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基本主题之一。作为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不管是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还是马尔库塞,他们都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大众文化给予了激烈的批判和否定。对于中国当下大众文化的泛滥、消费主义的盛行以及人的单向度化越来越严重,人们也越来越感到不安和担忧。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对于我们反思当下中国文化的问题,探索中国文化健康发展的道路,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国学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静 《学理论》2010,(25):282-282,291
近年来,"国学热"迅速升温,不仅在学术界、大众文化中掀起了一股热潮,更激发了大学生的热情。大学生对国学热潮持何种态度,如何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要着重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大众文化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最富特征的理论之一。法兰克福学派在不同时期对肯定文化、大众文化和文化工业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批判,透过大众化和通俗化的表面现象揭示了大众文化的商品化、齐一性和强制性的根本特征及其危害。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有明显的局限和缺陷的,但同时对我们也有现实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该不该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上,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完全持怀疑否定的态度和观点。他们之所以持怀疑否定的态度和观点,就其思想根源来说,就在于没有牢固树立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而坚持了主观唯心论和历史唯心论的观点。因此,我们应当对他们怀疑否定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根源,作一番深刻的剖析。一、关于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的论争,源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同历史唯心论的尖锐对立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20,(12)
20世纪30年代,随着德国纳粹党的上台以及美国资本主义的兴盛,作为法兰克福学派重要代表人物的霍克海默和阿多诺逐渐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大众文化的本质,并对其展开了批判。本文是针对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而展开的探究,首先对其理论的产生背景和主要观点进行了介绍;其次揭示了其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积极意义和不足之处;最后其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虽然存在一定的弊端和不足,但仍对当代中国无论是国家、民众还是学者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4,(34)
霍克海默的技术理性批判思想在他与阿道尔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而他的技术理性批判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技术理性的实质是工具理性;启蒙精神成为新的神话;科学技术成为意识形态。他的思想虽然存在一些缺陷,但是仍对法兰克福学派乃至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20,(11)
随着资本主义发达工业社会的发展,大众文化对人的操控日益加深。作为一种异化了的文化力量,大众文化对人有着消极乃至负面的影响。法兰克福学派关注资本主义社会的大众文化,对之进行了一番系统而猛烈的批判,其批判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探讨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对于当今社会提高人们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3)
本雅明在西方影响极大,被誉为"欧洲最后的知识分子"。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本雅明研究也悄然起步。本雅明研究的中国化进程可以简单划分为两个阶段,2000年之前是一种起步期研究,2000年之后成果日益丰厚。总体看来,国内的本雅明研究有越来越热的趋势,研究领域逐渐扩大,研究视角日益多样化,与此同时,本雅明理论的现实意义,中国意义被挖掘出来。虽然国内本雅明研究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但也有一些缺憾,如本雅明研究发展不均衡,缺少必要的现实支点及纵向的史学关照与横向的文化关照,缺乏整体性关照等。  相似文献   

9.
孔婷 《学理论》2015,(1):68-69
法兰克福学派作为现代西方主要思潮,以其社会批判理论为核心理念,从大众文化批判角度入手,从其批判理论来源、主要内容、理论影响几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对文化内容进行评价与考察,并辩证地分析其对我国文化现代化构建的借鉴作用,使其更好地应用于当今中国的文化建设中。  相似文献   

10.
潘玉虹  陈建华 《学理论》2012,(33):165-166
关于英国对欧洲共同体持怀疑主义态度的原因,中外学者已经有大量论述,现基本赞同他们的观点。因此在这里就没有必要再对此做详细论述。主要就麦克米伦时期英国对欧洲政策的特征提出几点看法,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韩雅丽  赵福生 《学理论》2013,(12):30-31
主要对詹姆逊与利奥塔就后现代问题的差异做了理论探讨。利奥塔开启了哲学界关于后现代问题争论的理论之门,提出后现代即元叙事合法性的质疑,并且对大叙事与总体性持一种拒斥的态度。詹姆逊不认同利奥塔的观点,坚持必须把后现代主义置于历史语境范围内进行阶段性划分的叙事框架,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理论框架是后现代主义得以理论化的基础。通过与利奥塔的分歧,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詹姆逊对元叙事和总体性观念的积极肯定。  相似文献   

