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举报线索是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主要来源,管理好举报线索直接关系到检察机关取信于民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下面笔者就线索管理的几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1、统一管理不同于统一受理。统一管理是指人民检察院收到的举报材料一律归口由举报中心管理。举报中心是检察机关管理举报线索的职能部门,群众的来信来访和上级有关部门批转的举报线索,都应由其管理。统一管理不是统一受理。由于种种原因,检察机关的其他业务部门和检察长也经常收到举报信件和接待举报人员,也要受理举报线索,对这部分举报线索,要在严格保密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审查举报线索探析王明喜全国检察机关举报中心普遍建立后的三年中,共收到举报线索110万件;检察机关查处的贪污贿赂案件总量相当于1982—1988年七年的总和;其中64%的贪污贿赂大案要案源于举报。事实证明,举报制度已成为检察机关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桥...  相似文献   

3.
检察机关举报中心普遍建立后的三年中,共收到举报线索110万件;检察机关查处的贪污贿赂案件总量相当于1982—1988年七年的总和;其中64%的贪污贿赂大案要案源于举报。事实证明,举报制度已成为检察机关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成为检察机关查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来源的主渠道,它的建立为检察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要保持反贪污贿赂斗争的良好势头,正确处理举报  相似文献   

4.
《中国检察官》2008,(3):77-78
自2003年初至2007年底.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群众各类首次举报线索100余万件,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的线索来源有70%是由群众举报。  相似文献   

5.
贺冷松 《法制与社会》2012,(11):265+267
举报线索初核工作是检察机关将自侦部门侦查职务犯罪线索关口前移,由举报中心对部分举报线索进行初步核实的一项检察工作,初核工作的扎实开展一方面发挥了举报中心审查线索的工作职能,另一方面有效避免了检察机关侦查资源的浪费.笔者结合实际,总结、分析近几年举报初核工作开展情况,对检察机关如何开展好此项工作提出了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6.
刘於炜 《法制与社会》2013,(28):218-218,229
举报是群众向检察机关反映情况的重要途径,作为检察机关“线索管理中·心”的举报部门应对各类举报线索进行准确分类和分析,严把“五关”,强化举报线索的管理工作,为查办职务犯罪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一、通过开展群众举报工作,揭露腐败现象,广辟案源渠道。依靠和发动群众揭露和举报国家工作人员中的腐败现象,是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环节。自1988年检察机关建立举报中心以来,各地检察机关受理了大量的群众举报线索,有效地推动了反腐败斗争的开展,证明了这种集群众民主监督和专门机关法律监督于一身的检察机关举报机构,是反腐败斗争的成功之举。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近两年来,群众的举报热情有所降温,举报线索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部分基层检察院削弱了举报工作,人员减少,有的甚至“有庙无神”,对举报线索查办不力,群众看不到满意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民群众举报的积极性,这应该说是当前腐败分子肆虐的原因之一。因此,进一步加强和重视群众举报,健全举报机构,认真负责地查办举报线索,激发群众举报的积极性,是当前检察机关在反腐斗争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检察机关开展举报工作以来,各单位和人民群众举报的贪污贿赂、侵权渎职等违法犯罪线索日趋增多,对大量的举报线索进行严格的审查分析,发掘有价值的、成案率较高的案件线索,为自侦部门查案服务,是举报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管理好举报线索是直接关系到检察机关取信于民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也直接关系到检察机关的社会形象问题。下面就举报线索的管理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一、举报线索审查协调制度的概念和具体要求 举报线索审查协调制度,是检察机关加强举报线索管理的一项内部制约制度。由主管举报工作的检察长、举报中心、反贪、法纪检察部门负责人、举报中心内勤组成审查协调小组,对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有初查价值或成案可能的举报线索进行审查,确定分流去向的制度。 举报线索审查协调小组应遵守一定的操作规程,逐案抓奸线索的审查、分流、催办、管复等环节,推进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目前,检察机关受理的举报线索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已经受理但外单位或上级检察机关又转来的同一举报信件,即多头举报信件。据统计,今年 1- 7月,四川省某县检察院举报中心共受理各类举报线索 95件,其中属于多头举报的线索有 32件,占受理数的 33. 6%。造成多头举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举报人对案件管辖范围不清楚。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检察机关的案件管辖范围限定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案件,非国家工作人员涉嫌经济犯罪的由公安机关查处。但广大群众对案件具体管辖范围不清楚,认为公安、检察都在办理经济案…  相似文献   

