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什么叫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系指劳动产品为交换而生产,各个生产部门通过商品交换联系起来的经济。就是指直接以交换劳动产品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什么社会主义社会必然存在、而且在一定时期内还必须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呢?这主要是由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存在着部分个体劳动者所有制。以及由此产生的按劳分配制度和物质利益原  相似文献   

2.
三、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作用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规律,社会主义社会既然还存在商品生产,也就存在价值规律。按照马克思的经典定义,价值规律就是“只有社会必要劳动的量,或生产一个使用价值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换句话说,就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个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的量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这是前年的事情。某日,一位青年朋友同我聊天。他说:“老曹,现在做人都要学会推销自我。”那时候,我还是第一次听到“推销自我”这个说法,不禁茫然:噢,人成了商品啦? “推销”的概念,总是和商品联系在一起的。为自己消费而生产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用不着推销。凡属商品,都要出卖,都要推销。如今的人难道是需要“推销自我”的商品吗?  相似文献   

4.
有的同志说,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相互关系应该是一种互助互利的关系,而且互助要以互利为条件。如果社会主义生产中的互助不是以互利为条件,这种互助合作是难以持久的。“互利”是社会主义社会人们相互关系的本质特征。有的同志则认为,“互利”并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人们相互关系的本质特征。因为“互利”是商品生产及由此决定的商品等价交换的基奉特征,而不是任何社会生产中人们相互关系的本质特征。商品生产存在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然而它并不反映不同的社会关系的特性,所以由商品等价交换所决定的“互利”,并不体现上述社会生产中人们相互关系的本质特征。在社会主义社会,只有劳动者平等的同志式的合  相似文献   

5.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面临新时代的挑战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吸收了古典经济学价值论基础上创立的系统、严谨的劳动价值学说 ,是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理论中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它在人类发展史和经济学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建立在商品生产、市场经济条件下 ,关于商品生产、实现、分配等规律的科学理论。该理论认为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只有劳动产品才有价值可言 ,“劳动创造价值” ;劳动量决定价值量 ;劳动量是以劳动时间特别是所谓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度量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  相似文献   

6.
蔡庆悦 《前线》2014,(2):76-80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br〉 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发达的、普遍的商品生产,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细胞形式,因此,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要从商品开始。  相似文献   

7.
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市场,逐步完善市场体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七五”计划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商品生产的发展必然要促导商品市场的发展。我们所说的商品市场,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狭义市场概念,而是社会主义的统一大市场。随着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市场的含义远远超出了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为我们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开拓了认识的新境界。 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既有共性又有区别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作为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可称之为劳动一般,就这个一般性来说的确不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差别,它是不同社会形态下人类活动所共有的。“但是,另一方面,生产劳动的概念缩小了。资本主义生产不仅是商品的生产,它实质上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因此,工人单是进行生产已经不够了。他必须生产剩余价值。只有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或者为资本的自行增殖服务的工人,才是生产工人。……因此,生产工人的概念决不只包含活动和效果之间的关系,工人和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包含一种特殊社会的、历史地产生的生产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56页)用马克思的观点来  相似文献   

9.
从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马克思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 ,对于说明现实和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 ,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在深化认识“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成反比”原理的基础上 ,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单位商品价值、与同一劳动时间创造的新价值、与同一期生产商品的价值总量的关系 ,以及科技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重要作用等 ,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0.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在中央文件中出现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劳动力市场”的提法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就成为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有的同志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产品是商品,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也应该是商品。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主要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如果劳动力不是商品,市场机制就不能对劳动力的配置发挥应有的作用,就意味着劳动、就业、分配领域不存在商品经济关系,这显然与市场经济的性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认为“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①,并且也不再需要货币。因为,商品生产的产生和存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存在不同的所有制。然而,社会主义社会虽然有社会分工,但私有制被消除,社会只剩下单一的所有制,商品生产自然不再存在。“交换粮食,对生产实行严格的监督和统计,这就是社会主义的开端”②。想比较快地取消商品和货币,代之以产品交换。但列宁很快认识到:商业是千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必须使我们的商品交换的轮子正常地转动起来”。③因此,从1921年…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说明为什么只有劳动才“创造”价值,生产资料的价值会“转移”到商品中去,却不能“创造”新价值,要先弄明白到底价值是什么,劳动“创造”价值究竟是怎么回事。一些人停留在从字面意义上理解马克思的一些形象化的比喻,把通俗的比喻径直当作科学的界说,认定价值就是“包含”在商品中的“凝结”(或“结晶”、“物化”)起来的劳动。劳动创造价值,就是把劳动“凝结”到商品里去。这种理解很不确切,不仅引出一些难以说清的问题,增加了学习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的困难,而且给反对这个学  相似文献   

