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2 毫秒
1.
《党史纵横》2020,(1):F0003-F0003
泉头镇位于辽宁省昌图县城东北15公里处,“六山半水三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区域面积1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万亩,林地面积11万亩,是昌图县三个山区乡镇之一。下辖10个行政村,1个街道委员会。人口2.3万,其中满族人口占半数。  相似文献   

2.
龙潭镇党委、政府近年来始终以农民增收、富裕一方百姓为己任,抓好以大棚蔬菜为主线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全镇农民增收年年变为现实.2001年,全镇种植蔬菜1.52万亩,总产量3.7万吨,实现蔬菜产值2200万元,全镇人均蔬菜收入达650元以上.通过10多年的努力,该镇已形成了一村一品、产供销"一条龙"的蔬菜生产格局.  相似文献   

3.
正青铜峡市叶盛镇地处109国道、211省道和京藏高速叶盛出口交汇处,全镇总人口21640人,耕地面积5.6万亩,建成了地三国家级、盛庄自治区级和蒋滩等三个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全镇土地流转面积2.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7%。田少了,人闲了,农民如何增收?叶盛镇党委、镇政府围绕这一问题,以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试点工作为契机,从主动服务群众入手,以为民办事和促农增收为切入点,立足叶盛镇土地流转面积大、剩余劳动力多、外出务工工资难保障和老百姓办事不便的实际,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搭建  相似文献   

4.
发展产业是实现富民强镇的支点,发展现代特色产业是保持产业旺盛生命力的关建。竹溪县中峰镇地处竹溪腹地,南北与鄂坪龙坝山水相依,东西与城关蒋家堰地域相连,305省道贯穿全境。全镇最大的自然优势是拥有万亩良田和便利的交通。  相似文献   

5.
靠山镇地处开原市东南部,耕地面积2.98万亩,人口1.36万,原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山区小乡。虽然地名叫靠山,却沾不上“靠山吃山”的光。近年来,该镇通过发展苗木花卉产业,成了关内外闻名的“花乡”。现在全镇80%以上的户从事苗木花卉产业,生产苗木花卉的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1.9%。花卉产、业已成为靠山镇富民兴镇的支柱产业,依靠发展苗木花卉,靠山镇富起来、火起来、强起来了。去年,全镇苗木花卉产值高达1亿元,销售收入3000万元,纯利润1500万元,从此项产业中全镇人均增收近千元,征收特产税50万元。  相似文献   

6.
正小甸子镇位于东港市西北部的大小洋河交汇处,土地肥沃,物产丰饶。4年前的这里,因交通不便,虽有草莓、板栗等优质特产,却找不到销路、卖不上好价钱,全镇11个行政村中有9个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和2个经济薄弱村。近年来,小甸子镇党委筹资打造占地500亩的电商产业园区,同步组建园区党支部,强化党建引领,推进产业发展,目前园区年盈利80余万元,全镇各村每年可分红5万至11万元不等。  相似文献   

7.
正"多亏了李国君、刘鹏飞在突发山火时,用农用车拉着铁锹、扫帚组织大家救火,要不然山上的林子和我家的榛子树可就都保不住了。"昌图县泉头镇马家村七组村民马广军满怀感激地说。他话语中提到的二人都是马家村的党员中心户。在昌图县,像李国君、刘鹏飞这样的党员中心户共有7695个,包保常住居民户18万余户。2020年以来,昌图县为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乡村善治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天水市秦城区娘娘坝镇党委努力实施“稳定农业,发展林业, 培植产业,开发旅游业”的项目拉动战略,走出了一条兴镇富民的发展之路。2004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 9436.19万元,粮食总产达到8633吨, 人均纯收入达剑1541元,镇党委也先后荣获“全市先进性教育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平谷区的大桃销售主产区,“好桃卖好价,富民促振兴”一直是大华山镇党委全力推动大桃产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镇党委坚持以党建引领为大桃产业保驾护航,大桃产销两旺,让更多平谷大桃走出深山,飞向全国。7月,万物竞茂,走进大华山镇,春天的万亩花海已随着盛夏的来临,摇身一变,成了硕果累累的大桃采摘园,一个个光鲜红润的大桃沉甸甸地挂在枝头,吸引众多消费者前来尝鲜。  相似文献   

10.
油山镇位于南雄市区偏北方向,距市区40多公里。全镇共有老区村庄80个。分布在9个管理区,老区人口占全镇总人口90%以上,是粤北地区乃至省内外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 油山镇以林粮为主,盛产松脂、山茶等,山、土、水、石、矿资源丰富。近年来该镇引种了数万株优质白果,长势喜人。建立了1万亩毛竹和4万亩松香基  相似文献   

