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中国古代德治与法治的产生与演变 德治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在摆脱宗教神权思想控制后,通过治国的长期实践,总结出的一种比较先进的治国模式。即,利用伦理道德等精神统治力量,预防犯罪,稳定社会,进而达到治国的目的。德治作为一种治国方式,它与暴君专制有所不同。它在强调道德教化的同时,也从不放弃刑罚的辅助作用,从而形成了德主刑辅的治国形式,它是一种开明的专制治国形式。它要求在维护封建专制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的商人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拥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商人的活动对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其活动方式和势力的消长又受到当时社会诸多方面的制约。因而,传统法律思想对中国商事关系及商业活动的调整,应当成为我们研究关注的对象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通过对明清晋商活动兴衰的全面考察,可以揭示古代商人阶层与传统法律思想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即古代法律是如何调整商事关系及商业活动,后者又是如何在实践中逐渐影响到传统法律思想文化的发展与演变的。  相似文献   

3.
<正> 明清时期(1368年—191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然而,社会的历史发展并没有停顿。农业生产、商品经济,以至文化思想、文学艺术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程度,疆域开拓,人口增长更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所不可比拟的。为什么如此专制集权的政治体制还能够包容社会历史的前进?显然,这种政治体制的运作还是有效的,使得社会可以在既存的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与著作权制度略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中国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一方面是文化在不断地积累增长,记载着古代人民智慧的文化典籍可谓汗牛充栋;而另一方面,则是无法找到有关保护创作者权利的法律制度。众所周知,与文化联系最为密切的著作权法律制度,诞生于两百年前的欧洲。导致这项制度产生的传播技术——造纸术和印刷术虽发明于中国,但它却无法在中国封建专制的土壤里催发现代权利之花。在这里,我们拟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遵循传播技术发展的历史线索,探讨著作权制度的成因和著作权观念的演变,以此作为著作权法律文化研究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中国自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在政体上都是程度不同的君主制,特别是君主专制。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专制史。专制制度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建立和维护君主专制政体及其统治秩序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主要起点和归宿。离开“专制”这个词,便无法把握中国传统政  相似文献   

6.
论及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儒学堪称正统,道家始祖老子的“无为”理念,却不被封建统治者所采纳,认为与社会现实没有密切关系.可是认真研读古代的法律,无论春秋战国还是宋元明清,影响人们及官方思想的法律理论,总会看到道家的智慧闪烁其中,不乏“无为”理念,历史演变了它也验证了它.本文以“无为而不为”为论证核心,通过分析它的哲学基础、主要内涵及历史发展、法律运作各方面,希冀其中精华对当代法律思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梁岩  贾敬鸿 《法制与社会》2010,(20):290-290
由于东西方之间人们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不完全相同,因而造成中国古代和西方社会产生了未必完全相同的法律智慧。自然法反映了西方人对某种永恒正义的信仰,而在中国的文化土壤里产生了道家的法自然思想。但是历史发展结果截然不同,分别在东西方形成了人治和法治的传统。本文指出研究中西方古代"自然法"思想是中国法制进程的必然要求,现代中国在大量吸收西方自然法思想的同时应从中国古代道家法自然思想中汲取营养,为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翻译事业从夏朝到现代,经历了四千多年的历史;中国对外翻译始于公元505年;明清时代进入翻译繁荣时期;当今世界的中国翻译事业空前繁荣,为推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古典名著《论语》乃古代思想文化的瑰宝,《论语》的对外翻译为丰富全人类思想文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同翻译人员语言文化素质的差异必然导致对同一翻译作品理解上的差异,《论语》的翻译尤其如此。本文分析研究了《论语》的五个英文译本,旨在提高中国文化对外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9.
《法学》1986,(12)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是完善民主与法制、巩固我国人民民主政权的一项基本工程。为此,借鉴外国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笔者就近几年在古代法律史教学中所接触的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首先,中国古代的法律史遗产是在什么历史环境中形成的?它都具有什么特点? 1.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历史,法律制度与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思想基本上是为这一专制政权服务的,以《唐律疏议》为代表的封建主义的法律制度总结了秦汉以来法制建设的经验,全面体现了地主阶级的意志,是所谓中华法系的精粹。其中以“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法律指导思想代代相传,至明清而不衰。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专制王朝由夏至清,历时四千载。它亡而复兴,兴而复亡,周而复始,恶性循环。探讨其由廉转贪的定律无疑是个大课题,为完成这课题,有必要利用前人的认识成果.抓住典型进行分析。众所周知,唐朝是中华民族最可骄傲的王朝.它不仅处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全盛时朗,也是当时世界最强大的帝国之一。贞观年间,唐朝政治最为清明,唐太宗又是中国千百个帝王中最受推崇的一个。《贞观政要}}就是以唐太宗为核心的中央群体智慧的结晶.廉政思想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它为基本史料,通过对唐太宗统治集团廉政思想及实践的评述.来认识中国…  相似文献   

