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群众身边的腐败会直接伤害到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对于腐败问题决不能姑息妥协。"三不"机制作为警惕、监督、打击腐败行为的一项机制,在维护群众利益,巩固党员干部为民理想信念,对权力进行切实有效的监督,打击腐败行为方面发挥作用,切实体现了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实质。  相似文献   

2.
赵彤  刘磊 《学理论》2013,(15):21-22
腐败问题已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腐败问题主要是因为对权力监督与制约的缺失。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腐败问题必须加强权力的监督,使各种监督制度对权力的监督制度化和法律化。经过几十年的制度建设,我国的政治制度已经比较完善,但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仍有其缺陷,例如行政权力过大,其他权力难以对其形成监督与制约,像"躲猫猫""、钓鱼执法"等事件还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惩治腐败力度的不断加强,农村村干部的腐败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农村村干部的监督问题已成了我国行政监督体系中的一大难题。如何打通监督体系中的最后一公里,使农村村干部的权力也纳入有效的监督体系之中,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通过对农村村干部监督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从上级监督、同级监督、民主监督三个层面进行监督体系的改革从而实现对村干部的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4.
从近年来反腐实践上看,村干部腐败问题日益严重,贪腐手段日益多样化、涉案金额不断刷新、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因村干部腐败引发的上访、群体性事件日趋增多,严重影响基层稳定,成为我国农村基层治理中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对此提出建议: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规范农村财务管理机制、完善对村干部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5.
<正>德国廉政治理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以下五点:第一,坚持多中心主体的综合治理机制。腐败问题无法通过单一立法解决,必须形成以立法和行政为基础,通过媒体、审计以及个人或社会组织多视角监督的全方位、系统化治理网络格局。第二,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种现代化的管理都离不开监督。行政,作为一种政府行使国家权力、从事组织管理的活动更是如此。我国现行的行政监督制约机制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我们必须加以坚持。但问题是,近年来在转型期,尽管我们的行政监督制约机制在防止和惩治腐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屡屡曝光的大案要案告诉人们,腐败问题尤其是行政腐败并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当前仍处在腐败高发期。我们看到,在政治经济生活中,权力滥用和权力运行不规范的现象仍普遍存在,部分政府官员和司法人员的腐败问题还相当严重,腐败分子还在产生,腐败形式呈多样化。同时,我  相似文献   

7.
《侨园》2017,(6)
正近来,媒体曝光多起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值得深思。为什么在从上到下抓反腐倡廉这样严格的形势下,仍然有人"我行我素,恣意妄为"?笔者以为,主要原因是部分单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没有到位,形式主义应付了事现象依然存在。廉政建设上暴露出制度漏洞、责任缺位、监管不力等问题,必须引起各级党委重视。扶贫资金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扶贫资金必须如实向困难群众发放,扶贫领域不允许发生任何腐败问题。对发现的腐败问题一定要认  相似文献   

8.
“村官”是生活在中国农村最基层的一个“官员”群体,“村官”甚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村官”虽然不大,却拥有广泛的权力,管理村的公共事务,并在一定范围内代替政府行使国家的管理权。应当肯定,绝大多数“村官”是好的,他们常年工作在艰苦的一线,服务群众,任劳任怨,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教育、管理和监督的缺失,多年来“村官”腐败问题已经成为农村“内伤”。“村官”的腐败行为发生在群众身边,发生在社会生活相对贫困的人群中间,不仅直接伤害群众的感情,而且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  相似文献   

9.
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达到为政清廉,解决党政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腐败问题,仅靠思想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用制度加以制约和监督,才更有保证。可是,在目前诸多党纪、政纪、法纪规定系列中,领导干部家庭财产申报登记制度仍然是一项空白。尽管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  相似文献   

10.
关于加强"一把手"监督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加强"一把手"的监督工作对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有着重大意义.针对"一把手"监督工作中出现的提不到议事日程、制约因素多等问题,一要分级负责、强化监督,二要狠抓教育、防范监督,三要健全制度、规范监督,四要多方联手、合力监督,五要延伸触角、跟踪监督.  相似文献   

