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千山 《廉政瞭望》2004,(4):52-53
1991年8月,100多名苏联民主人士突然冲进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克格勃总部大楼门前.推倒丁克格勃创始人捷尔任斯基的塑像,随后,以他名字命名的广场也随之改称“卢比扬卡广场”,当时.人们都以为克格勃从此将一蹶不振.销声匿迹。谁曾想.近年.随着有16年克格勃经历的普京当上总统,许多原克格勃人员被提拔重用.在俄政坛形成了新  相似文献   

2.
列宁说过,"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① 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国家学说的精髓,列宁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运用于俄国的具体实践,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际斗争中,创造了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苏维埃政权.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的政治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同志的政治观杜冰在领导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巩固政权、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漫长实践中,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都形成了自己的政治观。列宁的政治观是对马克思政治观的继承和发展。同样,毛泽东的政治观是对列宁政治观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作为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4.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领导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巩固政权的斗争中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就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与普及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这些观点构成了列宁丰富而又具有内在逻辑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  相似文献   

5.
略论列宁的廉政建设思想杨魁70年以前,列宁在领导苏维埃政权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初阶段,为了巩固无产阶级政权,保障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在反对腐败和加强执政党的廉政建设方面进行了极其可贵的探索,为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思想遗产。70年后...  相似文献   

6.
坚持共产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作用,是列宁关于执政党建设理论中的瑰宝。在这个根本原则问题上,列宁的思想是始终如一的。十月革命前,列宁在强调无产阶级专政,即承认不与任何人分掌而直接凭借群众武装力量的政权的时候,同时强调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人党,“使它能够夺取政权并引导全体人民走向社会主义,规划并组织新制度,成为所有被剥削劳动者在没有资产阶级参加并反对资产阶级而建设自己社会生活的事业中的导师、领导者和领  相似文献   

7.
列宁在领导苏维埃俄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建树了丰富的理论,积累了重要的经验。今天,我们研究列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后,必须从改善农民经济关系入手来巩固工农的政治联盟  相似文献   

8.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政关系的发展,可以分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三个阶段。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和苏维埃工农政权的关系问题苏维埃政权是我党独立领导和创立的最早的工农政权,党和苏维埃政权的关系是党政关系的发端。那时,我党就提出了处理党政关系的思想原则、组织设施和具体政策。1.关于解决党政关系的思想基础我党解决党政关系的思想是建立在列宁关于苏维埃国家学说的基础之上的。列宁关于苏维埃国家的学说,发展了巴黎公社的原则,最突出的是,在坚持政权的人民民主性质的前提下,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9.
列宁民主选举思想是其民主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论资产阶级代议民主及其选举,论巴黎公社及其选举,论苏维埃政权及其选举,以及其他有关民主选举思想.研究整理列宁民主选举思想,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列宁把生产资料公有制看作是实现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最基本的制度安排。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在列宁的领导下实行私营企业国有化政策,并在农村推行共耕制和余粮收集制。余粮收集制对经济的破坏导致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承认多种所有制存在的合理性,由此而产生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法性。实行计划经济是列宁提出的另一种制度安排,被看作是实现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资源配置方式。计划经济的短暂试验所显露的弊端,促使列宁逐步形成了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基础的新认识。与此同时.列宁对分配的认识也经历了从按劳分配到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