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刑诉法》规定下,侦查讯问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只能是以提升合法手段获取供述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获取自愿供述为出发点。而侦查讯问法定强制特点、侦查讯问策略内含的强制性因素又与犯罪嫌疑人的本能的常态的非自愿供述心理之间相互抵触,在侦查讯问实践中如何认识犯罪嫌疑人的自愿供述,提出犯罪嫌疑人"相对自愿"供述观点,成为依法开展侦查讯问,勇于正确实施讯问策略的关键和不能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如浙江张氏叔侄案、河南赵作海案等案的发生引发了人们对如何在侦查讯问阶段保护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的担忧,对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的保护已经成为了一个急迫的问题.本文提出甄别式讯问,利用心理学、生理学和社会学等相关知识,通过归纳犯罪嫌疑人进行真实供述时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特点来为真实供述的犯罪嫌疑人建立一个模型,寻找讯问中犯罪嫌疑人进行真实供述时的规律及与虚假供述时的区别,甄别犯罪嫌疑人供述是真是假,以便保障无罪的犯罪嫌疑人的权利,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所谓供述动机,是指在侦查讯问过程中,促使犯罪嫌疑人形成供述决意和如实供述的内心起因,是犯罪嫌疑人供述行为中的动力因素。掌握供述动机产生、存在和起作用的规律,促使犯罪嫌疑人产生供述动机,是侦查人员在讯问时的必备素质和工作重点。在侦查讯问研究中,供述动机是很多研究者关注的一个问题。下文将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比较中,分析普遍存在的供述动机及其产生的原因,从而用来指导侦查讯问实践。  相似文献   

4.
在侦查讯问中,通过利用矛盾来揭露犯罪嫌疑人的谎言,瓦解其拒供心理,迫使其如实供述罪行,是当前我国侦查讯问实践中最为主要的三种基础性方法之一。但也无须讳言,当前,关于侦查讯问中利用矛盾的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侦查讯问实践的需求,使得侦查人员对侦查讯问中在如何利用矛  相似文献   

5.
职务犯罪的主体为国家工作人员,具有较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有一定的规避法律、反侦查意识和抗审讯能力。近年来,贪污贿赂犯罪与渎职侵权犯罪相交织的情况越来越突出,犯罪嫌疑人对抗侦查讯问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特别是渎职犯罪被查处的概率较低,犯罪心理强化的态势更为明显,这更使在讯问中运用讯问策略,促使犯罪嫌疑人如实交代自己罪行尤为重要。在实践中,对犯罪嫌疑人注重"心理限制"有助于提高审讯效率。犯罪心理学研究表明,侦查人员在讯问的关键阶段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心理限制,将带来对此类案件的突破。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心理限制,是遵循犯罪嫌疑人供述基本规律办案的重要环节,是供述动机产生的基础,是促使其尽快交代犯罪事实的有效途径。本文就心理限制在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中的运用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6.
侦查取证中的讯问技巧,是指侦查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时。为突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促使其如实供述犯罪事实,所采取的诸多讯问策略和方法的总称。侦查人员“初讯”犯罪嫌疑人时,正确运用讯问技巧,对突破案件,固定证据,扩大线索等侦查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刍议影响犯罪嫌疑人供述心理的外在因素谭义斌吉平讯问犯罪嫌疑人,既是侦查中每案必经程序,又是核实事实、获取主要犯罪证据的手段。一提到讯问,似乎首先想到的是讯问方法与谋略,以及占有一定的证据材料。这些固然重要。但是,直接影响犯罪嫌疑人供述心理的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8.
正所谓"欺骗",一般是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1]侦查讯问中的欺骗一般指欺骗策略的运用,即通过编造虚假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的方式进行讯问以获取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一般来说,绝大多数犯罪嫌疑人在被羁押的环境中,其占主导地位的需要是保护自身安全,在这种需要的激发下,形成逃避惩罚或减轻处罚的动机,在讯问中拒供或谎供。[2]这就要求讯问人员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与策略,使犯罪嫌疑人克服供述的心理阻碍形成供述动机,并在此动机下进行如实供述。这些方法与策略包括:说服教育、情感感化、出示证据、心理限制等,欺骗策略也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9.
靖波  魏梅 《中国检察官》2013,(13):51-54
研究犯罪嫌疑人在讯问阶段的心理活动,是整个刑事诉讼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刑事诉讼程序的改革与完善,在讯问中,讯问人员和嫌疑人在心理空间的对抗,越来越成为影响整个诉讼工作全局的一个焦点。特别是在审查逮捕阶段,听取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与辩解则是防止错案发生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究在讯问中心理作战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提高掌控现代法制条件下讯问中心理战的能力和水平。一、在审查逮捕讯问中心理博弈的特点(一)博弈主体与对象地位的特殊性从审查逮捕讯问中心理战的主体来看,讯问主体  相似文献   

