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实现“两个率先”目标,坚持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国际化“四化联动”,取得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成效。今年是盐城改革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将把加快发展和科学发展统一起来,力争GDP超千亿,增长13%;工业销售收入超千亿,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万元,增长12%;人均财政收入超千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5000元,增长10%。坚持优化经济结构,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以工兴市不动摇,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着力实施“四大工程”:一…  相似文献   

2.
开展“双增”活动 服务经济建设 “双增”工作是地税部门根据分税制原理,充分发挥税收职能,积极主动为发展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企业增效、政府增财的经济活动。近几年,我们荆州市地方税务局围绕地方经济发展战略服务,促进了税收收入稳步增长。“九五”期间,地税收入由23442万元增加到54820万元,增长133.85%;地方税收占GDP比重由1.18%增加到1.82%,提高了0.64  相似文献   

3.
壮大地方财政,做大财政蛋糕,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根本出路在于抓好财源建设。近几年,南漳县财源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财政收入每年增加1000万元,1999年达1.15亿元。南漳县的经验是: 1.培植“台柱子”。支柱财源的重量和数量,是衡量一个地方财政实力的重要标志,纵观不同地区经济和财政实力的悬殊,无不表现为支柱财源重量和数量的  相似文献   

4.
黄植培 《人大研究》2001,(1):112-116
“九五”期间,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一是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内生产总值由“八五”末的40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64亿元,年均增长11.1%;财政收入由2.46亿元增加到4.27亿元,年均增长11.7%。二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增加值由20.6亿元增加到24.91亿元,年均增长5%;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迈出了较大步伐,粮经比例由72:28调整为52:48;全区农村基本实现小康目标,开始向宽裕型小康迈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特别是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从宝鸡实际出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地推进建设“四市”(工业强市、畜牧大市、旅游名市和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和“两个最佳”(西部最佳投资环境和最佳人居环境),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协调发展的好势头。2003年到2004年两年GDP净增102亿元,达到320.3亿元,2004年比上年增长14.5%,增速位居陕西关中6市区之首;财政收入也保持了高于GDP的增速,去年财税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0.2%和18.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去年年底,在国家统计局…  相似文献   

6.
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三突破”工作任务后,百色市委、市政府调整给田东的财政收入任务是2.648亿元,同比增长22.1%;生产总值23.53亿元,同比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5亿元,同比增长32.9%。面对艰巨的工作任务,田东县委、政府力争“提前、超额”完成任务。截至2004年12月15日,全县已完成财政收入2.668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6%,占市调整任务的100.8%,增收6861.1万元;生产总值预计完成24.165亿元,占市调整任务的102.7%,增收6650万元;全社会固定  相似文献   

7.
2004年,我们江阴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全会精神,以富民强市、“两个率先”总揽全局,坚持发展不动摇,调整思路迎挑战,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30亿元,同比增长22.6%以上;预算内财政收入超80亿元,增长25%以上;工业总产值1850亿元,增长33.1%;工业销售收入1780亿元,增长32.5%;工业利税总额150亿元,增长27.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0亿元,增长10.2%,其中工业投入205亿元,增长9.6%;合同利用外资15.3亿美元,到账外资7.2亿美元,分别增长23.39%和23.9%;自营出口21.5亿…  相似文献   

8.
大力发展生产 强化财源建设部陵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赵正风近年来,我县的财政收入有了大幅度增长,财政严重困难的局面开始缓解。1994年,全县财政收入3170万元,是1990年的2,5倍,1995年,全县财政收入达到4946万元,比1994年增长57.5...  相似文献   

9.
“九五”时期,宜昌市地方税务局充分发挥地税职能,大力开展“双增”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税收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了经济与税收的协调增长。“九五”期末,全市地税收入达到12亿元,是期初的2.5倍,地税收入占GDP和财政收入的比重分别由1995年的2.28%、38.87%增长到2000年的3.18%、45.74%。  相似文献   

10.
自2000年以来,贵港市财政收入稳步快速增长。2003年,该市财政收入增长达20.1%,财政收入“蛋糕”正在不断做大。但是,目前贵港市财政收入仍然缺乏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经济结构不合理、财源基础薄弱等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财政收入增长缺乏后劲。因此,必须把支持经  相似文献   

11.
伍朝胜 《当代广西》2013,(10):37-37
在北海市最近召开的大会上,盘点北海三年跨越发展工程的一组数据引人眼球:2012年与2008年相比,北海地区生产总值从276.49亿元增长到630.78亿元,翻了一番以上;人均GDP从2008年的1.76万元提到3.9万元以上,超出全国平均水平;财政收入从27.03亿元增加到100.09  相似文献   

