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0月16日,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政治系教授、朱拉隆功大学亚洲研究所顾问强·提拉逸博士一行在省社会科学院与我所研究人员座谈。我所原所长陈吕范研究员、所长贺圣达研究员、副所长王士录副研究员和其他研究人员参加了座谈。在座谈中,双方就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亚洲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与我所开展合作研究进行了探讨。强博士在讲话中,感谢我所对朱拉隆功大学亚洲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工作的支持,并希望进一步加强双方的交流与合作。我所在泰国  相似文献   

2.
4月的昆明,春光明媚、繁花似锦。 在昆明新联宾馆,我又一次见到了强·特拉逸博士。强·特拉逸博士的名字对于我国从事亚洲问题研究的学术机构和学者来说,并不陌生,他是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亚洲研究所所长,泰国著名的国际问题专家。在强博士一行结束在云南大理地区的学术考察活动,即将返泰前夕,我拜访了强博士,请他就朱大亚洲研究所的研究情况作一些介绍,并就一些国际问题谈谈看法,说明来意后,强博士高兴地说:“前几次来昆明,时间安排很紧。这次有时间了,没问题,可以多谈谈。”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1989,(4)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亚洲研究所所长强·特拉逸博士应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和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的邀请,于今年8月访问了云南。强博士在云南期间,与我省研究东南亚问题的学者进行座谈,并介绍了泰国政府的对外政策、对柬埔寨问题的立场以及泰中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东南亚研究所加强与外国学者的学术交流,1983年先后接待了三位泰国学者和一位美国学者。 去年4月下旬,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亚洲研究所所长强·特拉逸博士到云南省昆明和西双版纳地区参观访问。在昆时,与东南亚研究所研究人员进行了学术座谈。强博士作了包括泰国“经济”、“政治”和“对外关系”三个专题的学术报告。他从农业、工业和服务行业三方面列举了一些数字,指出泰国从1961年实行第一个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到1981年第四个五年计划完成之时,泰国经济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强博士在肯定泰  相似文献   

5.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亚洲研究所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与服务机构,成立于1967年,系该大学政治系的下属机构。1985年5月10日被正式认可为大学中的一个独立的研究所,其地位相当于大学的系。亚洲研究所的宗旨是:1、促进亚洲学术研究领域的繁荣;2、使泰国民众对亚洲事务产生兴趣;3、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泰国和亚洲其它国家;4、更好地促进对亚洲和世界社会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东南亚》1997,(2)
应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亚洲研究所的邀请,我所陈吕范研究员和朱振明副研究员于5月12日赴泰国出席由该所主办的“经济四角;从泰国和中国的角度透视”研讨会。在这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7.
记泰札记     
《东南亚》1986,(2)
在曼谷会见强·特拉逸博士 1984年9月2日晚上,强·特拉逸博士在曼谷一家酒店设宴招待我们,因为交通阻塞,我们迟到了半小时,出席作陪的有泰华文化界知名人士林光辉、林长茂、张仲木、韩江。 强·特拉逸教授是泰国著名学者,今年50岁,素有“中国通”之称,曾任朱拉隆功大学亚洲研究所所长。听说泰国外交部在制定对华政策时,往往要听取他的意见,除着重研究中国问题外,他对泰美关系、泰日关系以及泰国与邻国的关系亦有研究。  相似文献   

8.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亚洲学院印度支那问题研究学术论文》1981年14期刊登的《柬埔寨—越南的出路还是死路》一文,反映了东盟国家某些学者对越南的观点,也提供了一些材料,由于原文较长,本刊摘登其第三部分,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1989,(2)
关于泰族起源问题,百多年来一直是国际学术界激烈争论的问题,在泰国的影响尤为深远。云南历史上的南诏大理国是否为泰族建立,长期以来也是中泰两国学者探讨的重大学术课题。为此,朱拉隆功大学亚洲研究所所长强·特拉逸教授于1986年提议与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联合研究“泰国的起源:是南诏还是素可泰?”的课题。双方组成各有五人参加的联合研究课题组。1988年4月7日至17日,强·特拉逸教授率领的泰方课题组到云南大理州的巍山、剑川、大理等地考察了南诏的古城遗址、石窟及重要的文物古迹。  相似文献   

10.
亚洲研究学院 (TheInstituteofAsianStudies,简称LAS)成立于 1967年 ,是一个跨学科国际问题研究组织。建立初期 ,它是泰国著名的国立朱拉隆功大学 (Chula longkornUniversity)政治学系的附属研究机构。 70年代末 ,其不断发展 ,1985年 5月10日正成为朱大独立的学院。亚洲研究学院的宗旨为 :促进亚洲研究领域的学术研究 ;树立泰国国内外民众对亚洲事务的兴趣 ;增进泰国与其他亚洲国家的相互了解 ;发展亚洲社会间以及亚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关系。学院院长为素扎日他那拉肃 (Withaya…  相似文献   