10.
反贪工作中的讯问,是指反贪干警对贪污贿赂类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依照刑事诉讼法,采用言语对话、心理影响的方式,获取犯罪嫌疑人对自身行为有罪供述或无罪辩解的一种侦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李建明 《现代法学》2005,27(5):60-65
讯问犯罪嫌疑人作为收集证据的重要途径在其方法上受到人权保障原则的制约,讯问方法的运用因此不得不面临人权保障与发现案件事实真相的目标冲突。讯问合法性的实质标准在于保证犯罪嫌疑人供述的自愿性,但纯粹的、彻底的自愿供述不可能是讯问合法性的绝对标准。为兼顾人权保障与侦查效率,我们既要确立任何人不被强迫自证其罪的原则,也要鼓励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并允许运用可能对供述自愿性构成轻微损害的讯问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付翠 《政法学刊》2009,26(2):88-92
犯罪心理画像技术作为一项特殊的刑事侦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刑事侦查领域,并在侦查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侦查讯问阶段可以帮助讯问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准确评估并为讯问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可以帮助讯问人员准确了解嫌疑人的心理行为特征并进行针对性的审讯等,但是在应用过程中要注意克服影响犯罪心理画像准确性的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13.
侦查讯问实质上是审讯人员与犯罪嫌疑人斗智斗勇的心理攻防战,是对审讯人员智慧、心理、经验的综合检阅和测试。本文对审讯人员在讯问中易犯的错误进行分析,以期对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沈志宏 《政法学刊》2006,23(6):104-107
讯问对象的拒供动机是形成“讯问难”的重要因素。讯问对象的拒供动机形成因素主要来自于讯问人员和讯问对象自身两个方面;按照常态和变态心理因素分为现实性拒供动机和心理拒供动机。侦查讯问辅助方法在转化讯问现实性拒供动机的功能在于减弱讯问对象拒供的心理需要,明确或强化其供述需求,提供诱因,创设有利于讯问对象形成供述决意的情境;在转化心理拒供动机中的功能在于利用讯问对象心理病态特征,刺激讯问对象的挫折情绪,突破忍耐极限,导致心理崩溃,从而走向供述。  相似文献   

15.
侦查讯问工作是一项讯问人员与犯罪嫌疑人之问进行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讯问语言具有直接对抗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它是建立与犯罪嫌疑人心理联系的基础.在具体的讯问活动中要灵活地采用不同类型的讯问语言并注意讯问语言着重强调的事项.  相似文献   

16.
正对于公诉部门而言,审讯是指对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证据进行进一步的核实和调查,并对其中的矛盾和疑点问题进行深入讯问的工作。在审查起诉阶段,犯罪嫌疑人已经经过了公安机关的多次讯问,认罪或是不认罪,其供述内容基本稳定。因此,在公诉阶段的讯问工作中,突破口供的紧迫性已经大大减少,转而着重于复核和完善案件证据、核实侦查活动是否存在违法行为、了解犯罪嫌疑人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动态,为出庭支持公诉做准备等。  相似文献   

17.
谢峻刚 《法制与社会》2010,(35):180-181
谢峻刚 摘要本文指出在职务犯罪讯问过程中,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变化一般要经历试探摸底、对抗相持、动摇反复和供述罪行四个阶段,侦查人员需要掌握四个阶段的规律性,依靠良好的讯问技巧,方能成功讯问嫌疑人。  相似文献   

18.
审讯,在刑事诉讼法中称“讯问犯罪嫌疑人”,包括在侦查阶段由侦查人员依法进行的讯问和审查批捕、审查起诉阶段由检察人员依法进行的讯问,以及法庭审判中的讯问。本文仅就公诉案件在侦查阶段,由侦查人员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时所运用的策略展开讨论。故本文所称侦查阶段的审讯,是指公诉案件在侦查阶段为查明案件事实,证实犯罪,由侦查人员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质证和调查的一种侦查活动。(以下简称“审讯”)一、审讯在侦查中的地位和作用审讯是刑事诉讼的必经程序,同时又是法律实体上一项重要的侦查活动。在侦查阶段,刑事诉讼法规…  相似文献   

19.
对于公诉部门而言.审讯是指对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证据进行进一步的核实和调查.并对其中的矛盾和疑点问题进行深入讯问的工作。在审查起诉阶段.犯罪嫌疑人已经经过了公安机关的多次讯问,认罪或是不认罪,其供述内容基本稳定。因此,在公诉阶段的讯问工作中.突破口供的紧迫性已经大大减少.转而着重于复核和完善案件证据、核实侦查活动是否存在违法行为、了解犯罪嫌疑人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动态.为出庭支持公诉做准备等。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刑事犯罪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如何在犯罪嫌疑人归案以后组织好审讯室里的较量,是对侦查讯问人员综合素质的严峻考验。从这个角度出发研究新形势下侦查讯问人员应具备的政治、业务、心理等基本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