12.
如何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夯实财源基础,整体推进财源建设,是山区县财政经济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年来,罗田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资源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突出抓好基础财源,重点抓好骨干财源,积极建设群体财源,在山区县财源建设上积极探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2000年,全县财政收入达到1.27亿元,“九五”期间年均增长15.2%。 调整农业结构,稳固基础财源。罗田县山场多耕地少,森林覆盖率达到63.94%,林特资源丰富,拥有600多种药用植物。蚕桑、板栗历史悠久,九资河茯苓驰名中外,堑子石甜柿是全国惟一不脱涩即可食用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托克逊县坚持以“三个代表”重重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牢牢把握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发展战略,实现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4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完成87668万元,比2000年增加36835万元,增长2.3倍;财政收入完成4400万元,比2000年增长1.2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77.53元,比2000年增长51.14%。  相似文献   

14.
王轶 《创造》2003,(9):18-19
一、存在问题近年来,罗平县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进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收入逐年增长。到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22.6亿元,工业总产值达13.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1.08亿元,地方财政支出达2.34亿元,在全省县级排列位次分别为第16、23、26和第32位。但由于财源结构的特殊性和财税收支政策变化等多种原因,财政困难成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障碍,罗平县财政遇到了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乏力,财政增收难。1994-1997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6.5%;…  相似文献   

15.
2004年,缙云县财政地税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缙云“开放兴县,工业强县,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在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所得税分享改革、出口退税负担机制改革、取消农业税及完善省对县(市)财政体制等政策的同时,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切实转变工作着力点,努力涵养财源,依法组织财政收入,优化支出结构,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财税事业协调发展。 2004年,缙云县实现财政总收入33773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6.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832万元,同口径增长20.1%。财政总支出42393万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县级财政支也38181万元,增长15.9%。 以扶持二、三产业为着力点,努力涵养财源。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公共财政要求,对工业经济的扶持突出效益优先原则,将扶持重点放在扶优扶强上,扶持导向上突出了企业的税收贡献率,引导企业不断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提升综合竞争力,努力提高工业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加大对第三产业资金投入,安排专项经费,发挥旅游贴息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支持旅游项目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兴国县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战略构想,以强烈的发展责任,开放的发展理念,优越的发展环境,务实的发展作风,全面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了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2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98年增长119.8%;实现工业总产值17亿元、税金9120万元,分别比1998年增长123.6%和139.7%;实现财政收入1.67亿元,比1998年增长62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亿元,比1998年增长48.2%。一、以开放的眼光,开拓的精神主攻工业,坚持…  相似文献   

17.
《前进》2005,(10)
阳泉市郊区紧紧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瞄准“农村工业化、农业集约化、多村城镇化”目标,大力实施“四走四变四集中”发展战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使该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2004年,该区生产总值完成16.8亿元,增长14.9%;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10.1亿元,增长20.2%;财政收入完成23077万元,增长29.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176万元,碧长28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9亿元,增长114.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54元,增长10.2%。突出结构调整,增强发展后劲。近年来,累计投资15.5亿元用于产业结构调整,共实施调产项目2…  相似文献   

18.
《政策》2007,(5):38-39
近几年来,大冶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一主三化”方针,依托资源创业,推进经济转型,从而较好地保持了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势头。2006年,全市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16.19亿元,增长13.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52亿元,增长26.8%;财政收入11.27亿元,增长31.5%。  相似文献   

19.
素有江苏“东大门”之称的昆山市,近些年来社会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开放型经济,在全省一直保持了领先水平。1997年全市经济建设取得了新的突破,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32亿元,比上年增长15.4%;财政收入7亿元,增长16.4%。粮食生产获得第二个历史高产年,工业调整改造成效明显,全年完成工业销售额236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城镇职工平均工资8500元,农民人均收入5050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8380元,均比上年明显增加。尤其是  相似文献   

20.
叶汉雄  杨子发  王诗东 《政策》2005,(10):21-24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长江冲出三峡、奔向江汉平原的第一站,就是枝江。枝江于1996年由县改市,已有十年的历史,现有人口51 万,是一个中等规模的县级市。近年来,枝江市委、市政府认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使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2004年,该市实现国民生产总值63亿元,财政收入3.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53元,分别同比增长16.4%、19.2%和16%,是近十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好的年份。今年元至8月,全市规模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0.14亿元,实现全地域财政收入2.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0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8%、19.9%和49.5%,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初秋时节,我们来到枝江,就其加快发展的情况进行专题采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