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志东  霍刚 《理论月刊》2005,(5):144-146
以色列在民族危机意识和意图获取政治、经济、军事价值最大化等因素作用下,奉行一种以模糊的核政策、优化的核系统,以确保以色列在常规军事力量失去优势时,能够进行有效的军事威慑的核战略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以色列的国家生存权和军事安全,但这无法保证以色列的全面安全,更无法让以色列获得真正的和平。  相似文献   

2.
《时事资料手册》2005,(5):34-35
以色列完成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定居点撤离行动 9月12日.随着最后一批以色列士兵撤离加沙,以色列与加沙地带边境大门正式关闭。这标志着以色列对加沙地带38年的占领就此结束。巴勒斯坦安全部队随后进驻并接管这些地区。此前,以色列按照单边行动计划.于8月23日完成了从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25处犹太人定居点的撤离行动。  相似文献   

3.
郑东超 《半月谈》2020,(6):88-89
3月2日,以色列继去年4月和9月之后,迎来第三次议会大选,这一次选举的结果与此前两次大同小异,仍未有单一政党得票过半,组阁再陷“难产”。虽然,以色列总统里夫林3月16日授权蓝白党领导人甘茨组建新一届政府,但其组阁前景仍不明朗。不到一年时间,以色列先后3次进行议会选举,结果总是一度尴尬,这让人不禁要问,以色列怎么了?  相似文献   

4.
以色列内阁6月23日正式批准在以色列和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控制区之间建立安全隔离墙计划。根据计划,以色列将“大致”沿着1967年以巴边界(即绿线)从南到北修建总长360公里的隔离墙,隔离以色列本土与约旦河西岸地区。第一阶段总长约110公里,计划用一年时间完成。其余240公里需时两年。工程投资上亿美元。在当前巴以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以色列推出这一计划自然是火上浇油,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5.
徐刚 《今日广西》2008,(8):43-43
93岁高龄的以色列老人莎拉·罗斯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不久前。记者驱车来到耶路撒冷市郊的一栋公寓.探访了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莎拉蕾长期在中国生活,对中国以及中国人民有着特殊的感情。1949年.莎拉从上海回到以色列,此后她与丈夫埃利亚胡·罗森伯格长期负责以色列总统府的摄影工作。先后为5位以色列总统拍照。堪称是以色列历史的见证人。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在我国驻以色列大使馆工作。那时候,正是以色列与叙利亚、黎巴嫩等国关系紧张时期,以、叙双方为戈兰高地的归属问题互不相让,边界上军事冲突不断,报纸、电视连篇累牍地报道发生在戈兰高地上的战况:以色列的飞机侵入黎巴嫩领空,轰炸了黎巴嫩真主党的阵地;从黎巴嫩飞来的炮弹击中了以色列的军事目标,或落在了戈兰高地上的以色列平民居住点,以色列军人和平民被炸死炸伤……原本是旅游景点的戈兰高地成了众人望而生畏的地方。一天晚上,大使把我找去,把一封信函交到我手里,我打开一看,是我国某城市的一位退休老人写给我外交部…  相似文献   

7.
陶彦召 《同舟共进》2013,(10):16-18
一位外国人若在以色列,很快便会发现,被当地人问及最多的问题,要么是“你觉得以色列怎么样”,要么是更为直白的“你喜欢以色列吗”——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没有其他民族像以色列人这样,如此在意外界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时事资料手册》2005,(6):52-52
伊朗总统艾哈迈迪一内贾德10月26日在一次学生集会上谴责以色列占领巴勒斯坦领土.并称以色列应该被巴勒斯坦以及伊斯兰世界彻底“从地图上抹掉”。针对艾哈迈迪一内贾德的言论.以色列驻联合国大使丹·吉勒曼10月27日正式向联合国提出“开除”伊朗会员资格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车振宁 《人民公安》2007,(14):13-13
7月15日,以色列候任总统佩雷斯在耶路撒冷正式宣誓就职,成为第9任以色列总统。几年前,在佩雷斯筹办的一次支持和平活动中,各国政要云集。美国前总统克  相似文献   

10.
以色列集体农庄"基布兹"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色列的农业组织制度——集体农庄“基布兹”,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为什么全世界范围内的集体农庄均寿命不长,而以色列还要实行这一制度,并且办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原来,基布兹有它特定的制度特征,也就是说,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普通庄员在生产上和管理上积极性低下的问题。基布兹制度产生的背景是犹太复国主义的需要和支持、以色列所处的恶劣环境及以色列人的民族特征,而它的较高效率来源于这一制度的特定结构。  相似文献   

11.
正以色列北靠黎巴嫩、东临叙利亚和约旦、西南临埃及,是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的国家。它人口788万、国土面积2.2万平方公里、天然资源屈指可数。但坚强的犹太人在沙漠中发展农业,在四面楚歌中寻找盟友,在狭小的国度中发展高新技术,创造出了辉煌的科技和经济成果,令全球瞩目。是什么给予了以色列神奇的力量?一、以色列人的忧患意识以色列建国之前,犹太人孤立的处境就已经存在。22国阿拉  相似文献   

