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信访为何变成了上访 周志兴:我原来在中央文献研究室工作,信访局在我们单位对面,同事中很多人的家属就是信访局的。看着好像很边缘的部门,没想到现在权力这么大一请马教授先谈谈信访设立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信访变成了上访?马怀德:信访制度上世纪50年代就有了,设计的初衷是党和政府听取老百姓意见、了解社情民意。信访确实也发挥了这个作用,总要有老百姓说话的地方,要有对政府提意见的场所或者渠道。但是,信访条例实施近20年来发生了一定的变异,由信访变成了上访,由一种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变成了解决矛盾纠纷的渠道,特别是解决涉诉涉法争议的一个渠道。为什么会产生这个变化?我认为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中国老百姓遇有冤情、遇有难事的时候还是相信上级,相信党和政府,尤其相信中央,有一种朴素的“青天意识”、清官意识,所以愿意把这些矛盾纠纷递交到最高层。由所谓的“青天大老爷”加以解决。尤其是涉及一些政策性问题时,可能当地法院或者有关部门很难解决,老百姓就更愿意通过上访解决问题。所以上访主要原因是公众有这种需求,有这种愿望,也有这种心理依赖。  相似文献   

2.
每逢高考,我就在想,为何当下民众和媒体如此关心高考作文题呢?这肯定不是为了让学生写出一篇好作文、得高分那么简单。高考是今天孩子们的成人礼,每年高考意味着又有一批年轻人踏进成人门槛了,今年是957万人。我们凭什么来考察这些年轻人的精神成长状况呢?大概主要是通过他们的作文了。  相似文献   

3.
<正>连日来民众上访权被剥夺的事件不断被媒体曝光,多起行政违法侵权接踵而来,这让人再次想到江西万载县"上访三次要劳教"的惊人官场雷语。上访人员为何被不断"公开处理"、"挂牌示众"?说来说去似乎只因一个莫须有的"罪名"——"非法上访"。比如富平县农民段定梅因征地补偿纠纷,曾将村组起  相似文献   

4.
陈发桂 《桂海论丛》2012,28(2):107-111
非正常上访与基层维稳的内在勾连关系表现为:非正常上访意味着基层维稳过程中民众与基层政府间无法进行有效的对话和沟通,以及基层维稳运行过程中民众对基层政治主体、治理规范和程序的不认同。当前非正常上访被广泛地视为一种严峻的社会危机而予以"问题化",并呈现出非正常上访的主体向体制内延伸及非正常上访的方式暴戾化的动向。要有效破解非正常上访问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提高司法公信力,防止法律纠纷溢出司法渠道;二是完善信访问责制度,防止民众将非正常上访作为解决问题的博弈手段;三是完善人大代表的民意沟通功能,防止民众将所有的诉求向基层政府倾泻。  相似文献   

5.
王睿 《台声》2014,(8):52-53
岛内民众应了解,为何大陆的对日抗战纪念馆如此之多?反之,全台却没有一座对日抗战纪念馆,只有台湾光复节还聊备一格。仿佛"七七事变"、对日抗战,都与台湾人无关?岛内那座知名的八田与一纪念馆,相映出受害悲情交缠着孺慕衷情的台湾史观,踩完了孙文铜像的头,接着去对八田与一铜像鞠躬。  相似文献   

6.
简问短答     
《公民导刊》2010,(7):39-39
该上访,还是申诉? 赵问:一件购销合同纠纷,一审判我胜诉,二审判我败诉。父亲叫我到北京上访,哥哥叫我到市高级法院申诉。我该听谁的?  相似文献   

7.
《上海人大月刊》2009,(7):47-47
当我们的某些改革涉及官员自身的权益,而这些人又掌握着决定政策制订和政策走向的巨大权力时,问题就会变得异常艰难。这也是一些民众一再质疑的重要原因:为什么涉及普通民众的教育、医疗涨价以及管理收费等事项时,有些政府部门决策会如此果断、快速;而那些涉及官员自身特权、行政性审批、部门利益的改革又会如此艰难。  相似文献   

8.
赫尔曼·黑塞说:“我除了要想按照我内心自然产生的愿望去生活之外,别无他求,可这为什么如此艰难?”这个孤独的家伙一句话道出了我们生活中最本质的疑惑。  相似文献   