11.
当前农村“村官”腐败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村官”腐败主要表现为以权谋私的经济腐败、失职渎职的政治腐败、生活腐化的道德腐败。“村官”腐败不仅直接侵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降低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还引发出干群矛盾甚至群体事件,严重破坏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村官”腐败与中国转型期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深刻变化密切相关,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问题。必须按照中央关于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要求,把反腐倡廉建设融入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融教育、制度、监督、改革、惩处于一体的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新机制:一要加强教育引导,增强“村官”拒腐防变能力;二要完善制度体系,规范“村官”廉洁从政行为:三要强化监督管理,保障“村官”权力正确运行;四要加大惩处力度,增加“村官”腐败违纪成本;五要深化改革创新,消除“村官”腐败的滋生土壤。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全面有效地遏制“村官”腐败。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农村财务腐败问题从反腐败“盲区”变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违纪违法案件也呈现出数量由少到多、案值由小到大的发展态势,成为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当前农村财务腐败的行为表征体现为:违规操作,牟取私利;巧立名目,虚假冒领;肆意隐瞒集体资产与收入;票据使用不规范,收支管理混乱;现金管理不合理,白条列支严重等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是主体自律与他律意识呈现“双弱”态势,村级财务管理体制不规范,监控体系不完善,对现有的农村财务腐败案件的惩处力度也不够严厉。因此,要构建以教育反腐为基础、群众反腐和社会反腐为保障,技术反腐、体改反腐、司法反腐为手段的农村财务腐败惩防体系,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我国乡村干部的腐败问题及其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乡村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宣传者、推动者和执行者,是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近年来中国乡村干部腐败问题越来越严重,在有些地方已成为"常态".腐败案件越来越多,并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引起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强烈不满.从分析乡村干部腐败案件入手,揭示了造成乡村干部腐败的五个因素:乡村干部权力观的严重扭曲,手中掌握的权力"含金量"高,权力运行缺乏有效监督,腐败的预期成本低,以及财务管理混乱等.指出了乡村干部腐败的严重性:乡村干部腐败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侵害了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破坏了农村的社会稳定.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乡村干部腐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村干部腐败案例分析——以广西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生在村民身边的村干部腐败现象,直接损害了村民的切身利益,降低了人民群众对整个制度和政权的社会认同度,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声誉与形象。针对广西村干部腐败案例的分析,不难看出当前村干部腐败呈现出手段多样化、犯罪主体多元化、"小额工程"腐败增多等新特点。部分村干部思想蜕变、村干部在村民中的强势地位、上级部门对村干部监督缺位、村干部腐败案件的查处难度大是导致村干部腐败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根据广西农村的实际情况,探讨相应的治理对策,保证国家惠农政策在广西农村的落实。  相似文献   

15.
医疗卫生系统的腐败是社会各界最关注的一种腐败。它的产生有着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还有人们的心理活动、价值取向、文化观念等因素。治理医疗腐败要采取综合治理,从加强对医院领导干部和重要岗位人员的职业道德、反腐倡廉教育入手,以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奖励和惩罚制度、考核制度及药品招标采购的相关制度为重点,发挥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建立医院反腐倡廉的监督体系。以落实领导干部述职述廉、院务公开、"三重一大"制度为抓手,从长远考虑,从解决具体问题做起,逐步构建医疗腐败的惩防体系。  相似文献   

16.
电子监察是指行政监督权力的主体,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再造权力运行流程,规范和监督权力行使,以实现提高行政效能和预防腐败的目标的一种手段。相对于传统的行政监察,电子监察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丰富"预防腐败体系"的内涵和效能,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预防腐败。构建"电子监察预防腐败分析框架",要从清除腐败的权力基础、减少腐败机会、弱化腐败动机这三个方面着手,利用电子监察、电子政务等科技手段清理行政权力,消除腐败的权力基础;规范权力行使,减少腐败机会;实现权力运行公开透明,弱化腐败动机。青岛市电子监察在预防腐败方面存在着预防腐败的领域和层次不够全面、依然受到现行监察体制的制约和缺乏全面的绩效评估三方面的不足。因此,青岛市电子监察还需要拓展预防腐败的领域和层次;改进监察点设置,优化权力监督;完善廉政监察体制;构建电子监察绩效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7.
推进党的反腐败工作和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将民主理念和民主手段引入其中,将民主提升为惩防腐败的新治本之策,着力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民主”并重的惩治预防腐败体系。这就必须切实关注“民主”惩治预防腐败的四大基本要素,即“民主”惩治预防腐败的机理、“民主”惩治预防腐败的机制、“民主”惩治预防腐败的机遇、“民主”惩治预防腐败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科学化视野下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机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风险社会理论认为,政治风险是现代化社会的常态问题,而腐败是政治风险的极端表现形式。在当前社会历史条件下腐败难以根除但可以控制。基于对人性规律和权力特性的正确认识,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已成为当前预防治腐的重要发展趋势。其关键在于通过权力流程再造来解决权力风险问题,全程地防范廉政风险向腐败行为的转化。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中,信息不充分、不对称带来的制约日益突出,这种制约主要表现在对干部的监督管理、办案效率和制度设计三个方面。对此,必须强化信息先行、信息对称和信息运用意识,贯彻党的反腐倡廉建设总方针、总思路、总要求,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充分运用信息研判、信息管理、信息技术、信息手段,以保证各项决策的科学性、监督管理的系统性、查办案件的高效性、制度建设的前瞻性,以及工作推进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前社会的一些腐败与不公正,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显规则机制不健全和不良“潜规则”的泛滥。腐败行为高发现象与官场不良“潜规则”的蔓延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机制。现阶段,官场不良“潜规则”的存在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和现实土壤。官场不良“潜规则”是政治运行中的一个痼疾,应采取有效措施破除官场不良“潜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