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据报道,自1986年实行市场经济以来,老挝经济年平均增长率6%,人均GDP从1975年的76美元提升到2005年的491美元。老挝经济的对外联系程度也更加紧密,2000年以来老挝出口总额达18.3亿美元。同时老挝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游观光客,2000年到老挝观光的游客为73万人次,2005年达到100万人  相似文献   

2.
1975年越南南北方统一以后,越南地区霸权主义者认为占领整个印度支那地区、称霸东南亚时机已到,因此,它加紧了对老挝的控制,出兵入侵了柬埔寨,威胁了印支周围国家的安全.泰国是一个和老挝毗邻的国家,有较长的共同边界线,今天老挝和泰国的关系是人们观察印支形势的一个  相似文献   

3.
泰国位于亚洲中南半岛腹地,是中国的近邻。周边与缅甸、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接壤,南部半岛东面濒临泰国湾,西南面向印度洋的安达曼海。国土面积51.3万平方公里。人口6200万,有30多个民族,其中泰族占40%,老族占35%,华人占11%。全国95%的人信奉佛教,200多万人信奉伊斯兰教,30多万人信奉基督教。首都曼谷,人口600多万,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官方语言是泰语和英语。  相似文献   

4.
1975年4月30日,北越军队进入西贡.由此拉开了史无前例的大逃亡(从空中、陆地和海上),逃亡者流落全世界,从澳洲至西欧及北美.20年问(1975~1995)仅流人北美的越南难民就达100多万,而且还在不断增加.如果加上第一代生育的第2代,目前已超过150万,其中140万在美国,15万在加拿大.  相似文献   

5.
越战后美国对印支难民的安置与其地区分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印支3国(越南、柬埔寨、老挝)1975年后出现的难民潮中,有大批人移居美国。美国出于现实利益需要和人道主义原则而接纳了他们。最初的难民在经过收容中心后,被安置到全国不同的居留地。他们跟着又与后来的难民分别通过家庭团聚、政府的"疏散政策"以及重择高福利居留地等方式,先后进行"二度移民",从而形成了印支难民在美国地区分布的基本格局。这一分布是高度不平衡的,高集中性的。  相似文献   

6.
1975年4月30日,北越军队进入西贡.由此拉开了史无前例的大逃亡(从空中、陆地和海上),逃亡者流落全世界,从澳洲至西欧及北美.20年问(1975~1995)仅流人北美的越南难民就达100多万,而且还在不断增加.如果加上第一代生育的第2代,目前已超过150万,其中140万在美国,15万在加拿大.……  相似文献   

7.
滞留尼泊尔的不丹难民问题张惠兰1990年12月以来,大批不丹难民涌入尼泊尔,截至1995年11月,滞留在尼泊尔的不丹难民人口约达10万。在尼泊尔东南地区的擦巴县和莫朗县营建了8个难民营。据1992年12月9日尼泊尔《廓尔喀日报》公布的数字,不丹难民占...  相似文献   

8.
柬埔寨     
柬埔寨是印度支那半岛南部的国家。它的西部和西北部跟泰国接壤,北部与老挝为邻,东部同越南毗连,西部濒临不太深的逞罗湾。全国面积十八万一千平方公里,人口八百万(1975年统计),首都金边。  相似文献   

9.
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河流,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六国,全长4800公里,流域面积达81万平方公里,人口4000多万.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能资源、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上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近半个世纪以来,开发这条“东方多瑙河”,使之造福于人民,一直是沿江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但是,由于形势不利、交通不便、信息不灵,长期未得到有效地开发利用.8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世界局势的急剧变化,国际关系中经济优先的原则日益突出,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的开发获得了一个难得的机遇,东南亚地区掀起了一股“澜沧江—湄公河热”.  相似文献   

10.
柬埔寨现况     
柬埔寨王国是中国的近邻,位于中南半岛南部,北接老挝,西北部与泰国为邻,东和东南部与越南接壤,西南濒泰国湾,面积18.1万平方公里。人口1143万,其中农村人口占80%,有20多个少数民族,高棉族占80%。官方语言为高棉语、英语和法语。国教为佛教,全国80%以上的人信奉佛教。首都金边,人口110万。  相似文献   

11.
逾20年前,印支地区烽火连天,约有190万人不顾生命安危逃往海外,引发难民投奔怒海浪潮,亚洲很多国家成为他们的避难地。1975年4月,北越攻占南越首都西贡,4天后一批又一批越南难民乘船登陆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基于人道立场,及联合国调协下预期他们将获得第三国家收留,而安置这些难民暂时住在比农岛和吉隆坡新街场等7个难民营。马来西亚共收容了25.83万名印支船民,其中超过24.8万名移居第三国家。自1945年以来,澳大利亚吸纳了超过570万来自150多个国家的移民,包括越南难民。为了协助新移民溶入当地社…  相似文献   

