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其实我和大家一样,只是团场一名普通的职工,如果说我致富有什么诀窍的话,那就是我找到了一把开启致富之门的金钥匙——科技!"这是二师三十四团九连"致富明星"刘金枝的致富心得。2003年,刘金枝和丈夫从河南老家来到三十四团。那时团场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差;风沙大、住房简陋、交通不便。很多从内地来该团"淘金"的职工,都因为不适应这里艰苦的生活环境而选择离开。生性要强的刘金枝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  相似文献   

2.
正最近,一师在三团开展的年度"优秀职工"评选中,有12名"红枣状元"、"核桃皇后"和"道德模范"入选,他们成了职工群众提升自身素质、迅速实现多元增收致富的榜样和示范。"核桃皇后"易红霞,是三团良繁站的一名女职工,2002年,她家承包了56亩当时无人问律的核桃园子。10年间,经过科学管理和辛勤努力,核桃亩产量由原来的100-200多公斤,达到近几年的亩产400余公斤亩产值近2万元,年收入象"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  相似文献   

3.
正十二师一○四团六连的程兴琼,是一位普通的职工,她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走出了一条多元致富之路,带领职工增收致富,多次被一○四团评为"优秀科技示范户"和"致富带头人",2014年5月被兵团评为"职工自主创业典型示范户"。程兴琼夫妻俩在一○四团六连种植桃树20亩,家有4口人,两个子女,女儿已工作,儿子在上高中。2014年家庭纯收入24万元,人均收入6万元。2015年家庭纯收入28.6万  相似文献   

4.
今年,农一师十团三连的职工书屋异常"火"了起来,每天来科技书屋挖掘致富‘金点子’的职工络绎不绝。近年来,十团不断加大农业连队文化阵地基础设施投入,先后投资100多万元,为基层连队修建综合活  相似文献   

5.
《兵团工运》2023,(1):22-23
<正>在2018年二二一团十佳致富能手中,出现了一位“70后”普通职工的身影,先后改进嫁接西瓜育苗技术革新六项、种植技术攻关三项、取得亩产8吨以上。他就是四连职工郭振法。2000年,这个来自河南濮阳的农民自愿报名来到兵团二二一团工作。转眼20年,他从一个不懂技术的外来劳务工,成长为技术能手、创新能手,从普通的一线职工,成长为优秀共产党员和连队“帮农”专业合作社领办人,并先后获得团先进生产者、十佳致富能手、优秀党员和十二师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6.
华丽的转身     
<正>一个普普通通的女职工,一个沉默寡言、吃苦耐劳的致富能手,5年来,以超前的思维、创新的观念,带头发展畜牧养殖、为自己也为职工闯出了一条致富的路子,成为农二师三十团远近闻名的致富女状元。她,就是兵团农二师三十团二连的王文碧。沿着三十团二连的营区公路往前走,映入眼帘的是一  相似文献   

7.
<正>在一师六团无人不知"施俊英"这个个子不高,说话特温柔的中年妇女。她是该团二连一名普通的苹果种植职工,却让人无不竖起大拇指;她是果园高产明星,致富女能人,更是该团首家进入创业园的企业女带头人。◇大胆创业◇2013年,团党委通过政策引领和扶持,鼓励职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种养结合、产供销一条龙走多元增收道路,一时间到团创业园办企业、合作社的能人络绎不绝。二连女职工施俊英就是其中一个。面对团里免费提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二师二十四团工会紧紧围绕"致富职工群众"的工作目标,鼓励职工多元增收,通过发展高效种植、特色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办工厂、建大棚、跑运输、兴餐饮服务等,使该团职工从以往长期依赖大田种植中走了出来,多元增收撑起了职工致富的半壁江山……农业种植突出特色高效"我从四川来二十四团20年了,  相似文献   

9.
《兵团工运》2011,(9):3
<正>李春霞,农十二师一○四团九连职工。她善于学习、勤劳致富,通过科学种田,在农业生产一线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成为团、连有名的致富能手和致富带头人。2008年,荣获全国农村妇女"双学双比"致富女能手称号;2009年,荣获兵团"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称号;2010年,荣获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0年,被授予自治区劳动模范称号。  相似文献   

10.
正美丽的博斯腾湖畔,一名普通的复员军人立足市场带头养猪致富的事迹在二师二十五团广大职工中热传。职工群众无不为他在市场大潮中劈波斩浪、勇立潮头的执著坚韧精神所感动,更对他致富不忘群众、乐助职工困难的情怀所折服。职工群众说,当过兵的人就是不一样,志向远大,敢想敢干,乐于助人。他就是"八零后"退伍军人丁磊。1999年,高中毕业后的丁磊参军入伍。在部队,丁磊刻苦训练、努力学习,  相似文献   

