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执行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古今中外,执行力问题一直是困扰各级领导者的难题.早在两千多年前孙子就提出"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孙子将"道"放在致胜的七个关键要素之首,可见"道"是基础,是第一位的.  相似文献   

2.
执行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古今中外,执行力问题一直是困扰各级领导者的难题。早在两干多年前孙子就提出“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孙子将“道”放在致胜的七个关键要素之首,可见“道”是基础,是第一位的。兵法中“道”是指政治清明、上下同欲。“上下同欲”在现代企业中指员工与企业同心,即员工与企业共患难共荣辱:同德,即共同的企业理  相似文献   

3.
社会创业与商业创业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社会创业的有关文献进行综述,澄清对社会创业概念的某些模糊认识;从使命、机会、创业者的特质以及人、财资源管理等方面对社会创业和商业创业进行比较,指出区别社会创业与商业创业的重要标准是社会价值的创造和商业价值的创造孰重孰轻问题。在价值创造内容选择上的根本差异导致了两者在创业机会识别和开发、对创业者的素质要求以及在人才的招聘和使用、在资金的筹集与利用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孙子兵法·计篇》中,对用兵的胜负提出了“七问”——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凭对“七问”的不同回答,推断战争的胜负。其实,孙子的“七问”法不仅仅适用于古代战争,对现代领导班子考察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一问:主孰有道?《孙子兵法》中是指领导战争的统帅是否有明确的战争目的,是否得到了民众支持。引用于班子考察工作,需要“问”领导班子前进、奋斗的目标是什么?达到目标的措施和手段又是什么?需要对整个班子的工作政绩进行客观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辩证思维,对班子的状况进行历史的、现实的、客观的、公正的评价;需要既看显绩,又看潜  相似文献   

5.
事业单位改革模式比较与利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敬荣 《理论学刊》2005,(11):77-78
一、判断改革模式优劣的评价标准衡量一项复杂的改革模式孰优孰劣,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判断标准应该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改革模式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体现目的与手段的有机统一,科学性与可行性的有机统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对此,评判的主要标准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改革目标的实现程度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其根本目标就在于通过体制、机制和制度的改革创新,为促进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以改革促进发展,以改革激发活…  相似文献   

6.
作为至上的美德,正义具有纲领性和原则性地位,并引领、指导着其他社会价值的走向。但在阐释正义的实质内容时,人们常常因为立场的不同与观点的分歧,无法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形成了正义多样性的格局。笔者对有关正义的论证梳理过后,认为正义的实质为平等与自由两大价值,这是目前较为一致的观点,但在平等与自由孰先孰后的问题上却长期存在纷争。笔者通过论证认为,正义的实质是基于平等的正义。  相似文献   

7.
作者认为,建国以来,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经过了四次较大变迁,即两次强制性制度变迁和两次需求诱制性制度变迁。从农地产权变动轨迹可以清楚地看到效率和公平的交互替代过程,效率和公平替代的过程本身就是对效率和公平关系孰重孰轻、孰主孰次的实践检验过程。利用实践提供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合理设计当前的农地产权制度,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吴凯 《求实》2002,(Z2)
企业的理财目标是企业进行理财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 ,是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选择和确定合理的理财目标 ,在企业理财活动乃至企业整个经营活动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企业的理财目标有许多种类 ,如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收入最大化、财富最大化等。我们也常对这些目标进行分析和讨论 ,评论孰优孰劣 ,如国家财政部统计评价司制定的《二 0 0二年企业效绩评价标准值》中 ,认为资产负债率为 4 8%时为“优秀”值 ,而 5 8.9%则为“良好”值 ,这往往忽视了企业中不同的利益主体对理财目标的不同要求 ,并存在显著差异 ,甚至是矛盾。…  相似文献   

9.
《党课》2009,(1):60-60
某企业党委要举行换届选举,在酝酿委员候选人时出现分歧,因为其中一位被提名的同志,不久前受过党纪处分,有人认为其不能成为选举候选人,也有人说没关系。请问,这些观点孰对孰错?——读者 于自明  相似文献   

10.
各地都市报像雨后春笋般的涌现。这些报纸的改版也是经常性的,面孔几乎是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在各种各样、各个阶段都市报的改版中,内容与形式孰重孰轻?是内容决定形式?还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4,(13):63-63
一企业党委要举行换届选举,在酝酿委员候选人时出现了分歧,因为其中一位被提名的同志,不久前受过党纪处分,有人认为其不能成为候选人,也有人说没关系,可以成为候选人。请问,这些观点孰对孰错?  相似文献   

12.
公平与效益孰先孰后?是否存在矛盾?是否为了其中一个只能以牺牲另一个为代价?这些争论一直以来都没有停止过。事实上,如果没有公平的所谓效益.这样的效益就会成为摧毁社会的高效率武器。  相似文献   

13.
百善孝为先     
正古有王祥卧冰求鲤,今有白永皓背母上学。孝敬父母,友爱兄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白永皓用行动践行了这一点,给我们年轻人做出了榜样。古人云:"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侍奉父母是最重要的事,守护自身的善性是最重要的。一个人  相似文献   

14.
老子曰:“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老子的这段追问、审视之言,使我们悟出一个共性问题:一个人过分、过多、过度地追求欲望,必然会付出沉重代价。在名利上,“少则得,多则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在这里,明确地指出了舍与得的道理。  相似文献   

15.
一、世界各国刑事司法制度的变革已成历史潮流,促使检察机关作出相应调整 当今世界两大法系正在走向融合。刑事诉讼中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庭审方式孰优孰劣,已由争议化为互补,混合式庭审模式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接受。  相似文献   

16.
老子曰:“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老子的这段追问、审视之言,使我们悟出一个共性问题:一个人过度地贪婪,必然会付出沉重代价:一个人在名利上,“少则得,多则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在这里,明确地指出了舍与得的道理。正如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言,当鸟翼系上了黄金,鸟儿就飞不远了。  相似文献   

17.
韩红燕 《共产党人》2006,(13):35-35
当前,宁夏经济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劲势头,各地招商引资工作如火如荼。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现状。在一些地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快速发展超出了当地环境的承载能力.给人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那么,招商引资与环境保护.究竟孰重孰轻?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换届是党的事业承前启后、不断发展的可靠保障。时下,随着全国省、市、县、乡党委集中换届工作的陆续展开,同时也意味着将有一大批干部和领导班子将接受组织的挑选和重新调整,党的干部队伍开始了新一轮的新老交替。在这一轮新老交替、重新调整中到底孰优孰劣?如何科学考评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把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了新境界,同时,也使公平与效率孰先孰后的问题重新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那么,公平和效率就真的必须有先有后,此起彼伏吗?我以为,这样提问体现的还是一种基于传统总体性社会的思维方式,很容易把人们引向一种无解的境地,因而并没有多少意义。  相似文献   

20.
儒家文化精华与糟粕交织,财富与包袱并存。欲抉摘和廓清儒家文化中孰为精华,孰为糟粕,必须防止主观化和简单化,审慎区别和处理好多种关系。尤其应当把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正面功能与负面功能、儒家本意与封建统治者的歪曲利用区别开来,既不能不加分析地把所有恶果都归咎于儒家,也不能因为某个思想曾被封建统治者利用过而否定其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