11.
朱立恒 《时代法学》2010,8(1):40-46
尽管举报已经成为检察机关办理腐败案件的主要来源和渠道,但从司法实践来看,我国腐败案件举报制度的实施陷入了困境,主要体现在:打击报复举报人现象屡禁不止;泄密现象严重;举报线索成案率偏低;多头举报现象严重;举报线索得不到及时、妥善的处理等。走出困境,需要加强检察机关举报中心建设;强化举报线索的保密工作;充分保障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严厉惩治打击报复行为;提高举报线索的查处效率;大力开展举报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浅谈举报线索的梳理遴选阚乃忠检察机关开展举报工作以来,单位和群众举报的贪污贿赂、侵权渎职等违法犯罪线索日趋增多。对大量的举报线索,进行审阅分析,梳理遴选,发掘有价值的案件线索,为反贪查案服务,是举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本文试图就此谈...  相似文献   

13.
检察机关受理的职务犯罪案件线索,主要来自群众举报,但因惧怕打击报复等原因,举报人多不署实名,匿名举报现象相当普遍。大量的匿名举报,给检察机关查案带来极大不便,检察机关无法通过找举报人核实案件细节而使不少案件线索不能成案。   在我院,匿名举报数量偏多也一度是反贪侦查人员头痛的问题。但近年来情况有三大改观,一是受理的举报线索数量增多,二是署名举报所占比例增大,三是根据群众举报查案成功率提高。今年 1- 6月,我院受理群众举报贪污贿赂、侵权渎职犯罪线索 195件,其中署名举报 105件,占线索总数的 53. 8%,…  相似文献   

14.
举报线索的分析鉴别王振昌在反贪污贿赂斗争中,如何发挥举报工作的积极作用,除宣传群众举报外.首要的就是处理好举报线索。一、分析举报人的动机和目的,鉴别线索真伪凡是向检察机关举报的人,都有一定的动机和目的,分析举报人的动机和目的,对鉴别线索真伪起着至关重...  相似文献   

15.
根据高检院的要求,各地检察机关相继成立了举报线索审查协调小组,对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有初查价值或成案可能的举报线索实现第二次分流。举报线索的审查协调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其一,有利于规范举报线索管理。举报线索审查协调制度明确举报线索统一归举报中心受理,举报线索须经举报中心审查筛选,提出初步审查意见提交协调小组审查评估。这样做改变了以往其他部门、检察长接受线索不到举报中心登记的现象,也克服了以往举报线索处理一人说了算的随意性。其二,有利于避免业务部门间的冲突。举报线索审查协调小组成员包括各业务部门负责…  相似文献   

16.
王春艳 《法制与社会》2011,(14):56+58-56,58
检察机关反贪部门的侦查工作,理应把各类群众举报作为查办案件的重要方向。但当前工作实践中,由举报信发展而成的案件比例较其他线索来源,有畸低的嫌疑,尤其是公民个人举报线索,这里面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改进初查工作方法,提高举报线索利用率,进一步鼓励群众举报的积极性,是当前检察机关自侦工作需要突破的一大难点.  相似文献   

17.
举报线索的初核(查)是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重要环节,对检察机关能否掌握办案工作的主动权、提高查办职务犯罪案件成案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996年高检院下发的《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第二十九条明确了举报中心对举报线索的“初查”权,2009年高检院修订后的《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第三十条将举报中心的“初查”权改为了“初核”权。为了规范和完善举报线索的初核与初查,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二者加以明确区分。  相似文献   

18.
群众举报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为检察机关提供查办贪贿案件线索的主要渠道。近年来,随着惩治职务犯罪力度的不断加大和举报宣传工作的深入开展,一群众举报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就目前举报的情况来看,匿名举报与实名举报相比则占大多数。笔者就临渭区检察院近五年来受理群众举报线索1066件(次)的情况进行分析,其中实名举报349件(次),占举报数的33%,  相似文献   

19.
举报线索是检察机关打击职务犯罪的前提和基础,检察机关举报中心应充分发挥线索管理职责,统一线索管理平台,加强线索审查、评估、初核和分流等环节的机制创新和改革,逐步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今年2月召开的全国检察机关第四次举报工作会议决定,今后检察机关将在全国实现举报线索网络化管理,利用网络分流举报线索、管理举报线索:利用网络监控线索管理、查处情况,实行互相制约,促进工作。我们河西区检察院从2003年开始对举报线索实行网络化管理,经过五年来的反复探索和不断改进,不仅促进了职务犯罪的查处,提升了对举报线索的规范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