11.
第七届国际亚洲历史学者会议在泰国政府的支持下,由朱拉隆功大学主办,于1977年8月22日至26日在泰国首都曼谷召开。研究东南亚史的学会国际亚洲历史学者会议(英语简称为IAHA,全称为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Historians of Asia)是一个国际学会,该学会自从1960年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召开第一届  相似文献   

12.
《东南亚》1989,(4)
云南省东南亚研究所《东南亚》1989年第一期刊登了泰国学者瓦拉帕·多他纳佳贤先生的一篇文章,《亚洲第五个新兴工业化国家》。文中分析了泰国在成为亚洲地区第五个新兴工业化国家之前所需要克服的障碍。 作者对这篇文章的一些见解有不同的看法,现提出来,以资商榷。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政治系国际安全研究院安全问题研究所所长素空攀·帕立巴教授于1985年7月撰写的。本文较客观地反映了当前有关国家对柬埔寨问题的看法,对我们进一步了解上述国家在围绕柬埔寨问题上展开的斗争及各自的考虑不无裨益。现摘译如下,以飨读者。本文小标题为译者所加。  相似文献   

14.
《东南亚》1984,(4)
一九八四年八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朱拉隆功大学和泰国其他九所大学在曼谷召开了“泰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学者分别来自二十四个国家和地区,约五百人。除中国外,这些国家和地区是:加拿大、丹麦、法国、西德、荷兰、印度、香港、日本、南朝鲜、马来西亚、斯里兰卡、挪威、瑞典、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巴布亚新几内亚、美国、英国、越南、新西兰和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15.
访泰札记     
“泰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曼谷召开 1984年8月22日至24日,朱拉隆功大学和泰国其他九所大学在曼谷国宾大酒店召开了“泰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学者分别来自二十四个国家和地区,共约五百人。除中国外,这些国家和地区有:加拿大、丹麦、法国、西德、荷兰、印度、香港、印尼、日本、南朝鲜、马来西亚、斯里兰卡、菲律宾、缅甸、巴布亚新几内亚、美国、英国、越南、澳大利亚、新西兰、挪威、瑞典和新加坡。  相似文献   

16.
泰国,是接受印支难民最早、暂居人数最多的国家,又是印支难民去第三国定居的最大的中转站。10多年来,泰国政府和人民从人道主义出发,克服了种种困难,为安置百万以上的印支难民做了大量的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就印支难民在泰国的概况、泰国政府对印支难民的政策、印支难民问题对泰国的影响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越南以及印支半岛上的其它两国柬埔寨和老挝,是亚洲最后一块尚未得到开发的市场。西方国家、东盟国家、亚洲“四小”早已垂涎三尺,只不过是暂时为柬埔寨问题所障碍而未能大举进军而已。泰国总理差猜去年初走马上任之时,就提出要尽快把印支战场变为市场。随着国际局势的缓和,中苏关系的改善,柬问题走上政治解决的进程,越南也适时调整了对外政策。特别是1988年12月越共六大召开后,以改革著称的阮文灵出任总书记以来,加  相似文献   

18.
泰国现任总理差猜·春哈旺是泰国自1976年以来第一位民选总理,他在1988年8月上台之后,极力促进泰国与印支三国——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的经济关系。他发出豪言,要“变印支战场为商场”。他这一大胆而有远见的政策主张,标志着泰国与印支国家的经贸关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对今后中南半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区域稳定以及泰国国  相似文献   

19.
泰国华侨社会的特点和各种华侨帮派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序言1975年9月28日,即在我们将去泰国访问的前夕,泰国华文报《中华日报》发表了朱拉隆功大学政治学院“中国问题研究学会”的研究报告及讨论会纪要,简要地提出了泰国华侨(或华裔泰人)现在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本文先介绍这一报告的要点,并略加分析,作为探讨泰国华侨社会特点和各种华侨帮派形式问题的主要线索。  相似文献   

20.
关于朱拉隆功改革的指导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泰国曼谷王朝五世王朱拉隆功(1868——1910年在位)改革,是对泰国近现代史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60年代以来,朱拉隆功改革一直是国外泰国史研究中的热门课题。近几年来,我国学者也很重视朱拉隆功改革,若干论著对改革作了值得引起重视的高度评价。笔者认为应该重视对朱拉隆功改革的研究,因为朱拉隆功改革不仅在泰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也是近代亚洲史上一个比较独特的改革运动——专制君主领导的改革取得成功的例子。它与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和亚洲许多国家的改革运动属于不同的类型。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