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7岁进京卖鞋打下营销基础 丁志忠的父亲丁和木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参与过陈埭镇一家村办鞋厂的创办。1987年前后,丁和木给了丁志忠1万元钱,以及600双从陈埭各个制鞋作坊里买来的鞋,让他托运到北京销售。这时,丁志忠才17岁,初中还未毕业。当时,他在北京最主要的一些商场开设了晋江鞋专柜,生意很火爆。丁志忠从这时起开始有了营销意识。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2,(16):86-89
与《童话大王》中的故事相比,“童话大王”郑渊洁对儿子郑亚旗的教育更像是一部童话剧:儿子从小便可对父亲直呼其名,小学毕业后完全由父亲在家展开私塾式“定制教育”,18岁后自食其力……  相似文献   

3.
据报载,一位正在上中学的儿子要去网吧玩游戏,因父亲追上去责骂,儿子便当街连连出拳殴打父亲,还边打边叫:“你骂一句,我打一拳。”这种对父母不孝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让许多曾经为子女付出过千辛万苦的父母感到震惊和尴尬,也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感到困惑。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3,(14):89-91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仗。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支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传宝箭,带在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相似文献   

5.
谢京杰 《党课》2008,(3):92-95
案例: 吴老汉的妻子过世早,为了儿子一直没有再婚,父子俩相依为命,靠着他每月1000元的退休金维持生计,生活过得很是艰辛。儿子吴立业今年25岁,高中毕业后一直闲散在家,整天游手好闲,也不出去找工作。为此,吴老汉经常训斥儿子。吴立业每每听到父亲“唠叨”就显得很不耐烦,埋怨父亲没本事花钱送自己上大学,自己又不会什么技术,就不该去找工作,就算去找也找不到什么好工作。  相似文献   

6.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一个犹太人对他的儿子说:“现在我们唯一的财富就是智慧,当别人说一加一等于二的时候,你应该想到大于二。”纳粹在奥斯维辛毒死了几十万人,父子俩却活了下来。1946年,他们来到美国,在休斯敦做铜器生意。一天,父亲问儿子一磅铜的价格是多少?儿子答35美分。父亲说:“对,整个得  相似文献   

7.
拍案惊奇     
耀忠  秋雨 《廉政瞭望》2012,(4):42-43
父亲的玩笑 南京一10岁男童误信父亲“吃饱走回家”的玩笑,历时8个半小时步行30公里回家。父母以为孩子失踪,报警寻找未果。晚上八点半,父亲接到儿子电话,才知道儿子已经回家了。  相似文献   

8.
剑侠 《廉政瞭望》2010,(7):50-51
年迈的父亲病情越来越重,老人专门让人打电话给在省里当大官的儿子,让他把情人生的儿子带来看看。然而,高官儿子却以种种借口推托,始终没让老父亲再见到这个孩子,老人最终抱憾离世。老人哪里知道,他的高官儿子有说不出口的苦衷:情人生的那个孩子根本就不是他的儿子。不仅如此,另外一对姐妹情人生的孩子,他也不敢肯定是自己的,只能说有一定的“概率”。  相似文献   

9.
策划     
儿子在城里做房地产广告策划,父亲在乡下守地种田。儿子有事没事总爱开个小车往乡下跑,带回不少礼品和钱,父亲害怕儿子的钱来路不明,就有了下面的对话——老子:“你在城里到底干什么?挣钱来得这么快,且悠闲自在。”  相似文献   

10.
8年前。儿子上自习回来,没吃成晚饭。睡前给我留了一张便务:“妈妈,演好您的角色。”这张便条让我刻骨铭心,我能想象出儿子对母亲失望的神色。儿子对我的批评,没有使我做得稍稍好一点。5年后,儿子考上了大学,临别时,他附在我耳边说:“妈妈.演好你喜欢的角色。”这表明他原谅了他的妈妈,  相似文献   

11.
棒棒 《廉政瞭望》2011,(10):43-43
眼癌宝宝母亲跪行事件被曝有人策划,这让我想起多年前的采访中,曾经亲历过的一个策划事件:一位上访户失踪多日,妻子和正上大学的儿子茫然失措。一些朋友给这个大学生儿子出主意:万元寻父。第二天,儿子胸前挂牌.如约上演了一出寻父的“剧情”,果然有不知情的媒体报道了此事,最后的结果是,几天后父亲果然被放了回来。  相似文献   