11.
<正>连队干部说,她是一个好职工;连队职工说,她是一个好党员。她,就是农十师一八三团八连职工张丽华。张丽华是团场成长起来的军垦第二代,不仅是团场家喻户晓的致富能手,而且被公认为团场妇女的学习标兵。她用辛勤和汗水换来了收获,用真诚和奉献赢得了赞誉。2006年获得兵团屯垦戍边劳动奖章和兵团、师"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2009年,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敢吃"螃蟹"不畏难在一八三团,张丽华是运用新技术种植甜菜的第一人。张丽华最初承包的土地位于连队南干灌渠下游,是团场周边典型的"戈壁地",没有人愿意承包。2001年,张丽华率先承包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农二师二十九团工会为提高职工素质,增加职工的收入,因地制宜地开展实用技能培训,使一大批致富能人脱颖而出,成为了致富路上的"领头雁"。该团工会采取三项措施强化职工的技能培训。一是强化教育  相似文献   

13.
正二师二二三团园二连有一位普通的维吾尔族职工,多年来与各民族职工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在他的影响下,这个连队的汉族职工帮助少数民族职工发展种植业林果业,少数民族职工帮助汉族职工发展畜牧业,各民族职工之间互相帮助,共同发展。1980年参加工作的吐洪·吾守,30多年来亲眼目睹了连队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家的收入也年年上台阶,他还在团部购买了一套楼房,自己多次被团连评为"五好职工"、"先进生产者"、"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等。在走上致富和获得荣誉的同时,他越来越感觉  相似文献   

14.
<正>在二师三十三团十六连,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文化、爱科学、善经营、懂管理、敢闯敢干,在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深加工、劳务输出的过程中率先致富,并带动连队职工共同致富。他们根植于连队,创业于连队,致富于连队,对职工的示范作用大,带动效果好,已然成为连队里的致富"急先锋",职工致富路上的"领头雁"。棉田里的"领头雁"2009年,王富井从河南老家来到三十三团十六连承包了100亩棉田,连续5年棉花单产突破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农二师二十二团工会在全团职工中开展了"和谐小康家庭"、"技术能手"和"先进生产(工作)者"评选活动。在此项评选活动中,团工会通过评选,调整和激发了广大职工群众的工作积极性,营造了职工科学致富好技能和模范带动好效绩的良好  相似文献   

16.
正20年前,为了生计,24岁的陈小明怀着种地养家的生活愿望,带着新婚妻子张菊兰从甘肃老家来到兵团,慕名走进了十师一八三团十二连,连队平坦宽阔,阡陌纵横的土地坚定了他的选择,这个举目无亲的青年汉子从此与兵团连队结缘,一待就是20年。20年里,他从一个普通的职工,成长为连队有名的致富能手;从一个致富能手,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从一名共产党员,成长为一位备受职工信赖的连队干部。20年里,他秉持勤劳耿  相似文献   

17.
信息荟萃     
正一师二团工会近日举办了职工读书交流活动。(徐桂森)一师二团工会近日举办了有20多名选手参赛的职工技能比武活动。(徐桂森)一师三团工会、妇联近日联合举办了"中国梦·劳动美"致富带头人演讲会。(刘瑛)一师三团工会近日为6名大病职工送去了1.2万元的困难救助款。(刘朝江刘家华)一师三团工会近日筹资近10万元表彰奖励了7个田管优胜单位。(刘朝江刘家华)一师四团工会、妇联近日开展了慰问少年儿童活动。(张万成)  相似文献   

18.
<正>6月2日,在八师一四三团十九连哈萨克职工努尔兰的果园里,藏族职工阿英得给努尔兰讲解管理葡萄知识。三连哈萨克族职工达力肯激动地说,我们哈萨克族以游牧为生,不太会种地、种菜,是汉族邻居们上门积极主动传授技术,才有了今年的好收成。他感慨地说:"我们各民族生活在一起,都是一家人,民族团结,是致富的基础。"在这个团,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一四三团31556名各民族成员之间亲如一家,建设着美好家园,谱写了一曲曲动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以来,农九师一六三团南区三连工会多管齐下狠抓职工素质工程,为职工致富增收搭建平台。一是通过广播、职工大会、电教、黑板报、职工书屋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二是采取选送职工参加团科技之冬和各类培训班加强学习;三是连自办培训班,以会代训,并根据不同季节,组织职工学习;四是  相似文献   

20.
今年,二师二十四团工会着重开展"四项"活动,增加职工收入,即抢抓机遇,拓宽职工致富渠道;抓劳动竞赛,调动职工科技种田的积极性;抓职工培训,提高职工科技种田的能力;抓扶贫帮困,尽快使贫困职工脱贫致富。抢抓机遇,拓宽致富渠道。该团工会积极引导,大力扶持职工发展规模养殖,发展个体经营加工,多渠道增加收入。开展劳动竞赛调动职工科技兴农的积极性,调整产业结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