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最近在衣村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继续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政策,一定要非常明确地向农民讲清楚。 如何对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党的政策一向是很明确的。可是有一段时间,社会上毁誉的讨论颇多,农民的顾虑不少,现在从江泽民同志的这番话中,我们应当再一次得出让农民放心的结论,这就是“稳定完善,长期坚持。” 如果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的稳定在农村,那么农村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以家庭承包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否得到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为  相似文献   

2.
韩芸  周常春 《团结》2008,(1):34-35
小农生产:市场经济汪洋大海中颠簸的小舟 1978年末,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冒着坐牢的危险在大包干协议上按下了手印,揭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推广,促进全国农民不断走上富裕的道路。30年过去了,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粮食购销市场化等一系列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已基本确立。  相似文献   

3.
杨巍 《学理论》2008,(13):37-37
说起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得归功于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相似文献   

4.
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自1978年实施以来,已经在中国农村实行20多年了。其在实施的过程中,既发挥了 巨大的前期制度绩效,同时随着农村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当前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走出 困境的关键是在更高意义上实现农民与土地的分离。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定远县国营解放渔场同养鱼专业户实行经济联合,发挥了两方面的优势和积极性,经济效益越来越好。解放渔场一九八○年实行经济责任制后,产量成倍增长,出现了技术力量和鱼苗过剩的问题。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生产积极性很  相似文献   

6.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执行20年来,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加快了农业的发展,改善了农民的生活,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这一体制和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适时提出: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积极探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具体途径。笔者认为,农业规模化经营是适应市场农业需要,促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和现代化转变,是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营方式。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规模小,是当前我国农业许多问题集中的焦点,突出表现在:(1)一家一户…  相似文献   

7.
《瞭望》2001,(41)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体改研究会会长高尚全将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历程,概括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978年到1984年,重点是农村分配制度的改革。收入分配领域的主要改革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个人收入的多少直接取决于他的劳动成果,调动了农民扩大再生产和增加农业投入的积极性,而且农民有了支配自己劳动的自主权,可以在完成承包合同的前提下从事多种经营活动,进一步增加了收入。  相似文献   

8.
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必须进行投资体制改革。目前,投资体制改革已被提到了议事日程。 八年来我国投资体制改革已开始迈步 从农村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各地普遍推开,农民家庭成了农村经济的细胞,成了农村的投资主体。农民家庭在经营  相似文献   

9.
继中国农村实行了以家庭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而今,一股将此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之风正悄悄兴起。一、“农业庄园”。以家庭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对于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是卓有成效的,但也不同程度地限制了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难以进行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对此,拥有经济学博士头衔的梁广海提出“公司融农民”、发展庄园农业的理论。这一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统筹兼顾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庄园内劳动者各司其职,按劳取酬;土地规模生产、集约经营;资本投入集中使用;应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有种及种植…  相似文献   

10.
方洋 《青年研究》2001,(2):12-17
1978年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极大的解放与发展了农村的生产力 ;进入 90年代以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负担居高不下 ,80年代就已出现的“卖粮难、卖棉难”问题一直得不到根本的解决 ;1 999年国家进一步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 ,决定在原来 1 5年承包时限上再延包 30年 ,这就是农民所说的土地延包政策。中青年农民 (以下简称农民 )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他们对农业生产的兴趣无疑会直接影响到农业的稳定 ,在土地延包政策中青年农民对农业生产持何种态度 ?这种态度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现有的资料对此进行研究的不多 ,为了弥补这方面…  相似文献   

11.
合作组织是我国农村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的桥梁吕景云什么样的政策,才会得到农民的拥护?让我们看一下农村的实际情况。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成了相对独立的小商品生产者,具有了生产、经营的独立自主权,一家一户的农民家庭经济成了农业经济的主体。十余年来,农...  相似文献   

12.
从一九八二年开始,党中央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是讲农村问题。广大农民称颂这三个文件是三颗‘定心丸’。这说明党对农村工作的基本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民心中扎根了。目前,农村改革已经进入了稳定发展的新阶段。农民正在耕地以外的产  相似文献   

13.
如何深化农村改革?这是全国人民都深为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几年来各种看法不一,众说纷纭。不久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1991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通知,为深化农村改革指明了方向:把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稳定下来,并不断加以完善。 如何稳定、完善家庭联产责任制?我们的看法是:发展社会化服务是稳定、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的中心环节和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实行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集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集体经济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中的分散经营部分。改革十年来,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行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促使我国农业生产登上了新的台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由于这些成就,使我国农村在历史上罕见的自然灾害面前,仍能保持整体的稳定和发展,并取得了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实践证明,家庭联产承包制是符合农业生产经营特点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不是尽善尽美的,有一些方面还亟待我们去完善和健全。比如我们在  相似文献   

15.
邱梦华 《党政论坛》2008,(21):47-49
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农村打破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为弥补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的不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应运而生,且发展迅速。在农村改革的30年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增长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有九亿农民,没有农村的发展,就没有国家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国家的稳定。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就是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保护农民的物质利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实行税费体制改革,将农民负担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这是解决农民负担的根本所在,是我国农村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7.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1980年中央正式发文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8亿农民从僵化的人民公社中解放出来,农民再次获得了生产自主权,释放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社会因此而...  相似文献   

18.
八十年代,我国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广大农民在党的领导下,表现出可贵的创业革新精神,农村改革和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一、普遍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把集体经济单纯的统一经营改变为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是我国农民在党的领导下的伟大创造.这种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效地摒除了长期存在的管理过分集中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大锅饭"等弊端,使农民拥有生产经营自主权,使劳动成果同农民的劳动最直接、最紧密地联系起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建立家庭联产责任制,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生产热情,创造了震惊世界的经济奇迹。但是,仅仅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们仍然无力应付市场经济大潮的挑战。种种因子聚积,80年代中后期,腾飞中的中国农业出现了徘徊。  相似文献   

20.
如何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怎样理解和处理好稳定与完善的关系?这是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业生产必须解决的问题。目前农业发展正面临着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按经济学家们的分析,目前我国农业存在三个基本矛盾:分散自发的家庭经营与瞬息万变的市场的矛盾;细小的生产规模与先进生产力的矛盾;农业效益与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矛盾。这些矛盾在农村现实生活中则表现得很具体:农民种地积极性下降,对土地的投入减少等等,严重制约着农业的稳步发展。 虽然1989年和1990年我国农业生产连续两年获得丰收,开始摆脱徘徊的局面,但农业要再上新台阶,就必须解决目前农业发展所遇到的这些矛盾和问题。 怎样解决这些矛盾呢?各地都在实践中探索,积累经验。前不久,我们采访河北省廊坊市属的固安县,发现这个县以完善土地制度为中心,不断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解决农业生产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走出了一条“在稳定的基础上完善,以完善来保证稳定”的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的成功之路。固安的经验打破人们的一些疑虑,过去一说完善,就怕不稳,其实,稳定绝不是一切原封不动,调整、完善完全可以在稳定的基础上来搞,反过来,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联产承包为主的生产责任制更加完善,促进生产发展,农民得利,才能有真正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