11.
天水市麦积区石佛镇辖34个行政村,203个村民小组,9735户42675人.全镇共有党组织53个,其中村党委1个、党总支5个、党支部47个,有党员1248名;有贫困村23个,其中深度贫困村17个.面对艰巨繁重的脱贫任务,镇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突出党建引领保障作用,按照“抓班子强队伍,抓基层夯基础,抓产业促脱贫”的工作思路,在抓镇促村、强基固本、兴业富民上精准发力,形成了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相互融合、互促共进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2.
桦甸市夹皮沟镇党委紧紧围绕“三创两建“活动总体目标,加强“五好“镇党委、“五好“村党支部建设,为工业强镇、产业富民,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2006年,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8亿元,财政收入连续4年翻4翻,达到了81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和镇区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了6120元和8044元。2006年,镇党委被评为吉林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委书记被评  相似文献   

13.
桦甸市夹皮沟镇党委紧紧围绕"三创两建"活动总体目标,加强"五好"镇党委、"五好"村党支部建设,为工业强镇、产业富民,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2006年,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8亿元,财政收入连续4年翻4翻,达到了81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和镇区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了6120元和8044元。2006年,镇党委被评为吉林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委书记被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敦煌市阳关镇党委从创新体制和机制入手,探索建立了党建工作网格长“七大员”工作制度,构建了社会管理精细化、群众服务多元化、干部作风效能化的基层“网格”服务新格局,激发了党建为民服务新活力. 织就服务群众“经纬网”.按照地理现状、方便管理、无缝对接、地域相邻、邻里相熟等原则,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将全镇划分为3个网格党总支、8个网格党支部、21个网格党小组,每个网格由党小组组长担任网格长,引导确立了116户党员中心户,形成以“党总支+网格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联动的基层组织网络体系.在优化组织设置、整合工作资源的基础上,突出指导网格长当好网格文明传递员、政策宣传员、群众服务员、邻里调解员、信息收集员、隐患排查员、环境监督员“七大员”,使为民服务融入到产业富民的最前沿、乡亲邻里的生活圈、和谐建设的第一线.  相似文献   

15.
界牌镇位于内江市与自贡市的交界处,辖15个村1个社区,人口3.2万人.曾经的界牌镇,交通不畅、产业不兴、插花式贫困比较突出.倪雪梅在2013年4月担任镇党委书记以来,面对全镇存在的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她带领党委一班人知难而进,抓住打造"无花果之乡"的发展契机,带领干部群众修公路、调结构、兴产业,让昔日贫穷落后的偏远小镇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不仅彻底改善了这里交通不便的状况,还帮助300多户群众一举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相似文献   

16.
如今,走进宁县湘乐乡方寨、樊湾,春荣乡昔沟等村,到处是一派火热的繁忙景象——建大棚、改危房、整修村道……"双联"行动开展以来,168个省市县帮扶单位的4211名干部与宁县156个贫困村8550户贫困户"结亲",共同谱写了一曲惠民新篇章. 培育产业助增收.宁县把指导帮助发展富民产业作为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最有效途径,全力支持贫困户发展富民产业.各帮扶单位组织干部捐赠各类农用物资290万元,出动劳力2.3万人次,解决了贫困群众资金和劳力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建元的为官之路。洒满了亲民富民的阳光雨露。他的真情投入。赢得了当地党员群众的信任和爱戴。他带领群众建起了万亩葡萄长廊,让村民过上了宽裕日子;他常常入户访贫问苦,让百姓感受到了党的温情……他就是延庆县张山营镇党委书记王建元。  相似文献   

18.
上湖乡地处高安市郊,人口3万,土地面积3.2万亩,是个人多地少的小乡镇.近几年来,乡党委把发展蔬菜产业作为富民大业来抓,蔬菜复种面积达2.6万亩,产品走出国门,畅销美、韩、俄等国,成为江南地区有名的国家级无公害绿色蔬菜基地.……  相似文献   

19.
广安市广安区恒升镇党委和政府,因地制宜指导农民发展当地传统特色产业,种草织席.去年全镇有14个村104个组5200多户农户种植灯草1900多亩,产草133万公斤,产草席100万张,目前已全部销售一空,收入上千万元.种草织席,已成为该镇农民致富增收的一项重要骨干项目.  相似文献   

20.
昌图县三江口镇距昌图县城100多公里,是辽宁省最北端的乡镇。农村税费改革以来,镇党委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着力点,按照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要求,配班子、选干部、明思路、抓落实、见成效,全镇村级集体经济初步摆脱了困境。全镇12个行政村村级固定资产累计达3000万元,村集体年收入30万元以上的村有6个,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有4个,基本自给自足的村有2个,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村级实力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