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双腔吸虫(Dirocoelium chinesis Tang et Tang,1978)隶属于双腔科(Dicrocoelidae)双腔属(Dicrocoelium)。前作者报道该虫体寄生在牛羊的肝脏。但在狍体肝脏内寄生本虫种,尚为国内首次发现,野生狍为新宿主。标本保存在内蒙呼伦贝尔盟畜牧兽医研究所。 (一)虫体发现经过和自然条件 1.发现经过:1982年至1984年3月,我们对大兴安岭野生动物寄生虫调查,  相似文献   

2.
阔盘吸虫(Eurytrema Looss,1907)分布广泛,对牛羊猪驼等家畜及人体危害严重。1983年进行全区牛羊寄生虫区系调查时,对部分地、县采集的虫体标本进行了整理和鉴定,初步认定寄生于广西牛羊胰脏胰管中的阔盘属吸虫有胰阔盘吸虫(E.pancrceatieum)、腔阔盘吸虫(E.coelomaticum)、枝睾阔盘吸虫、圆睾阔盘吸虫和广西阔盘吸虫新种共5种,前两种已有过名录  相似文献   

3.
宁夏固原地区绵羊矛形双腔吸虫感染率高,危害大。为了探讨吡喹酮对绵羊矛形双腔吸虫的驱虫效果,笔者于1983年5月在该地区进行了本试验。 (一)试验方法 在该地区畜牧站牧场羊群中,以Stoll虫卵计数法,选出矛形双腔吸虫  相似文献   

4.
1974年10月我们在大理州下关市冷冻厂检查绵、山羊胰脏,发现有三种吸虫寄生。它们是阔盘属的胰阔盘吸虫Eurytrema pancreaticum(Janson 1889)Looss,1907;枝睾阔盘吸虫Eurytrema cladorchis Chin,1965;腔阔盘吸虫Eurytrema coelomaticum(Giard et Billet,1892)Looss,1907。其中腔阔盘吸虫系云南首次记录,现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绝大多数羊群均感染有胰阔盘吸虫(Eurytrema pancrea-ticum)和中华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chinensis)。经调查前者染感率为10%~84%(平均43.9%),后者为8%~92%(平均33.5%)。以感染比较严重的突泉双城水库羊队的放牧地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该山区此二吸虫的贝类宿主是枝小丽螺(Canesella virgo)。山上采获的蜗牛不多,胰阔盘吸虫感染率为6.18%,中华双腔吸虫为11.29%。山下草场蜗牛密度大,它们感染分别为2.8%和6.03%。胰阔盘吸虫昆虫宿主中华草螽(Conocephalus chinensis)主要捕获于山下草场,感染率为5.26%;中华双腔吸虫的昆虫宿主黑玉蚂蚁(Formica gagates),山上的1965只蚂蚁中检出144粒本吸虫囊蚴,山下草场397只蚂蚁中检出4751粒本吸虫囊蚴。  相似文献   

6.
绵羊双腔吸虫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青海、内蒙、新疆、山西、陕西、黑龙江等省(区)都有报道。据我们对山东省调查,双腔吸虫病在鲁北平原(德州、东营、惠民、淄博等地)呈地方流行性,感染 率高达95%~100%,感染强度达3条~10万条,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死亡率高达50%以上,为我省危害绵羊的主要虫种之一。为筛选价廉、高效的驱虫药物,我们采用吡喹酮和丙硫咪唑进行了本项试验。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华双腔吸虫、胰阔盘吸虫病防制的研究报道很多,但对两病混合感染报道较少,尤其在治疗上无十分理想方法。现将1985年5月在兴安盟科右前旗永丰水库绵羊该两病混合感染及治疗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槽盘吸虫病系由印度槽盘吸虫(Ogmocotyle indica)和羚羊槽盘吸虫(Ogmocotyle sikae)寄生于羊小肠前段所引起的吸虫病。在我国这类吸虫主要分布于四川省西昌地区、云南省昭通地区和贵州省毕节、六盘水地区的十二个县。寄生宿主除绵羊和山羊外,邬捷(1959)报告印度槽盘吸虫还寄生于四川的小熊猫体内,最近,贵阳医学院(1976)曾在贵州的猴体内检获这类吸虫。我们于1962~1963年在贵州绵羊中进行了流行病学、诊断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9.
院野生动物室1984年起对石鸡进行人工驯化并获成功。在右鸡疫病研究中,发现感染有多种寄生虫,在成年石鸡胰管内检到一种吸虫,经鉴定为双腔科的Lyperosomum schikhobalovi吸虫,该虫在国内尚未见报道。 (一)虫体形态特征 新鲜虫体呈棕红色、扁平半透明、带状。体长4~13mm,宽0.362~0.638mm。口吸盘圆形,位于虫体前端,直径为0.196~0.282mm,平均0.225mm。腹吸盘圆形,略大,位于口吸盘后0.372mm处,直径为0.211~0.296mm,平均0.264mm。口吸盘底是口孔,下接咽,咽呈短椭圆形,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兴安盟绵羊中华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chinensis)感染率高达64.8%,多年来未能得到彻底控制。我们于1990年在索伦牧场应用芬苯哒唑乳剂对自然感染中华双腔吸虫的绵羊进行驱治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根据我省绵羊调查47个县(市)剖检333只的结果,绵羊的矛形歧腔吸虫占调查县(市)的87.2%,绵羊感染率60.7%,感染强度1~13986条(平均942.5)条。山羊调查19个县(市)剖检82只,山羊的矛形歧腔吸虫占调查县的84.2%,山羊感染率63.4%,感染强度3~2768条(平均273.7条)。据观察,单独感染矛形歧腔吸虫比较严重的羊只,肝脏均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可以看出,矛形歧腔吸虫在我省分布很普遍,对羊群的危害也是很严重的。  相似文献   

