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破八何所惧     
志康 《新民周刊》2012,(28):92-92
统计局公布2012上半年经济数据,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6%,创13个季度新低;上半年GDP增长7.8%,3年来首次破8。经济探底的迹象非常明显。与那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动辄几百年的经济运行周期不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一直在走上升通道,还没有经历过一个由盛而衰的完整周期,对于目前的波动,别说大多是毛头小伙的基金经理,即...  相似文献   

2.
一、经济景气长期化的日本经济日本经济自2002年初开始进入景气恢复局面。2002年在前年度负增长基础上,实现了0.8%的GDP增长,2003年再次增长2.0%,2004年达到1.9%。目前进入景气增长的第四个年头。此次经济景气特征为三个方面,一是民间消费和企业投资支撑了经济增长,二是政府支出得到了抑制,三是失业率下降已成定势。关于日本经济景气状况,白书指出,2004年由于IT产业的全球不景气,上半年和下半年出现了明显的差异,上半年受国内消费、投资等民间需求及外需的正面影响,年率达到4%,而下半年的外需和民间需求均出现了负增长,致使年增长率仅为1.…  相似文献   

3.
2008年越南经济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越南经济经历了20多年来最剧烈的变化。上半年经济过热,并引起证券、房地产和商品市场及银行系统的剧烈震荡;下半年,世界金融危机波及越南,时值上半年采取宏观调控政策的紧缩效应开始显现,致使各主要行业又面临新的困难,最终全年经济增长未达到预期目标,并出现进一步下滑的趋势。但总体上看,2008年越南经济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特别是在出口和吸引外资方面,成绩尤为显著。各界对越南2008年经济表现褒贬不一,本文介绍了越南企业界、政府部门、学术界及国际机构的观点,并在最后提出笔者观点。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日本经历了战后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国内不仅金融领域危机重重,而且各种政治、经济矛盾错综复杂,为此日本政府为恢复经济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措施与金融手段,但收效甚微。尽管日本拥有4万多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基础雄厚,但近年来企业设备投资大幅下降,库存增加,金融体系不稳,经济增长十分乏力。尽管2002年上半年日本经济出现了缓慢复苏的苗头,但从下半年开始,经济增长连续出现下降趋势。2003年上半年日本经济增长继续萎缩,金融状况进一步恶化,全年经济和金融形势仍难以乐观。  相似文献   

5.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由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0年上半年,一场源自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引发了欧元区的动荡,对欧盟的经济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简要分析了希腊债务危机的爆发和演变过程,进而探讨了希腊债务危机的根源。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欧盟应对危机的举措以及对中国经济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冲击。  相似文献   

6.
2011年底以来,发展实体经济一直是个热点问题。201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的论断和部署。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发展实体经济也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还被列为政协一号提案。  相似文献   

7.
论"东盟经济共同体": 必然性、可行性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东盟经济共同体"构想进行分析,认为首先应了解"东盟经济共同体"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和必须的选择;而东盟合作机制的完善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则为"东盟经济共同体"提供了可行基础.但同时,东盟各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及贸易开放程度的差异、经济上较高的竞争性以及"东盟方式"也对其形成了一些挑战.因此,东盟最终会建成一个经济共同体,只是过程比较曲折.  相似文献   

8.
2003年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经历了一个先抑后扬的过程.上半年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较慢;下半年经济增长明显快于上半年.从全年来看经济表现不错,仍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  相似文献   

9.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和桥梁。GMS经济走廊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在地域上相互毗邻,在经济结构和发展路径上彼此相似,在参与主体上部分重叠。GMS经济走廊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建设经验和教训,可以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提供启示和借鉴。本文对经济走廊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了梳理和界定,对GMS经济走廊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提出孟中印缅四国应进一步深化经济走廊的互联互通建设,加强经济走廊利益共享,密切产业合作,尝试建立"4-X"的合作机制,积极应对非经济因素对经济走廊建设的影响,加强与周边其他经济走廊的竞合发展等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0.
王继平 《德国研究》2004,19(1):51-51
欧元区内12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欧盟统计局于3月4日在卢森堡宣布,继2002年增长0.9%之后,2003年欧元区的经济增长降为0.4%。欧盟统计局还称,这样,2003年成为1999年共同货币引入以来欧元区12个成员国经济发展最差的一年。 欧盟(以15国计)去年的经济增长率为0.7%(2002年为1.0%)。根据联邦统计局以前公布的数字,德国以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灭以来,日本经济一直在较为低迷的状态徘徊。1992年 至2000年,日本经济年均增长率仅为0.9%,大大低于同期美国经济增长水平。亚洲金融 危机以后,日本经济GDP增长率进一步低落,并在2001年跌落到-1.9%的最低点。2002 年,日本经济开始步出泥淖,并连续三年维持了较高增长率。最近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表 明,随着日本对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的大幅增长以及国内需求的逐步恢复,日本经济已 经走出了持续10余年低迷的局面,复苏势头非常明显(参见图1)。分析日本经济复苏和增 长的经验,对我国经济保持健康高速发展具有突出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01年日元汇率变动与影响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以来,日本经济形势持续恶化,日元兑美元汇率出现大幅波动,从年初的114:1持续下跌至年末的130:1左右,贬值幅度高达17.5%。日元作为世界上三极货币(美元、欧元、日元)之一,其汇率走势对亚洲(包括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经济都具有重要影响。 一、日元贬值的主要原因 (一)日本长达十年的经济衰退是日元贬值的根本原因 自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以后,日本经济便一直不景气,多届政府对此都无能为力。1999年下半年至2000年上半年经济曾出现了短暂而微弱的复苏迹象,随即又再度滑坡,2000年三、四季度增长为-0.6%和-1.4%,2001年经济仍持续下滑,全年经济增  相似文献   

