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媒介市场的发育和媒介竞争的不断加剧,“版面革新”的浪潮正席卷中国报界。大家已经深刻认识到,要想在争夺受众中获胜,不仅要在新闻本身的质量上下工夫,还必须高度重视报纸的“第一眼效应”,即想方设法把内容与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版面的吸引力。许多报纸都在色彩、图片、标题、版式等版面因素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于是我们看到了浓眉大眼的《北京青年报》、精巧细致的《新民晚报》、清雅挺拔的《南方日报》等。但就总体情况来看,有的报纸版式风格还不稳定,版面起伏较大,有的版面“穿新鞋走老路”,从而导致了版面语言的不和…  相似文献   

2.
《贵阳日报》作为一张省会城市的党报,如何真正做到“两个坚持”、“两个结合”,即坚持“政治家办报”,坚持“三贴近”,“把体现党的意志与人民群众心声结合起来”,“把思想性、指导性和可读性结合起来”,让这张党报真正成为一张“引领主流舆论的现代新型城市党报”,使之既能进机关、又能进市场。2005年5月26日,在贵阳日报创刊25周年之际,《贵阳日报》进行了有史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这是一次涵盖办报理念、报道思想、报纸定位、版面设置、版式风格、版型、报头以及机构调整、人员整合等全方位的改革。如今,改革进行了整整一年,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3.
浅论副刊     
一、关于副刊概念的异议 大凡报纸、杂志大都办有副刊。如《人民日报》的“大地”副刊,每周一个版面,《求是》杂志的“绿野”副刊,每期1—2个版面。副刊文艺属性强,文字活泼,有“文”、“杂”“短”、“活”的特色。由此,有人把副刊称之为“文艺副刊”,把主持副刊工作的部门,称之曰:“文艺部”,或曰:“副刊部”。虽称谓殊然,但副刊的概念应当是:报纸杂志上登载除新闻体裁外的其他体裁的短小精悍的作品和艺术作品的固定版面。但是,辞书上对副刊的概念解释有失偏颇,例如,《辞海》:“报纸上刊登文艺作品或理论文章的固定版面,每天或定期出版,多数有专名。报纸的副刊一般要求与新闻、评论起配合作用。”《新华词典》:“报纸上刊登新闻体裁以外作品的固定版面,如文艺副刊等。因与报纸的主体(即新闻和评论版)既有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故名”。从上述权威的解释看,副刊的概念是不准确的,造成了人们的认识上的混乱,其错误有三:一曰对象上  相似文献   

4.
在报业竞争激烈的今天,版式创新已受到业界人士的普遍重视,版式已成为各家报纸在市场上打拼,争夺人们眼球的重要手段。我们的报纸也在不断地改进版式,寻找适合自己的版式。进入新世纪,新闻传播理念发生了重要变化。即报纸从可读性、必读性到易读性的演进。这种变化必然引起报纸阅读和刊出方式的变化,为适应这种新变化,报纸的设计者必须研究、确定版式设计的新攻略。近几年,《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华西都市报》等一批发行和广告收入居国内报纸领先地位、市场化运作程度较高的报纸不约而同地进行改版,推出了版面总体风格上非常接近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报业市场的发展,千报一面的版面模式正在改变,各大报纸已经有意识地通过版面来彰显品牌,突出个性、品位和理念。作为共青团机关报的《中国青年报》,一直以来沿袭着素雅大方的总体特点,版面活泼、标题善变化、照片幅面大,具有冲击力,体现出共青团机关报独特的个性。2004年6月全面改版以来,通过重新调整和设置,逐渐形成了“庄重而不失活泼、特色鲜明而富于变化”的风格。党报作为主流大报,要起到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不仅要求在内容上引导舆论,版式设计也应当大气磅礴、清利庄重。范敬宜同志任人民日报总编辑时,对《人民日报》的“版面气质…  相似文献   