12.
最近。以色列前总统又成了新闻。以色列特拉维夫地方法院2011年3月22日以强奸等罪名判处前总统摩西·卡察夫7年监禁,向3名受害者交纳总计10万新谢克尔(约合28万美元)补偿金。卡察夫成为首名因强奸罪获刑的以色列前总统。卡察夫是以色列被判入狱的最高级别官员。法官宣读判决时称这一案件“史无前例”,“被告罪行严重,必须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3.
中东和平进程的车轮时转时停。其阻力来自何方?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以色列总理沙米尔今年4月访美时抛出一项选举方案,并在5月中旬得到以色列联合内阁内两党的一致通过。方案表示要在被占领土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组织选举,选出巴勒斯坦代表同以色列谈判一项过渡性的自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阿联酋与以色列签署和平协议并将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是中东地区长期变化趋势的一个代表性事件。中东地区国家间关系有三个比较突出的变化趋势,一是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冲突持续弱化,二是逊尼派国家和什叶派国家的对抗持续上升,三是围绕反对和支持穆兄会的斗争日益明显,这三个关系趋势都导向以色列地缘政治环境的实质改善。越来越多的逊尼派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建交将是大概率事件,传统意义上的阿以冲突将逐渐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15.
1994年8月14日,巴勒斯坦的“哈马斯”运动在以色列总理拉宾曾经视察过的一条公路上展开了两次伏击,杀死了以色列人、18岁的罗恩·索瓦尔,这是自今年5月以来,以色列将加沙地带的大部分被占领土交给巴勒斯坦人自己管理后,被杀害的第一位以色列人。 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也即“哈马斯”运动,是巴勒斯坦被  相似文献   

16.
经典的抗争     
今年有一条小新闻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去年以色列的水供应量超过了需求量。这条新闻诉说的是犹太人逆境中经典的抗争。 以色列是一个缺水的国家,降雨量严重不足,主要水源是发源于戈兰高地的约旦河。可它只能算一条小河沟。我曾经过河上一座铁桥。停车俯瞰,只见涓涓细流。正是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下。以色列人发明了滴灌技术,对世界农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以色列人在1967年从叙利亚手里夺取了戈兰高地,并在那里植树造林。我于上世纪90年代中访问以色列时.树已成林。我看到.每一棵树都用角铁和铁丝围了起来,以防牛羊啃噬:每一棵树的根部都有一根细细的塑料管在缓慢地滴着水,水量由计算机控制,据介绍用的是再生水。以色列农业三分之一以上用的是再生水.而我国严重缺水的城市还在用自来水漫灌城市绿地。在以色列,地下水也是宝贝,得到了严格的呵护,决不允许污染。海水淡化技术先进,成本低。于是。这么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居然成了一个农业强国,出口大量鲜花、蔬菜和水果。  相似文献   

17.
穆春唤 《传承》2015,(3):134-136
大国外交是以色列外交的重点之一。近些年,以色列抓住中国发展方式转型的机遇,依靠自身的技术优势及良好的创新能力,实现了对华关系新的发展。对华创新合作促进了以色列本国经济的发展,也为以色列加深与中国关系创造了条件。但在实践中由于面临着美国的阻碍,以及一些国内因素等障碍,让以色列的对华关系模式仍然面临一些困境。  相似文献   

18.
以色列有一个公开的秘密,那就是它拥有核武器。多年来,它对此既不承认,也不否认。7月6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访以,就是想看一眼那个笼罩在重重迷雾之下、被怀疑是以色列核基地的迪莫纳,并探一探以色列在“中东无核区”问题上的口风。然而,正如世人预料的那样,以色列没有满足巴拉迪的好奇。虽然以色列总理沙龙安排他乘坐直升飞机鸟瞰了以色列的山水,但目的显然不是揭开迪莫纳基地的面纱,而是让这位贵宾了解以色列狭窄的战略纵深和强烈的危机感。不过,巴拉迪也没有一无所获地离开以色列。就在巴拉迪造访前夕,以色列原子能委员会7月4日…  相似文献   

19.
张艳艳  SunKing 《小康》2004,(1):77-78
以色列的农业组织制度--集体农庄"基布 兹",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为什么全世界范围内 的集体农庄均寿命不长,而以色列还要实行这一 制度,并且办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原来,基布 兹有它特定的制度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普 通庄员在生产上和管理上积极性低下的问题。 在以色列农业经济中,集体农庄采取了两种  相似文献   

20.
辞旧迎新之际,沉浸在斋月祥和气氛中的中东,又被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爆发的新一轮冲突搅乱。以色列派出武装直升机多次袭击加沙城,导致数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多人受伤。2001年岁末相继发生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和海法的多起针对以色列平民的严重爆炸事件以及此后以色列向巴勒斯坦方面发动的军事报复行动,再次把巴以之间持续已久的“冤冤相报”的悲剧推向了高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