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构建学生党建管理正式模式和非正式模式,重视发挥非正式管理的作用,包括建立学生党建工作会,党建进社团,党建深入"3+1"联合办学企业,推动学生党建工作创新,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20,(7)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高校学生党员,不断提高高校学生党员培养的质量,是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工作的关键。本文从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重要意义入手,针对目前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培养中存在的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教育的方式方法创新度不够、教育的知识结构体系系统性不够以及教育实践活动不足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学生党员党性修养;不断丰富学习教育内容,强化教育活动的针对性;不断创新学习教育活动形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对学生党员的规范化管理,提升其对党组织的归属感;严把学生党员入口、出口,确保学生党员的培养质量五个方面对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机制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唐丽华  刘海涛 《学理论》2015,(7):220-221
主体间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好地解放对人的约束和束缚,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的发展,在高校学生工作中运用主题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既能充分尊重教育者的主导地位,也能尊重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积极性,实现教学相长;在日常管理中唤醒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提高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