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增速维持高位、就业形势趋好、收入分配格局改善等利好因素支撑着我国居民消费的长期增长趋势。但是,消费率偏低仍然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困难。收入分配差距大、公共服务不健全、消费环境不佳、通货膨胀、外部不确定性等矛盾同时制约着消费增长,必须采用长期制度创新与短期政策优化相结合的对策措施,力促居民消费增长。  相似文献   

2.
最终消费由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构成。关于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的关系,经济学界颇有争议,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也不一致。但是普遍来看,发达国家的政府消费同居民消费的关系是负相关的。通过考察中国政府消费的变动情况以及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的关系,发现中国的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是正的相关关系。这与中国现阶段的经济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3.
消费对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要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正力,需要积极培育居民的消费能量,这正是拉动内需、启动消费的关键所在。基于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得出居民收入状况是居民消费能量得以释放最大的制约因素。只有增加居民收入,藏富于民,做好社会保障等工作,才能培育居民的消费能量,做大经济发展的正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面板随机效应模型,对我国东中西部政策效应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空间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财政支出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果要远远大于财政收入政策效果; 从城乡差异来看,财政政策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效果较大,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效果较小,这种特点特别表现在财政支出效果上; 从区域差异上,财政支出政策对东部地区居民消费表现出更强的凯恩斯效应,对中西部地区居民消费则呈现更强的非凯恩斯效应,这种特征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源于区域消费特征的差异; 扩张财政政策在东中部效应显著,在西部紧缩性政策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经济以迅猛的速度不断发展与壮大,但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外需旺盛内需不足,投资旺盛消费不足,政府消费相对偏多而居民消费偏少的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居民消费理应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现实是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高投资和出口推动。导致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处于不足状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社会保障不健全,传统消费习惯全,消费环境不佳等。  相似文献   

6.
根据2005-2013年南宁市六县六区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考察南宁市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结果表明,老年人口抚养比对居民消费支出,尤其是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具有显著负面影响;少儿人口抚养比对居民消费支出具有负向影响,但不显著。此外,居民收入对居民消费支出具有显著正效应,物价水平和民生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支出则具有负效应。在当前人口老龄化加剧形势下,需要采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发展养老服务业和扩大老年人口社会参与等举措以进一步提升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7.
刘颖 《工会论坛》2011,17(1):88-89
2008年以来,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既有国际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也有国内消费政策的内部原因。根据我国扩大消费需求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导向,促进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应当是: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激发预期消费;健全城乡消费环境,扩大消费;开发消费新产品,培育消费热点及方式;改善居民消费观念.积极发展消费信贷。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明燕飞  王颖 《工会论坛》2006,12(5):109-110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外贸净出口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而相对于投资和外贸净出口,消费需求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相对偏低。居民消费需求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现阶段,我国政府应将刺激居民消费需求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刺激消费需求增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蒋玉霞 《工会论坛》2004,10(5):64-64
最终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进一步加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 ,本文对居民消费需求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增长是迅速的,但是消费占GDP的比重在下降。真正转变这种经济增长模式,把依靠外需的经济增长转变为依靠内需,才能使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作用。利用江苏省1993年-2012年的数据资料,从宏微观角度分析了收入增加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劳动者报酬对居民消费具有显著正效应,其促进消费的长期影响明显高于短期影响;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高于城镇居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