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江泽民第一次提出了“政治发展道路”命题,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科学的新概念,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概念的形成。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实践的探索,经过了历史起点、探索形成和发展创新三个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确立,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政治文明建设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2.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的思想奠定了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理论基石李云鹏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集中体现了他的新社会主义观。这一新社会主义观引导中国社会主义越过传统模式进入“第二次革命”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当代中国这一新的社会主义观...  相似文献   

3.
社会意识形态在漫长的形成和发展中,往往都经历社会发展的“常态”与“非常态”的发展过程。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建设,无论是从外部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是中国内部社会主义的发展来分析,已进入了一个“常态”发展阶段。与19世纪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外部和内部环境、20世纪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世界环境不同,当代社会主义不仅面对着资本主义的常态化发展,而且面对着自身的常态化发展。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建设,必须正视这些方面的“常态”内容,充分吸收这些常态化的制度建设、社会建设的成果,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基础和根基。当代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取得的成果———科学发展观正是以此为基点的建设性收获。  相似文献   

4.
在进入新世纪的重要时刻 ,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 ,并强调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以德治国”这是我国社会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 ,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 ,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认真领会“以德治国”方略 ,对于我们更加自觉地加强各级党政干部从政道德建设 ,提高执政党的水平 ,巩固执政党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晚年着眼于俄国农村公社的现实,提出了“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的伟大设想,发展和完善了唯物史观。长期以来,学术界就“卡夫丁峡谷”问题进行了激烈争论,但问题本身并没有因此而消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当代形态社会主义”的现实性出场,在实践上佐证了马克思的科学判断。重新解构“卡夫丁峡谷”问题,正确厘清“问题”的自身价值,对于正确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梦”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而提出的伟大梦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梦”提供重大战略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明确实现中国梦的“两个百年”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需要坚持、完善和发展的具体制度形式。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的关系,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发展的、分阶段的。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从党的十六大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中共中央提出的以科学发展观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科学判断,是这一阶段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8.
向翔 《社会主义论坛》2001,(1):13-14,17
1956年,中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自那以后,中国的社会主义经过22年的曲折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出现许多问题,其中包括“文化大革命”那样长达10之久的内乱。“文化大革命”结束时,中国的社会主义遭到极大困难,国民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经过一场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得以召开,中国的社会主义选择了一条改革开放的新道路。正是这条新道路,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焕发出蓬勃生机,展现出光辉的前景和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进入WTO ,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 ,国家要兴旺 ,民族要生存 ,教育就要发展。教育界应“以法治校” ,“以德育人” ,营造校园文明环境 ,培养适应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 ,以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0.
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态度观和社会主义实践观,构成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三观”。这密不可分而又各有侧重的三大观念,解决了“怎样选择中国社会发展道路”、“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三大问题,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 ,将近二十年改革开放过程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表述改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改变引人注目。“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中“不断探索”这一特征慎重而恰当的表述 ,而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和道路已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继往开来、全面推进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最新表述无疑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历程的高屋建瓴的全新概括  相似文献   

12.
《党员生活(武汉)》2009,(5):F0002-F0002
近年来,咸宁市林业局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坚持生态优先、产业并重,发挥特色优势,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生态家园,取得明显成效。全市林业建设进入了“生态明显改善、产业提速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坚定的政治信念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的发展开创了新理念、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桑杰 《青海人大》2007,(5):33-33
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从始至终贯穿了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一主旋律。讲话的核心论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地位和意义作了进一步的概括、阐明和提升。讲话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从这一高度出发,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命名为邓小平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邓小平理论是在世界进入和平、发展历史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它实质上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论。在这一理论旗帜上,写的就是“特色、发展”这四个大字。在当前  相似文献   

16.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宪政之路。首先,确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和“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政原则.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宪政发展奠定了基石;其次,“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提出,进一步扫除了思想障碍,实质上明确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宪政发展之路;再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推动了中国共产党走向现代化、宪政化。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对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作了认真的总结,基本经验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最重要的是系统地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并将其上升为规律性的认识,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实践无止境,对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也永无止境。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现代化的漫漫征途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不论是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还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不论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经济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工作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政治保证。面向新的世纪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是事关大局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什么大局 ?事关发展的大局。世纪之交 ,我们将要全面完成“九五”计划和“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目标 ,以浓墨重彩为20世纪的中国历史写好最后一笔 ;将要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 ,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向第三步战略目标全面推进。能否抓住时机 ,加快发展 ,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 ,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发展是硬道理” ,“用发展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消费观正处于传统“节流”型向现代“开源”型转变过程中,已经进入了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要抓住这一经济社会和价值观念转型的契机,通过社会主义消费观的建设工程,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道德文化水平,改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态势。为此,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扬弃消费主义文化的消极影响,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消费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