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田国兴 《前沿》2005,(2):135-138
共同侵权行为是伴随债的制度发展起来的, 属于债的产生根据之一, 旨在保护共同侵权行为情况下发生的受害人所损失的利益。共同侵权行为的本质是主客观结合的折衷说, 其有四个构成要件, 判断是否构成共同侵权行为应以四个构成要件为标准。共同侵权行为有五个类型, 其责任承担以共同侵权行为人连带赔偿责任为主。  相似文献   

2.
朱江 《前沿》2013,(10):83-84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9条第五项规定:"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损失的事件。学理上,道路交通事故是指道路交通参与人之间因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或者因意外情况发生的人身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行为是指道路交通参与人因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发生事故,导致他人人身或者财产损失、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行为。在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责任中存在几个主要问题,如超载问题与醉酒驾驶问题。  相似文献   

3.
汪超  蔡杰 《长江论坛》2009,(4):87-91
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有哪些?学者们对此甚有争论。笔者认为,为使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真正起到判定侵权责任承担的最终标准的作用,应将侵权行为构成要件分为积极构成要件与消极构成要件,前者应包括过错、侵害行为、损害后果及侵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联系,后者包括各种正当行为。同时,过错虽有客观化趋势,但基于理论和实务中的需要,在立法中仍应加以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4.
新闻侵权与一般侵权行为相比具有许多特殊性,新闻侵权的作品是否发表,是判断损害事实是否存在的关键;不同的新闻侵权对象,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构成要件;违法性是区分侵权与正当的新闻监督、新闻自由舆论的标准。确定新闻侵权的构成要件要平衡好新闻自由与人格权保护。  相似文献   

5.
在道路交通事故进入高发期的新形势下,及时化解因交通事故产生的民事纠纷和社会矛盾,维护事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交通事故处理效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台州市公安局路桥区分局引入人民调解新机制化解交通事故矛盾纠纷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完善了交通事故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促进了社会矛盾纠纷的源头化解;提高了群众满意度,节约了行政司法成本;提高了事故处理办案质量和事故处理效率。深化完善交通事故人民调解机制,必须加强部门沟通与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必须加强人民调解员培训,提高依法调解水平;必须完善交通事故救助配套机制,破解调解"执行难"问题。  相似文献   

6.
吕曰东 《青年论坛》2005,(5):102-104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和责任形式都有其特殊性。我国现行知识产权法规定的侵权行为外延已突破了《民法通法》的规定。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构成要件只有一个———行为的违法性。行为只要侵入知识产权专有权的范围,如果没有违法阻却事由,即可认定行为是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7.
交通肇事逃逸有其特定的法律内涵,应具备认知、行为、目的三个构成要件.交通肇事逃逸不应限于从交通事故现场逃离,在交通事故当事人被公安机关控制之前,无论当事人是否从交通事故现场逃离,均可构成交通肇事逃逸.对交通事故当事人当时不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而驶离等疑难情形,应依据交通肇事逃逸的构成要件和主客观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分析认定.  相似文献   

8.
汪超  蔡杰 《长江论坛》2010,(5):56-61
第三人侵害债权问题一直是广受讨论的热点问题,但我国侵权责任法及其它相关法律对此问题并未作清晰详尽之规定。本文提出: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的理论基础并非是侵害他人权利,而在于其行为侵害的是他人的合法利益;这种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类同于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但并不应该完全排斥过失的情况;这种制度从地位和功能上看只能是违约责任制度的辅助和补充。  相似文献   

9.
赵骏 《公安学刊》2003,(6):58-61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是社会关心、当事人关切、各级执法监督机构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交警部门却面临交通事故处理难的现状,主要表现为责任认定难,现场处置难,医疗费用落实难和调解难。形成道路交通事故处理难的原因涉及社会、法制、体制以及人员素质等多个方面,因此,必须分层次、分步骤加以解决,其中重点应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健全法制、改进执法工作;积极推进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体制改革;加强事故处理专业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0.
道路交通事故鉴定在交通事故处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认识交通事故鉴定的类型,是当事人及事故处理人员非常关切的问题。文章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现阶段的交通事故鉴定的类型及鉴定人知识的构成类型。  相似文献   

11.
尽管《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一些规定尚不尽人意,但其第76条是应该肯定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的成功之处或者贡献所在,至少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它构建了我国机动车强制险制度的基本框架;它细化了机动车之间、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时的责任认定;它把特殊的侵权民事责任与强制责任保险很好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机动车辆的剧增,道路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也呈递增趋势。文章针对一起道路交通肇事逃逸的伪造现场,利用现场的划痕、血迹与金属扣等物证关系、现场变动情况和非机动车被撞时的受力方向,对肇事逃逸车辆的行驶方向进行了判断,并从三个方向指出了侦破肇事逃逸车辆的基本方法,以供相关人员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中,如果行为人在遭到紧急危难的情况下为救护一个较大利益而采取损害另一个较小利益的行为是紧急避险。文章从民法角度论述了紧急避险行为所引起的法律责任,通过案例分析了紧急避险行为所致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承担。  相似文献   

14.
车速是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的重要依据之一。交通事故处理中的车速计算方法主要分为现场有制动拖印肇事车辆的速度计算和车辆碰撞事故的车速计算两大类。  相似文献   

15.
环境防卫权与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在防卫的起因条件、时间条件、对象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别,因此不可以混同。环境防卫权基本构成要件有防卫的起因是环境侵权行为,防卫的主体是受环境污染等环境侵权行为影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环境防卫的时间条件是危险状态仍然存在时即可实施防卫行为,防卫对象是实施侵害行为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在防卫限度上是主体行使权利时不得越出权利的控制边缘。公民的环境防卫权需要立法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16.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具备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特征,属于具体行政行为的范畴。因此,从法理上来讲当然具有行政可诉性。研究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可诉讼,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合法保护和执法公正的问题。文章在论述我国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现状及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交通事故当事人的权利救助对策,即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17.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之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颁布及实施,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机动车责任强制保险时代。这一制度的确立保障了受害人的损失得到及时、有效赔偿,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立法精神,是我国侵权法的一个历史进步。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作为一项新的法律制度必将会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交强险及商业车险的监管力度,确保其不断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探讨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确定的原则、思路和方法,建议对我国精神损害赔偿数额依以下标准确定:侵权行为一般,致人严重精神损害,未造成人身伤亡的,赔偿数额在500元至5万元人民币之间确定;侵权行为恶劣,致人严重精神损害,造成受害人精神障碍等疾病,影响其正常工作、劳动和生活的,赔偿数额在5万元至15万元人民币之间确定;侵权行为恶劣,致人严重又长久精神损害,造成受害人丧失大部分(含全部)劳动能力或死亡的,赔偿数额在15万元至30万元人民币之间确定,最高赔偿数额是50万元人民币。然后,以上述酌定赔偿数额乘以当地上一年度精神生活系数,在最高赔偿限额内计算出当地精神损害赔偿数额。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原因主要可从机动车驾驶员、机动车、行人及非机动车驾驶员、道路、交通环境及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预防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主要应从机动车驾驶员、机动车、道路交通环境及管理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地面轮胎拖印与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再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轮胎拖印是车辆发生事故时,在地面上留下的痕迹。它对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再现,进而对交通事故各方当事人进行责任认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相关案例,根据一定的计算方法,对此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