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李婧 《法制与社会》2013,(33):228-229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现阶段的特殊国情要求我们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今天仍旧倡导勤俭节约的美德,新时期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主力军,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传统美德教育的回归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希望,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经之路。新时期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个人形成教育合力,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相似文献   

2.
法治不仅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制度保证,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罔梦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3.
精神文明建设与依法治国方略尤俊意我国宪法将国家的根本任务规定为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确认为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江泽民同志在《各级领导...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大向世人昭示:“我们的目标是,……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显而易见,这里所说的基本实现现代化,不仅是指工业、农业、科技和国防现代化,还包括法治现代化。21世纪必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也必将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现代化的时代。建国50多年来,我国民主法治一度取得重要进展,后来由于“左”的思想日益严重,而  相似文献   

5.
屈学武 《法学研究》2007,(4):156-157
目前,在我国占据主导地位的刑事法治理念仍为传统的、表现为国权主义刑法观的理念。它主张“国家至上”,人民只是为了实现“富强国家”目的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应当有高度的民主,政治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这是需要长期努力才能实现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的近期目标,是建立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领导体制。”是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里讲的民主还不是高度民主,而是社会主义初级  相似文献   

7.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必须通过法治来实现。"法治中国"既是中国梦的目标,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保障。积极培育和践行法治价值观,坚持中国法治道路、弘扬中国法治精神、凝聚中国法治力量,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8.
正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不断发展,深入改革的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我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了纲领,坚定了信念,指明了方向秦希燕代表作为一名在基层从事法律工作30年的全国人大代表,这一年,他抽出大量时间进行基层调研,通  相似文献   

9.
王腾 《中国监察》2013,(19):62-62
我很年轻。大学本科毕业,参加工作刚满两年。但正因为年轻,我的心中一直涌动着许多梦想,我梦想着人生出彩,梦想着国家繁荣富强、人民生活幸福。当听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后,我逐渐意识到,人生出彩的个人梦想与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紧紧联系在一起,我年轻的人生正是要为实现这些梦想而奋斗!  相似文献   

10.
《江淮法治》2009,(18):6-8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有精彩论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梁启超对国家富强有着强烈的渴望,他把国家富强之希望寄托于少年。所以我们要塑造的是有思想、有责任心、有坚强意志、有健康体魄、有崇高理想的青少年。那么这样的青少年从何而来呢?源自教育。  相似文献   

11.
卿红 《行政与法》2014,(10):22-25
国家富强之梦想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要用法治赋予其更加丰富的善德价值内涵.当今中国的富强离不开法治的同步发展,法治强则中国强,法治废则中国危,法治是实现强国梦的必然选择.换言之,强国梦必须植根于“法治中国”,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以来的立宪政治运动与富强的国家政治诉求关联密切。在学习和借鉴西方制度文明的过程中,从清末时期的"维新富强观"到民国时期的"共和富强观",都没有摆脱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主义"的羁绊,这塑造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宪法权力结构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成立后的一段时期,受国内外政治环境和政治理想主义的影响,走了一条"强国家主义"的道路。及至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才转向政治现实主义,并在经济领域率先实现了从"强国家主义"向"弱国家主义"的转型,而这使得富强的含义及其在宪法中的地位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富强"成为以"物质文明"为内涵的首要"国家任务目标"。  相似文献   

13.
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以弱胜强,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使国家走向富强新时期,我们必须居安思危,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才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4.
一、为什么要在发展、创新中坚持法治、推进法治?1.法治、发展、创新都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宪政目标的"硬道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  相似文献   

15.
郝云玲 《法制与社会》2011,(10):140-141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政治纲领,也是中国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宏伟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中国需要"法治"。本文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分析了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背景、内涵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张方 《中国司法》2002,(11):28-30
公民综合素质主要由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法律素质组成。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然要求公民法律素质与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同步进行、同时提高。一、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法律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的群众性基础。党的十五大重申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并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党的基本纲领。这3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通过基本纲领的实施,最终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  相似文献   

17.
"中国梦"是一个伟大的梦想,她直接明了指向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习近平同志阐释"中国梦",揭示无数先贤先辈为之奋斗的理想信念,就是要凝聚社会共识、激发创造活力。我认为,在凝聚了亿万中华儿女理想的"中国梦"里,最需要一颗法治的心。通过法治途径实现社会公平和人民幸福,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核心。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我们已逐步由物质经济转向心经济、幸福经济,由解决温饱转向谋求公平正义。广东要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排头兵、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学发展的实验区,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  相似文献   

18.
本文指出政治文明与行政法治在制度观念和运作及保障上的有机联系,将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断前进,以胜利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法治和完备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9.
杨康贤 《法制与社会》2014,(14):195-196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承载历史、昭示未来,是关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未来规划。任何梦想的实现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应该在把握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迎接挑战中,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20.
大力加强科技法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正在形成新的高潮,必然推动世界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开拓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研究和开发领域,创造了巨大的物质力量。特别是高新科学技术正在成为决定未来经济发展进程的重要力量,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表现为科技和经济力量的竞争。这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保证下个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五大进一步确定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把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速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