6.
版式,即报纸版面的式样报界的改版浪潮,版式往往首当其冲。同时,伴随版面设计作为纸质媒体表现手段——通常所说的争夺眼球——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版式也占据了一个似乎无论怎么重视都不过分的高度。显然,在这种实践氛围中提出“静态版式”的概念,首先要梳理的是——静态版式何以可能静态版式何以可能,换言之,“静态版式”的提出,是否有充足而坚实的理论依据。唯物辩证法指出,世界万物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而个体只是一张漫无边际的网中的一个结点。系统论也认为,要完整地考察某个事物,需要将其置放在相  相似文献   

7.
翻开馆藏抗战时期的《新华日报》,摆在我们面前的报纸与其它历史报刊并无两样——“平静”的报头,“平静”的版面,“平静”的广告设计……,一切都与别的馆藏报纸一样的“平静”。然而,这“平静”里却包含了该报独有的而为我们  相似文献   

8.
1935年9月27日,中共中央在榜罗镇召开政治局常委会,决定把长征的落脚点放到陕北。这一重大决策是英明、正确的。然而,有关这一决策形成的原因和经过尚有疑问。疑问的焦点在于这一重大决策是不是由“一张报纸”决定的?为了弄清事实的真象,笔者对此进行了专题调查考证。现就有关的几个问题辨正如下: 一、关于在哈达铺发现国统区报纸的几种说法及对“一张报纸”决定长征脚点的疑问。目前,关于在哈达铺发现国统区报纸的说法有以下三种: 1、没有报纸的名称和数量,只是笼统地说“从报纸上看到”、“感谢国民党的报纸”等。这种说法主要见于《彭德怀自述》和杨成武的《忆长征》等著述中。  相似文献   

9.
改革创新报纸版面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在我国,报纸的改革创新已形成了一种浪潮,报界人士深刻认识到要想在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中取胜,不仅要在新闻本身的质量上下功夫,还必须高度重视报纸的“第一眼效应”——版面,即想方设法把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增强版面的吸引力。因此,许多报纸都在标题、图片、色彩、图版、版式等版面因素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取得了很好的读者视觉效应,刺激了读者的阅读欲望,扩大了报纸的发行。  相似文献   

10.
时下,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了,阅报时间也相对缩短,一张报纸读者究竟能否看下去,给读者第一印象的就是这张报纸的版面。因为报纸的表现力如何,决定着报纸对读者视觉的吸引程度。版面是报纸的一张门脸,不仅反映编辑的思想水平、业务素质和艺术风格,而且关系到这张报纸的整体形象优秀  相似文献   

11.
入世、迎接十六大、筹备2008年奥运会……历史性事件接踵而来,我们的时代在前进。各行各业都在话创新,报纸也不例外、以《无锡日报》占据“半壁江山”的专版为例,除开办多年的“太湖副刊”之外,几乎全部改造一新,或转轨变型,或另起炉灶。面对新风扑面的21世纪,报纸专版正在探索如何“与时俱进”。如何看待专版谈起专版,业内人士总是众说纷纭。尤其是在报纸改版期间,鲜明的观点更是咄咄逼人。有的说:报纸是新闻纸,应以新闻版为主,专版应当压缩。专版可以摘摘编编,不要对它要求过高,更不要多花人力、财力。而另外有人认为:新闻招客,专版留客。在“硬新闻”过少、“软新闻”过多的环境里,办好专版对一张报纸来说至关重要。其实,任何夸大或贬低专版作用的言语都是没有意义的。新闻版与专版恰似一部车的两个车轮,一个前轮、一个后轮,缺一不可,没有新闻版,一张报纸就没有冲击力,炸不开市场,抢不到读者的“眼球”。同样,假如没有专版,一张报纸就没有亲和力,单一刊登新闻的报纸让人难回味,更谈不上珍藏。时下已进入厚  相似文献   

12.
走进牡丹江市东安区长安街道的社区,经常会看到党员和居民们传看着一张自办的小报《长安采风》.这张报纸虽然版面不多,印刷也不精美,但内容却丰富多彩:有政策法规、工作动态、社区工作、支部生活、老人聊天屋、青少年园地、文艺百花园、名言警句等许多板块.  相似文献   