11.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既是全方位的 ,又是深层次的。从秦汉至明清 ,无论朝代如何更递 ,中国社会的性质、政治结构、法律体系都处于一种超稳定的状态。这种社会的超稳定系统的存在不得不归结为作为宗教精神般的儒家思想深深地植根于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土壤之中。它一方面积淀为中华民族的深层性格和心理内核 ,另一方面也铸就了中国古代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法律文化。研究中国古代的法律 ,必须从儒家着手。要领会中国古代刑法的基本精神 ,追根溯源 ,只有在先秦儒家大师那里才能真正找到答案。这也便是本文写作的意图。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的无讼文化与中国古代的社会思想特别是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无讼"文化产生有其包括经济、政治和法制在内的历史根源。一方面,"无讼"文化造成人们权利意识淡薄、法律地位低下,另一方面,"无讼"文化传统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契合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的离婚制度符合其专制统治的需求,主要形式有:七出、义绝、和离以及悔婚、妄冒等,其不仅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这种法文化对当今社会仍具有较强的渗透力。尽管存在着一套完整的离婚制度,但中国古代的婚姻关系总体上仍较稳定,这些可以折射出当今婚姻关系脆弱。对那些不符合社会道德的现象应制定出法律规范措施以弥补婚姻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文字狱,作为一种文化专制政策,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延续了数千年,到清朝初期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康乾盛世"以来,文字狱尤多且盛。本文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加强思想专制等角度分析归纳其原因。正是由于清初文字狱具有其独特之处,本文从文字狱打击对象、数量、株连范围、处罚轻重等视角论述了清朝初期文字狱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户籍管理制度对商品经济的制约盛建国中国古代的户籍管理制度历来是最为严密的,其户籍管理法规的完备与严格,堪称又一世界之最,是维护中国古代专制体制的一个重要支柱。一、户籍管理法规的历史演变中国古代有关户籍管理方面的法规起源很早,西周的根本大法《周...  相似文献   

16.
马曰全 《山东审判》2013,(4):118-119,115
中国的法治文化博大精深,从春秋战国时孔孟的法治思想,到明清时法治文化的进一步升华,再到近代法治从动荡中成熟的历练,已经逐渐形成一个体系。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法治文化中,最为突出的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其中的法治文化源远流长,对中国的法制建设起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宗族制度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郑定  马建兴 《法学家》2002,(2):19-30
宗族制度是中国古代以家长制为核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特殊社会体制.梁启超先生曾谓:"中国古代的政治是家族本位的政治."①这种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几数千年的宗族制度,本身寄身于传统的农业经济体系之中、依托于农耕生产方式而存在,同时又构成了传统社会正统价值体系、政治制度的基础.中国传统社会中最重要的几方面要素,包括儒家学说、伦理观念等思想因素,以及外在的专制体制、社会等级制度,无不与宗族观念、宗族制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无讼,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价值取向,它蕴含了我国古代对和谐社会的一种价值追求,最终成为中华民族在法律文化上的最高追求,也最终成为历代统治者和儒生们所追求的最高目标。传统无讼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及历代社会统治正统法律思想的一部分,对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刑法中,很早就有了"罪刑法定"的思想.这一思想从春秋时期被提出,经战国、秦汉的发展,遭"春秋决狱"的磨难,到晋代的再次被提出和隋唐的进一步发展及以后各代的相继沿用,前后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但是,由于中国封建专制皇权的存在,"罪刑法定"思想始终没能上升为古代刑法的基本原则.尽管如此,"罪刑法定"思想在同罪刑擅断相斗争,维护封建统治的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个国家司法的独立性受到当时当地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因素的影响。法律制度的运作,特别是司法运作与社会制度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滞后、君主专制政治制度的主导以及礼制思想文化的盛行,决定了司法独立没有生存的土壤。本文试从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三个方面对中国古代司法不独立的根源加以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