13.
《新民周刊》2012,(39):26-27
都说朝鲜在变。朝鲜怎么变了?近期来,朝鲜最高领导人号召"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多次罕有地就本国经济问题做出较为系统的阐述,这一姿态引发了外部世界对于朝鲜经济思维出现变化的观察热情。日前,资深媒体人江迅以"海产专家"身份,17年来第七次入朝。他在朝鲜五日,记录下平壤在市政建设、购物设施以及穿衣时尚等方面的变...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在全球化进程中实现国民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泰国确立了"充足经济"哲学的国家发展原则.本文首先探讨了"充足经济"哲学的理论内容,而后分析了"充足经济"的两项重要实践,即普密蓬国王的农业"新理论"和前总理他信的"双引擎战略".同时指出,由于利益需求的不同,泰国各派政治力量在"充足经济"哲学的政策解读方面产生了分歧与矛盾,并因缺乏有效的政治协调机制,甚至引发了既得利益集团与革新同盟之间的政治冲突.文本最后探讨了泰国"充足经济"哲学的理论与实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正在加速放缓。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工业增加值为2009年5月以来的最低增速。上个月公布的二季度GDP同比增长也仅有7.6%,低于一季度的8.1%,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低增速,一直享受各种政策优待的国有企业,也发出了盈利预警,经济衰退已经不是阴影,而是决策层必须面对的现实。7月31日胡锦涛主持的政治局会议,定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伴随中国经济进入下行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高速,从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总体就业形势却并未如预期那样恶化,以致有观点认为目前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增长与就业相背离”的现象。本文试图解释“增长与就业相背离”这一现象的发生。通过利用相关数据并构造科学的方法计算中国经济下行阶段失业率,以此判断中国经济下行阶段经济增长是否与就业相背离,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在本轮经济下行阶段增长与就业并没有相背离。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深刻理解中共中央关于就业优先政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叶檀 《新民周刊》2012,(7):85-85
目前美国在中高端制造业上与日本等国竞争,很快就会在中端制造业上与中国竞争。乐观主义者高兴吧,美国的经济数据正在好转,而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正在软着陆。但两者不可能同时复苏。美国经济好转迹象明显。2月16日,美国劳工部继续公布好消息,截至11日当周,首次申请失业  相似文献   

18.
李巍 《当代亚太》2011,(4):6-32,5
冷战结束以来,东亚的经济地区主义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至今仍然没有发展出一个成熟稳定的区域制度框架来推动区域经济进行深度整合。该地区多重制度框架相互竞争,造成了一种"制度过剩"的特殊格局。这导致东亚地区在经济整合的过程中,缺乏有力的制度推动和有效的区域治理,具体表现为该地区至今仍难以建立有助于提高经济绩效的经济要素完全自由流动的统一经济区;难以采取集体行动,共同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经济风险和冲击。本文认为,东亚地区多重制度竞争的背后,是由于与该区域相关的主要行为体对塑造东亚经济秩序有着不同的利益偏好和战略诉求,他们各自极力推动对自身有利的区域机制,从而形成"制度过剩"。主要行为体在东亚的主导权竞争以区域制度竞争的形式展开。随着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的加速崛起以及美国决心重返东亚,东亚经济整合中制衡与反制衡的矛盾将日益突出,从而带来更加激烈的制度竞争,这是东亚经济地区主义遭遇挫折而非取得成功的标志,东亚地区将因此继续沦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碎片"。  相似文献   

19.
2019年,中国经济外交在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中负重前行,取得了一系列进展。首先,以建设性姿态与美国展开经贸谈判,最终在年底达成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避免了中美经贸关系的进一步恶化。其次,积极加大对欧洲、日本、俄罗斯以及东南亚等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外交,推动国际经济合作,力促RCEP完成谈判。这些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中美贸易战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三,中国的"带路"外交进入机制化建设的新阶段,尤其是新建立的"一带一路"新闻与智库交流机制得到各方积极响应。展望2020年,中美经贸关系依然错综复杂,WTO改革压力重重,欧洲和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对中国的疑虑可能会进一步发酵,中国经济外交依旧充满挑战。  相似文献   

20.
宋国友 《新民周刊》2012,(38):40-41
对于美国经济而言,QE3不是"救命药",而是经济大病之后的"补药",起到固本健身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QE3的实施有助于美国经济好转,也因此相应地帮助了奥巴马的竞选连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