12.
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旨在对现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与社会控制形式去蔽,而艺术与审美成为他们手中对抗工具理性现实的有力武器。现代艺术能否克服这场危机并担当起真理使命,法兰克福学派三代思想家的态度并不相同。从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思想家寄希于审美乌托邦救赎,开启了审美通达政治之途,实现了审美与政治的融合,经哈贝马斯对审美政治救赎功能的理性反省,以维尔默为代表的法兰克福第三代思想家以交往行为为基础,致力于重建审美与现实的关联,现实政治实践中受到严格限制审美的救赎功能。法兰克福学派思想家变革现实的理想轨迹始终纠缠于理想与现实的二律背反之间。  相似文献   

13.
生态马克思主义因其以生态视角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进行批判而受到当代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由此也导致学术界把关注的目光过多放在对其制度性理论批判的梳理上.对于生态马克思主义为何从早期法兰克福学派以技术理性批判为主题转向以社会制度批判为主题的深层原因并未论及.由此从早期法兰克福学派以技术理性对资本主义批判主题确立的缘由及其理论批判缺陷入手,揭示生态马克思主义为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而进行转换批判主题的深层原因和目的,就显得十分必要.这一批判主题转换的逻辑意义在于,生态马克思主义把法兰克福学派以发现问题根源为思维的逻辑起点转换为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思维逻辑新起点.这种思维方式的变化恰恰突显出生态马克思主义制度性批判主题确立的重要目的性,也彰显出这一社会批判理论最重要的理论特质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机关干部对改革持何态度,关系到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因此,准确把握机关干部对改革的心态非常重要.笔者结合本市有关部门对400名机关干部的问卷调查结果,就机关干部对改革的态度,作一简单的分析. (一)总体上的拥护和局部上的担心并存. 在调查中,机关干部一致表示改革开放是振兴中华、振兴上海的必由之路,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一正确方向.他们不只是对改革总的态度比较积极,对"八五"期间实行的几项具体改革的赞成率也很高.他们中赞成房改的人占70.5%,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促进还是阻碍?对改革是动力还是阻力?这是理论界争论已久的难题。有人持全盘否定的态度,也有人持全盘肯定的态度。我认为这些都失之偏颇。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全面地、辩证地分析传统文化,从中发掘其长处,使之起到  相似文献   

16.
通过运用开放答案式问卷调查大学生对"教师"和"学生"的理解,结果显示:对教师群体基本持肯定态度,但呈现出对教师角色认知多元化、淡化崇拜、期待特殊的朋友关系等特点.这些特点,是时代特点在当代青年身上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7.
病态社会的典型病例:阿多尔诺视野中的大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多尔诺将大众文化看作病态社会的一个典型病例,对其意识形态本质,标准化生产,商品拜物教特征进行了深刻批判。其观点对后世的文化批评产生了重要影响。但阿多尔诺的观点也有偏颇之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阿多尔诺的批判主要局限于理论分析,很少伴以具有说服力的实证研究;二是阿多尔诺没有看到大众文化的兴起和发展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没有看到经典文化和大众文化都是一个生成性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刘佳 《理论视野》2012,(11):71-73
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作为特殊和典型的理性形式,两者对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关系问题意义深远。研究两者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可以给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新的问题解决思路。一、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内涵1.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内涵技术理性作为人类理性中一种综合和典型的形式,指一种追求合理性、规范性、有效性、功能性、  相似文献   

19.
法兰克福学派是当代西方的一种社会哲学流派,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流派。霍克海默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和社会批判理论的奠基者,他可以算是批判西方工业文明技术的第一人。我们在读他的《启蒙辩证法》的时候可以深刻感受到他的批判和核心之所在——文化进步走向其对立面的各种趋势,从而通过对启蒙理性转变成为技术理性、工具理性的盛行,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技术的异化和人性的丧失进行深刻的批判。为了拯救文化的进步走向其对立面,找到人类生存的价值基础,霍克海默怀着救赎的激情,开始了他的技术批判理论的旅程,让我们反思现代的文化进步,并对我们所生存的世界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20.
白利军 《学理论》2010,(19):267-268
苏格拉底和王阳明都持“知行合一”的观点。苏格拉底的理论出发点是“没有人愿意有意做恶”,王阳明理论的出发点是人先天具有良知。苏格拉底理论强调“知善”的重要性,王阳明理论强调“行善”的重要性。苏格拉底的理论归宿是善,王阳明的理论归宿是“致良知”。他们的理论启发思政工作者对教育对象尊重且信任、重知又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