12.
老挝,地处中南半岛北部,北与中国云南省接壤,东与越南为邻,西与缅甸泰国交界,南与柬埔寨相接,是个内陆国家,没有出海口。总面积23.68万平方公里,人口420多万,全国分为17个省市。老挝是一个农业国,盛产稻米。目前全国耕种面积为400多万公顷,平均每人约一公顷。由于土地肥沃,雨量充足,加上日照时间长,气温适宜,农作物易种易收,人民只需用简单的方式劳动就可解决温饱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全欧约有80万华人,其中居留法国的约占1/3,法国华人人口的增加并跃居欧洲首位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后的事。早期的法国华人,主要来自浙江温州、青田一带,他们大部份是第一次大战时期来法服役的华工后裔,少数是来自过去法国殖民地马达加斯加和越南的商人及留学生,但总人数一直在一万左右。1975年越南、柬埔寨、老挝政权先后更迭,印支三国出现了大规模难民潮。稍后,法国政府打开了大门,大量收容来自印支三国以华裔为主的难民,接着他们的亲属也先后通过种种渠道涌入法国。也有不少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的华人和港、澳、台工商界人士趁机进入…  相似文献   

14.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东南亚地区的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一向是佛教国家。1962年以后,缅甸革命委员会对佛教团体的活动作了某些限制,1975年以后,柬埔寨、老挝、越南三国的佛教情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在中南半岛上,可以说只有泰国的佛教一直保持着兴盛不衰的状态,它对泰国的社会生活继续发生着巨大的影响。宗教问题与哲学、历史学、民族学、文学艺术等重要学科密切相关,是研究和  相似文献   

15.
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后,尤其自印支三国采取反华排华政策以来,大批华人纷纷逃离印度支那,移居美国、中国、法国等十几个国家。迄今为止,印支华人定居第三国已十年有余,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如何,颇受世人注目。本文试图透过法国潮籍华人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探讨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的原因,并且就我国安置难民的问题提出个人之拙见。 60年代前,旅居法国的华人尚不足1万,主要来自中国浙江、广东和东南亚国家。1975年印支移民涌入法国后,华人总数已骤增至12万多,其中潮籍华人约有7万之众,多来目柬  相似文献   

16.
老挝处处是商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老挝是中国的友好邻邦。近年来,在中老边境口岸装载大批中国商品的卡车正在不断增多地驶入老挝,并通过老挝延伸至东南亚多个国家的市场。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刚刚开通,正孕育着大量新商机。中国企业经营者在中老边境、首都万象经商。在老挝大一点的商场货币可自由兑换。老挝市场竞争较小、商机开发潜力大,这使其成为中国企业寻求海外发展的新空间。 老挝政府倾向从中国多进口商品 老挝工业落后,90%以上的生活制成品和生产资料需要进口。20世纪50年代老挝市场上主要是中国商品,后来泰国商品占据了市场。受东南亚金融危机之苦,…  相似文献   

17.
“金三角”动荡不安的背景与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金三角”,是指位于缅甸、老挝,泰国三国交界的地带。中南半岛古代被称为“苏万纳普米”,意为黄金之地,或称黄金半岛。因此,缅甸、老挝、泰国也被称为黄金之国,其交界处就称为“金三角”。我们现在所指的“金三角”包括缅甸掸邦和克钦邦的部分;老挝的波乔省(原会赛省)、乌多姆赛省、南塔省、琅勃拉邦省的部分地区;泰国的清莱府和清迈府、夜丰颂府、难舟的部分地区。“金三角”是中南半岛地势最高的山区,有“黄金半岛屋脊”之称,面积15万平方公  相似文献   

18.
金三角是位于泰国、缅甸和老挝3国交界的一块区域,人口不足200万,有村镇3000多个,居住着苗、瑶、拉祜和克钦等10多个民族,面积19.4万平方公里。由于历史原因,在金三角有  相似文献   

19.
1975年北越军队攻陷西贡,阮文绍的旧军政人员、有产者、持不同政见者开始逃亡国外。黎笋集团反华后,华侨、华裔越南人、越南人、少数民族汇成一股投奔怒海的逃亡浪潮。黎笋集团控制的柬埔寨、老挝人民也同样遭到厄运,无法生活下去,争先恐后逃离这个人间地狱。据联合国难民事务署1985年2月底的最新统计数字,十年来印度支那难民共有1,400,075人,其中已在世界各  相似文献   

20.
同多数共产主义国家一样,经济改革也在老挝搞得热火朝天。其实,在亚洲的共产主义国家当中,只有中国在放宽经济方面迈出较大的步伐。因此,如果把老挝与常被誉为未来新兴工业国的邻国泰国相比的话,那就相形见绌了。万象就象一座喧闹的泰国省城,到处是堆满泰国消费品的新商店和货摊。在共产党人1975年接管前曾兴旺一时的酒巴如今又同夜总会和迪斯科舞厅一起重新开业了,虽然它的夜生活用泰国标准来看是大巫见小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