9.
他们为什么到民政部门上访?他们的诉求是否合理?对待上访者,民政部门既不能简单一推了之,也不能无条件地满足其诉求.关于武汉市花楼街拆迁上访户申请社会救助的案例分析,或许有助于解决"拆迁"、"上访"这一普遍的社会难题.  相似文献   

10.
人活一世到底追求什么?这就像是一个人生的母题,引得无数凡人智者苦苦追问。现在社会上的人,富贵或者贫穷,白领或者工人,真的会说“自己很开心”的,却不多。如此快节奏,如此利益冲突激烈的现代社会,物质生活丰盛的同时,精神上的快乐为何就成为了多数人的奢望?如何在生活中寻找到自己的座标?对快乐理解的标准到底如何来定位?  相似文献   

11.
《民主与法制》2011,(16):20-21
官府内部要讲理,官对民,就更得讲理。现在群体性事件出的多,在很大程度上,是官方不讲理造成的。推行一项政策,先得对民众讲清楚道理,让民众知晓为何这样而非那样,道理说通了,才能落实。尤其是像加税、新添税种、公共产品涨价这样的事,更是要先把道理讲明白了,而且多数人能够接受了,才能做。不能政府机构一张告示、一个命令,就把事办了,民众只有接受的份儿。  相似文献   

12.
五、解决公安涉法上访的对策 (一)法治社会,群众为什么还选择上访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 研究公安涉法上访问题的对策,首先要搞清楚群众为什么选择上访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信访是法制不够健全的产物。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和独立的司法制度,某些自感遭受不公的人只能通过上访这种特殊的渠道来获取公正。几千年来,上访承载着普通民众对国家权力的企盼,是中国人传统的权利救济方式,也是中国人实现正义的原始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为何步履如此艰难?这是人们经常深省的一个问题。作为国内学术界第一部直接从“人治”与“法治”角度切入的法制思想史著作,万里撰著的《不受制约的权力———中国古代的人治与法治》(岳麓书社1998年9月出版)一书,是回答这个问题的一部...  相似文献   

14.
感受大接访     
张立波 《人民公安》2005,(23):54-55
国务院新的《信访条例》5月1日正式实施。对于许多人,也许这个条例与己无关。然而接下来,《信访条例》引起的社会反应,还是映入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视线。首先是各级公安机关控诉申诉接待室门口聚满了涉法上访的人群。这是公安部为了落实《信访条例》开展的大接访活动。与以往所有可以走走过场就可以鸣金收兵的活动不同的是,每一次接访,就意味着受理一起上访案件,受理一起上访案件就必须解决上访者的问题,满足他们的合理诉求。这,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想先说两起我在采访中遇到的控申案件。2005年5月4日,河南省商丘市公安局局长接访日。局…  相似文献   

15.
疏通拓宽群众利益诉求渠道,是了解民意,下情上达的重要措施,是民主建设之必需;而解决群众诉求,化解各种矛盾更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保持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之必需。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尽快做好疏通和拓宽诉求渠道工作,切实解决群众诉求、上访案件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方圆资讯     
《民主与法制》2007,(6X):60-61
官员迷信与“官场潜规则”有关,舆论监督对象“申冤”要拿出实据,公众的民意诉求为何被边缘化,法治要先治“官”,取之于民的税收有多少用之于民,  相似文献   

17.
《人民政坛》编辑部: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常常有选民群众前来上访,有时候人数还挺多,记得有一次几十位选民群众为了拆迁安置问题前来上访;此外,除了接访,我们也常常参与处理一些群体性上访事件。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处理较为棘手,在这方面能不能给我一些提示?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广汉市一名司机一年多时间连续交通违章131次自己却不知情,面l临扣393分、罚款13100元的处罚。司机质疑交通违章次数如此之多,为何之前一直没有提示?交警称没有告知义务,引起了公众的热议。  相似文献   

19.
看到题目,您可能会说,没有民众上访的国家多了,岂止是古巴。是的,没听说过瑞典、挪威、智利、秘鲁或日本、新加坡有人上访。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好信访问题,在河北省迁西县信访局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接待上访群众,要热情耐心,记录群众的诉求要认真细致,做思想工作要入情入理,使上访群众从脸含怒气而来,面带笑容而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