12.
湟源县城郊、申中等乡的成年羊感染双腔吸虫病达100%,经鉴定是中华双腔吸虫(D.chinensis)和扁体双腔吸虫(D.Platynosomum)。为了筛选理想的防、治药物,进行了试验. 试验药物 用硝羟碘苄腈(Dovenix),是一种含25%Nitroxynil的注射剂,呈深桔红色,每瓶装250ml,为法国罗纳梅里厄研究所研制,由刘文道、李闻提供。 试验方法 按羊只体重、膘情、虫卵多少分为3组,每组4只。第1组为15mg/kg体重剂量组、第2组为10mg/kg体重剂量组、第3组为不投药对照组。按确定的剂量颈侧部1次皮下注射,注射后经14天将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全部绵羊按原检查方法进行复检虫卵递减情况。  相似文献   

13.
吡喹酮驱牛胰吸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吸虫(Euryttrema)是危害我国牛羊比较严重的寄生虫之一,有的旗(县)和牧场感染率高达90%,一只牛羊体内寄生虫体数千条,造成牛羊消瘦、水肿、死亡。 过去治疗方法一直未很好解决,血防_(846)(即六氯对二甲苯)治疗虽然有相当效果;但剂量大,方法比较麻烦,临床大群应用还有一定困难。我们于1980~82年应用吡喹酮(Praz-iguantel)驱牛羊胰吸虫获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驱牛胰吸虫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982~1983年在进行家禽寄生蠕虫区系调查中,发现一种寄生于家禽鼻腔内的巨型吸虫,大多寄生于麻鸭和北京鸭,少数寄生于家鹅,在同一地区内家鸭的感染率显著高于家鹅。由于虫体巨大,几条吸虫就可使家禽鼻腔阻塞,造成呼吸困难,而且在省内流行较广、危害性大。据初步调查,感染情况见下表:  相似文献   

15.
1978年,国外一艘远洋轮船船员从非洲带来1只青猴(Cercocebus torquatus,英文名Whi-te-collared Mangabey),送上海动物园饲养。该猴来园后,体况一直很好,但在1988年6月9日患病死亡。经解剖发现胰脏表面胰管内有吸虫寄生。虫体经压片固定,盐酸卡红染色,鉴定为锯齿布罗登吸虫(Brodenia serrata),隶属双腔科(Dicrocoeliidae)莱颇亚科(Leipertrema-tinae)。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6.
鱼类是多种寄生虫的终宿主和中间宿主。为探讨市场鱼类吸虫囊蚴寄生情况,了解其在公共卫生与吸虫流行病学上的关系,我们于1987年8~12月,对九江市六大农贸市场出售的8种淡水鱼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7.
印度列叶吸虫[Ogmocotyle indica(Bhalerao 1942)Ruiz1946]属背孔科Notoco-tylidae列叶属Ogmocotyle,为寄生于动物小肠内的小型吸虫。Price(1954)在美国动物园小熊猫体内发现印度列叶吸虫。邬捷(1959、1960、1982)在国内的小熊猫体内首先报告印度列叶吸虫及其病例。叶钟灼(1984)报告在对一小熊猫尸解中,收集印度对叶吸虫18600多条。我们对小熊猫寄生虫进行了研究发现印度列叶吸虫等6种寄生虫,均为主要致病性寄生虫,因此,我们对印度列叶吸虫用吡喹酮进行了驱虫试验。  相似文献   

18.
角杯尾吸虫(C.cornutus Rudolphi 1808)在寄生虫分类系统中隶属于鸮形科(Strigeidae Railliet 1919)杯尾属(Cotycurus Szidat 1928)。是一种乳白色的小型吸虫,为鸭类动物常见的寄生虫。据报道,福州市家鸭的感染率为3.77%,成都市家鸭的感染率为19.20%。苏联有偶尔寄生于凤头麦鸡的报道,美国有偶尔寄生于野火鸡的发现。尚未见本虫寄生于家鸡的文字记载。  相似文献   

19.
国产新血防片,又名“血防846”,即六氯对二甲苯。该药已应用于治疗人的血吸虫病,对驱治家畜血吸虫、肝片吸虫、华枝睾吸虫、矛形双腔吸虫等病也有不同程度的效果。动物实验提示,本药可能通过原浆毒的作用,使虫体细胞变性,引起性腺萎缩,肌肉活动功能减弱等(上海寄生虫病研究所)。 目前,国内外对防治家畜胰吸虫病尚无可靠的方法和药物。报告者之一在黑龙江省参加了崔贵文同志主持进行的应用“血防846”等药物驱除羊只胰阔盘吸虫的试验工作。试验结果说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已对许多寄生吸虫的染色体进行了研究,但对禽类吸虫的研究甚少,而卷棘口吸虫的染色体核型尚未见报道。本文从细胞学的角度对卷棘口吸虫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一)材料与方法1.虫种的收集与生殖细胞的培养:从福建省同安县购来新鲜鸭肠,用沉淀法获得卷棘口吸虫(Echistoms revolutum),用生理盐水漂洗2~3次,在相对无菌的条件下取出其精巢,剪碎移入2ml含0.02%秋水仙素溶液0.2ml的RPMI1640小牛血清培养液中,37℃温箱培养3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