12.
没有儿科     
儿子不小心被烫伤.父亲抱着儿子直奔某大医院。医生说,得先交3000元住院费。父亲说,我家穷能不能少点。医院说3000元只是下限,治好约需1万元。  相似文献   

13.
《廉政瞭望》2013,(9):62-62
“商品售出概不退换” 元旦节期间,小王在某商场以折后650元的价格买下一双名牌运动鞋。第二天,他穿新鞋时才发现这两只鞋的长短居然相差1厘米,小王立刻赶往商场要求换货。公司经理指了指门口的一张店堂告示,上面赫然写着:“换季断码处理,售出概不退换!”小王一看顿时傻了眼。在朋友的提醒下,他来到当地消协投诉。最终在消协的调解下,商场给小王更换了一双运动鞋。  相似文献   

14.
浓浓的亲情     
带着“拾金”梦,怀揣远离亲人的思乡情结,6000多名“拾花妹”已成为今年一二五团三秋拾花不可缺少的一支力量。柳沟人则以朴质的情怀,炽热的心胸,无微不至地关爱着她们。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了一曲异乡的浓浓亲情。 中秋节特殊的礼物 9月18日(中秋节)下午8点多钟,在九连的一块棉田地头,刚过称的拾花工把连长罗光耀围在中间,他正在拿着自己的手机:“别挤,别挤,一个一个地打。”“喂,咱家里秋季庄稼收了没有?你和孩子都好着哩吧?我在这挺好,已经拾了2200多公斤了。”打完电话的河南太康县拾花工焦美荣兴奋地说:“兵团的干部真好,让我们用连长的手机给家里人说说话。”  相似文献   

15.
管淑珍 《党课》2013,(10):103-104
曹植在《求自试表》中写道:“故慈父不能爱无益之子,仁君不能畜无用之臣。”按照曹植的分析,父亲爱儿子,也不是无条件的,父亲对于那些不能够光耀门楣的儿子,  相似文献   

16.
闵捷 《党建文汇》2006,(7):36-36
在河南郑州市的闹市、商场、写字楼前的停车场里,经常会看到一些穿着僧衣芒鞋的和尚、尼姑手里拿着“护身符”、“佛像挂件”之类的“法宝”,紧盯有车一族,非要和这些“施主”们“结个善缘”不可,少则10元,多则不等,很少有空手而归的。  相似文献   

17.
彭忠富 《党课》2008,(12):106-107
童年时跟着父亲学下象棋。摆好棋盘后,父亲就开始在楚河汉界上示范:“马跳日象走田,车跑直线。”原来下象棋这么简单。父亲还没教完,我就迫不及待地说:“我会了,干脆我们直接对阵吧!”父亲沉吟半晌,微笑着接受了我的挑战,并且慷慨地让我半边车马。谁曾想几个回合下来,我就被父亲杀得丢盔弃甲,而我的战利品不过几个小卒子而已。这样的结局直接摧毁了我学象棋的信心。  相似文献   

18.
《廉政瞭望》2004,(12):10-11
“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继南京大学“辛酸父亲给大学儿子的一封信”见诸媒体后,另一名父亲又向媒体哭诉了研究生儿子的种种不孝,它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部分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倾向。在强调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今天,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状?当代大学生能否在未来承担起家庭、社会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原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苏,1948年担任察哈尔省政府主席时,其父以卖布为生,“儿当主席父卖布”的佳话,在张家口一带广为流传。 1948年底的一天,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张苏的父亲冒着严寒,由蔚县南洗冀村来到张家口找儿子。老人叫张善臣,对儿子既痛爱又体贴,从不给儿子添什么麻烦,让儿子安心工作。张老汉走进省政府大院,在人指点下,直奔张主席的办公室。张苏一见老父亲到来,喜出望外,连忙让座,递上一林白开水。接着父子俩便拉起家常,儿子打听家里和乡亲们的生活情况,父亲询问儿子的工作和生活情况。谈话中,张苏听出父亲这次进城是来找工作的,便耐心安慰说:“爹,您都快到古稀之年了,  相似文献   

20.
9月10日至10月5日的25天里,农二师三十二团日拾花量均在40万公斤以上,与去年同期相比日均增加8万公斤。这得益于该团动手早、行动快,通过“内引、外联、抓后勤”三招迎来了大批拾花“回头客”,使这个团三秋拾花展开得如此顺利。 三十二团今年尽管遭受了大风、雨灾、冰雹等严重自然灾害,但通过系列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