13.
知识价值的再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德文 《求实》2000,(3):22-23
一、知识价值的含义界定一个新概念的含义 ,是引入新概念论述问题的前提。我在1986年发表于《求实》第4期的文章———《机器人与知识的价值》中 (以下简称“原文”)已从经济学角度讲了知识价值的概念 :知识价值指的是知识产品的价值 ,即知识生产中所凝结的人的劳动。它说明了我们所讲的知识价值 ,跟西方某些学者的所谓“知识价值论”中的概念有着原则区别。他们把知识看作是独立于人之外的“物” ,提出“必须创造一种知识价值理论来代替劳动价值理论。在信息经济社会里 ,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 ,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① ,这实质上是企图否…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制度下为什么还要保存商品生产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商品生产是为了交换而进行的生产,这是许多种生产方式所共有的现象。商品生产萌芽于原始公社制度末期,在奴隶占有制社会和封建主义社会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便占完全统治地位。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也还在一定范围内保存着商品  相似文献   

15.
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写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第三版,在十月间出版了。中译本还没有出版。教科书的第二十八章“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货币”共分四节: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的必要性及其特点;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货币及其职能;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作用的性质。这里介绍的是第一和第四两节的主要论点,这些论点对于我们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价值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社会联系的体现从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来看,商品生产只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在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基础上产生的。商品生产的内在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要实现为社会劳动,必须经过交换。在交换中,交换双方舍去了彼此劳动的各不相同的具体形态,只把彼此的劳动当作同一的无差别的抽象的人类劳动而互相比较。这样,具体劳动的抽象化,是在亿万次重复进行的交换实践中,由商品生产者自行完成的。马克思提出“抽象劳动”这一范畴不过是对亿万次重复的交换实践中发生的事情所作的理论概括。在  相似文献   

17.
对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认识,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要充分利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等经济范畴,来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当然,他的某些看法也有偏差,并非完全正确.一、商品生产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1、商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即通过买卖彼此发生的经济联系或关系.商品是个历史范畴,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分工是商品生产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或基础,的生产资料与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制者则是商品生产产生和存在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预言:在公有制条件下,鲁滨逊在孤岛上进行的那种为满足自己各种需要的有计划生产,将在全社会范围内重演,未来社会将进行“劳动时间的社会的有计划分配”,商品关系及商品拜物教将消亡,(《资本沦》1卷第95—96页)。恩格斯也说过:“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马恩选集》第3卷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先进文化,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必须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一、文化产业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新的经济增长点首先,文化产品生产和文化服务是一种经济行为,具有商品的属性。人类社会生产分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两大类。这两种生产在现代社会都是社会化商品生产。文化产品的生产经营和文化服务既属于精神生产的范畴,又属于物质生产的范畴。因为多数文化产…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社会本质上是“自主劳动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劳本市场经济” 认识劳动力在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下所采取的经济形式,必须认识社会主义的经济本质。 劳动,是一个古老而又喝着“圣水”的永生范畴。马克思指出:劳动是社会围绕转动的“太阳”,劳动者是社会和生产劳动过程中的主体。而在漫长的私有制社会里,普照之光不是劳动这轮“太阳”,而是偷借太阳之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