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2008年的中国网络世界热闹非凡,新的网络用语层出不穷,从“雷”等旧词的新用,到“扛酱油”、“俯卧撑”等词汇被赋予新意,网络词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网络,席卷各领域,以至于有媒体甚至推出2008年版《山寨汉语词典》。这些事件在带给人们乐趣的同时,也显示了网络给现实世界带来的巨大影响与冲击。与此同时,网络上一种新的搜索方式的盛行,也让人们见识到网络对人们生活的无孔不入的侵扰,给某些人些许裸露在公众面前的恐惧与惊慌,也给广大网民一种窥视别人,探知神秘的快感。而微软在2008年中出台的对使用其盗版操作系统的电脑给予黑屏处理的行径则让不少人在体验网上冲浪的乐趣之际,对网络世界中强权的存在与网络暴力的温柔体现有了一种切身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枪迷与枪贩     
张艺辉 《法治纵横》2011,(19):34-35
枪迷变身枪贩,仅在一念之间。 枪支买卖的暴利如同毒品暴利一样,成了梦想一夜暴富铤而走险的又一种犯罪载体。网络贩枪案件近两年呈上升趋势。记者调查发现,时下的军事迷,平均年龄越来越低。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面对诸如“狗”和“狗粮”的黑话,警方与枪贩子进行智谋的较量。  相似文献   

3.
郭文辉 《法制与社会》2010,(11):194-194
从网络政治暴力典型案例中可以得知,网络政治暴力是由于网民的“非理性”政治认知,网民的从众心理和网民的匿名心理等因素共同造成的。因此,为了遏制网络政治暴力的发生,有必要从网民自律,法律法规,网络建设等方面入手,以切断网络暴力发生的条件和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网络空间也是现实社会,是一种通过数字技术进行信息交流传播的新型媒介。网络暴力指发生在网络空间的骚扰、跟踪、虐待等暴力形态,在互联互通世界中成为各方高度关注的问题。与线下暴力相比,“网络暴力”超越物理界限,具备参与人数多、公众互动频次高、跨平台传播等特点,通常伴有侵犯人的名誉、披露人的隐私、侮辱人的尊严等侵权行为,危害后果往往难以预测、控制。  相似文献   

5.
网络暴力治理作为一个“复杂性系统”,会呈现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诸多责任实现方式错综交织的复杂结构,这在实体法层面涉及“刑民界分的两极化”“行刑衔接的融合化”与“归责主体的协同化”三个维度。“刑民界分的两极化”意味着“民法要积极、刑法要消极”,在规制网络暴力的法律体系尚不完备的情况下,网络暴力民事责任可以扩大解释或类推适用,刑事责任的确立则需遵守罪刑法定原则,不能任意进行扩大解释或类推适用。“刑行衔接的融合化”立足于“先行政规制,后刑法规制”的谦抑理念,强调从制度层面对个罪设置行政前置性要件,并增设禁止实施网络暴力的禁令。而“归责主体的协同化”强调网络暴力中的肇事者、转发者与网络平台,均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6.
石岩  亦农 《法庭内外》2009,(3):10-13
2008年3月,“死亡博客”中的主人公王菲将大旗网、天涯网、北飞的候鸟3家网站告上法庭,首次将“人肉搜索”和“网络暴力”推向司法领域,催生出“反网络暴力”中国第一案。而同年12月18日,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对该案的宣判以及2009年1月18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徐州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则再度引发了社会对相关问题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一个全新的世界向我们开启——虚拟的网络社会,在网络社会中,自由平台是面对大众的,没有严格的规定和限制.从而导致网络社会的无秩序化,滋生了网络暴力现象.“人肉搜索”对于个人隐私的侵害日益严重,形成“网络暴力”,对个人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对步入法治建设的我们来说,国家需要在自由和秩序中寻找平衡,保障自由和人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上一期,我们了解了网络暴力是什么。那么,本期我们将进一步探讨,网络暴力的多元成因,并为解决网络暴力提供“粑向治疗”的应对措施。网络科技发展过速,滋生网络暴力土壤目前,网络暴力事件的强度与频率逐渐升级我们需要针对这种社会现象,探究其深层次的成因。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网络暴力的发生,且导致网络暴力呈现愈演愈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32岁的洪磊。凭借着他的“番茄花园”成为了网络世界中的“王者”,名声大振。但破解微软的windows xp并免费供人下载的“红番茄”,在风光了5年后。突然消失了。  相似文献   