13.
翻开馆藏抗战时期的《新华日报》,摆在我们面前的报纸与其他历史报刊并无两样——“平静”的报头,“平静” 的版面,“平静’”的广告设计……,一切都与别的馆藏报纸一样的“平静”.然而,这“平静”里却包含了该报独有的而为我们今天所看不见的血与火的艰难奋斗.它诞生在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的武汉,又在日寇隆隆炮声逼进武汉的危急情况下迁到了重庆.本文拟对《新华日报》作一简介,并着重从该报由汉迁渝之艰辛这一侧面,来透视它的血与火的奋斗历程,从中认识它所蕴含的革命传统教育的深刻意义.《新华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唯一一张全国性党报.它1938年1月11日创刊于武汉,1947年2月28日终刊于重庆,共历经9年1个月零18天.  相似文献   

14.
一张报纸的信息容量是有限的,一张地州市报纸的容量更是有限。如何在有限的版面应用新闻照片来传播更多、更好、更快的信息,让新闻照片在报纸上唱主角,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5.
办报人都知道读者是“上帝”。因为没有广大读者的关心和支持,是很难办好一张报纸的。认真听取读者的意见、建议,博采广议,对办好一张报纸很有益处。笔者认为,在这方面《呼和浩特晚报》做得较好。2003年1月20日《呼和  相似文献   

16.
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为各级党报的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坚持得好,我们的新闻宣传就有生机和活力;把握得好,我们的新闻事业就能得到群众的关心和支持;落实得好,我们的报纸就能赢得读者和市场。九江日报始终把“三贴近”原则作为提高报纸质量,坚持新闻改革的行动指南,提出把版面让给基层,将笔尖对准群众,在以往改革的基础上,今年对一版又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得到了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和市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一、坚持“三贴近”,把版面让给基层坚持“三贴近”原则,对地市一级党报而言说起…  相似文献   

17.
1 龙岩县城。杂乱的街道上几名脏兮兮的报童在高声叫卖报纸:“卖报、卖报、《星光报》、《闽西日报》……”2 “悦来”酒楼。“来,买一份报。”范老板丢几枚铜板在柜台上,报童给他递上了一张报纸。“闽西共匪已被肃清.共匪头目邱某被击毙,委员长南京发来贺电,本邑军民不日将召开祝捷大会……”  相似文献   

18.
上个世纪30年代初,邓小平战斗在赣南、闽西中央苏区。由于他坚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而受到王明错误路线的排挤,被诬为“江西罗明路线的创造者”、“反党的派别和小组织的领袖”而遭到反复的批判。一度被撤销领导职务,下放劳动“改造”。后来,邓小平又被调到红军总政治部任代理秘书长,并担任红军总政治部的机关报《红星报》的主编。从1933年8月至1934年9月,在邓小平任主编期间,《红星报》出版了66期,版式也由油印改为四开铅印,并重新编了号。除了一名助手外,邓小平既要写稿件,又要编排版面,还要负责校对。这份办得很有特色的报纸,栏目众多,内容丰富。辟有“列宁室”、“军  相似文献   

19.
读者评刊     
贵刊有五个突出特点《当代贵州》2006年第一、二期体现了很强的创新意识,笔者认为有五个特点:一、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二、进一步体现了党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特色, 紧紧围绕中央的重大决策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重心开展报道;三、报道面更广,信息量更大,尤其是还增加了综合副刊内容;四、知识性、趣味性更强,如“战略与管理”、“学习时空”等栏目都体现了很强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五、版式更加美观大方,体现了较高的审美情趣。《贵州交通》杂志责任编辑肖静  相似文献   

20.
1995年2月下旬,在原闽浙线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江西横峰,发现了一张闽斯陆省苏维埃政府机关报《工农报》,该报长58厘米,宽42厘米,相当于现在党报版面的大小。这张报纸虽然经过64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仍保存完好,连它的复印件也无一字模糊。人们可以从这张报纸了解到,该报至少开设了以下六个栏目:社论;苏区要闻;红报;红军捷报;国内要闻;突击队。该报的左上角注明:第六十六期,每三天出版一次。结合这张报纸顶头栏目线上的出版日期为一九三三年四.)4.月三十日,我们可以推算出该报创办于一九三二年九月中旬。《工农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