10.
无奇不有的互联网仿佛是一片不受法律管制的荒郊野地,当人们用制度化的眼光来打量近年来的很多网上“职业”或“行业”时,谁都会不禁胆颤心寒起来。我国针对网络世界的立法工作如今尚存许多盲区,但急功近利的人们不会等到监管网络的法律臻于完善后,才将在现实法治环境中形成的商业习惯整体复制到网络世界里。看来,在网络世界拥有全套成熟法规之前,用现实法律监管网络已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许哲 《法制与社会》2010,(10):78-79
对于人肉搜索以及网络暴力的禁与否,以及如何做好网络舆论的疏导以及网络思想工作,“面”上的把握比“点”上的发掘更具有决策参照力,本文力图从人肉搜索的背景以及其事件谱系上所一些面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晓山 《中国监察》2009,(7):47-47
网络世界日新月异,各种新词层出不穷。仅就“裸”字而言,本意为赤身露体,一向为生性含蓄的国人所忌讳,然而在网上也衍生出不少使用频率颇高的新词,如“裸捐”、“裸退”等等。2008年,又冒出了一个令人惊诧的新词——“裸体为官”(简称“裸官”)!  相似文献   

13.
姜颖 《法庭内外》2014,(10):46-47
第三部分微博的世界不是世外桃源 在陶渊明的笔下,“世外桃源”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没有遭到祸乱的理想社会。现在人们一般用它来比喻理想中的环境幽静、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当然,在现实世界中很难找到这样的地方,于是,就有人将目光投向了网络,平日里不敢做的事情,比如偷东西、抢劫、骂人等,都恨不得在网上多做几次。但是,随着法治社会的发展,大家也渐渐明白,网络世界并不是一个没有规则的空间,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行为准则仍然在网络世界中得以延伸。  相似文献   

14.
“网络世界很精彩,网络世界很无奈”,南于网络购物平台上的网店卖家鱼龙混杂,导致以次充好、虚假宣传等侵犯消费者午义益的事情时有发生。那么,网购该注意啥?遇到网购欺诈又该如何防骗,如何维权呢?  相似文献   

15.
午夜时分,从网络世界回到现实生活的“钢铁猛男”倍感经济的窘迫。未从网游中酣畅淋漓、所向披靡的打斗中走出来的他,将黑手伸向了老板赖昌盛。  相似文献   

16.
阿平 《检察风云》2011,(20):62-62
不由想到曾经流行过的一句话:“你不知道在网上与你聊天的,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当然,这句话没有骂人的意思,只是说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无可捉摸。《红楼梦》有句诗,特能概括网络的虚拟性:“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曹雪芹用它来形容太虚幻境,其实网络世界,  相似文献   

17.
《公民与法治》2011,(6):18-19
“史上最毒后妈”、“海运女”艳照门、合肥“艾滋女”……一起起号称“有图有真相”的网络热点,最后被认定为捏造;“群殴”、恶搞、人肉搜索……一桩桩横行的网络暴力,让许多网民无辜遭受伤害。网络时代侵权事件屡屡发生,当事人维权却屡遭困境。  相似文献   

18.
距离     
从微博开房的局长,到炫富美女郭美美,热闹非凡的网络世界向来不缺乏红人。当然,这些红人的“红”是网友黑色幽默的讽刺。所幸,最近的网络总算出现了让人温馨的红人,她就是85岁的老人周瑞英。  相似文献   

19.
《政府法制》2012,(14):40-40
近日,一些在网上编造谣言者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一批传播谣言的互联网站被依法查处。这再次提醒人们,无论是在现实社会还是在“虚拟世界”,行为越过了法律所允许和容忍的边界,一样要受到法律制裁。网络世界固然尊崇自由,但与现实世界中一样,这种自由同样有边界,那就是遵守法律法规、接受道德约束。  相似文献   

20.
网络暴力问题是新时代国家治理过程中的重大性、交叉性、领域性难题。当前我国治理网络暴力的相关法律规定内容分散且缺乏协调配合,在权责主体、制裁措施、救济方式等方面存在制度疏漏,无法有效回应对于网络暴力问题的治理需求。积极推进网络暴力治理的法治化转型及立法体系建构,是纾解我国网络暴力治理困局之关键。推动网络暴力治理的法治化转型,既要树立协同共治理念,实现多元治理主体的协同以及法律与技术的协同,也要确立系统性法治模式,充分发挥部门法的协同共治功能。在协同共治理念与系统性法治模式的指引下,应遵循领域性立法思维,制定反网络暴力法,搭建网络暴力治理的基本法律制度框架,完善网络暴力治理配套法律法规制度,构建起网络暴力治理领域的专门性立法体系,全面实现我国网络暴力治理的法治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