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协商民主与和谐政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利益分化、文化多元的复杂社会,政治和谐需要人们在文明的政治机制中通过话语的形式有序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共事务。协商民主展示了当今世界政治和谐发展的新趋势,是对代议民主制的超越与发展,为当代人类文明与和谐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谐政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本文从和谐社会政治建设的视角,论述了协商民主的价值诉求及其体现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和谐政治的特征,分析了中国协商民主作为和谐政治的一种具体民主形式的发展逻辑,从政治生活的内在要素分析和探讨了中国协商民主的内涵与和谐政治本质特征。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形式的丰富和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政治的新思维、新实践。  相似文献   

2.
动态反映协商民主理论在中国社会领域的拓展研究,以当下影响面最广的网络民主为研究对象更有代表性。协商民主的中西两种理论存在精神契合,在我国拓展有历史依据和现实需求。借鉴"西方学说",要对"中国经验"做出自己的理论提升。民间自发的民主议政要多加扶持,进一步创造议政条件。党和政府主导的问政于民要继续巩固老阵地,发展新领域。以社会管理为抓手,增强问政于民的有效性,提高执政能力。"人民对政治具有高度的参与感、共享感和认同感",揭示出协商民主理论在中国社会领域的拓展所要顺应的新趋势、新要求。  相似文献   

3.
协商民主视野下的中国政党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协商民主是吸收了各种民主理论共同价值和合理成分之后形成的一种新型政治形态,也是当代世界政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成果.协商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政治运行机制,而且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政治行为过程.协商民主作为当代民主政治一个新范式的提出,深化了我们对民主政治的认识,为我们研究中国政党制度提供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离不开协商民主。对当下中国民主制度建设而言,推进协商民主需要在厘清中国协商民主历史逻辑的基础上,以积极的姿态回应当代中国民主建设所面临的困境,构建起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  相似文献   

5.
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新型民主模式意在克服"代议失灵"的现象。不同于代议民主的竞争性参与模式,协商民主中的公民参与以公共对话和理性协商为主,其目的在于寻求基于公共利益的一致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正式制度的协商和非正式制度的协商各具有不同的功能,并通过一定的制度渠道有机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本杰明.巴伯所建构的强势民主理论,是回应自由主义的一种参与式民主理论。巴伯批判在西方占据主流地位的自由主义民主为弱势民主,并未充分实践民主的实质,相反却使得政治生活远离了个人而走向了精英垄断。巴伯主张以扩大公民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直接参与为核心的强势民主,来弥补自由主义民主的缺陷。巴伯的参与式民主理论对当前中国的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扩大公民在社会政治事务中的民主参与,培养民主意识,提高民主能力,走渐进性的参与民主之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协商民主理论所体现的民主精神与发展我党党内民主的理念是一致的。协商民主与党内民主统一于公共理性、参与政治和民主的主体意识。协商民主的理念和制度为发展党内民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有效的民主形式。实施以协商民主为主要特色的我党统一战线,是形成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是中国政治的成功实践。加强协商民主,既是发展党内民主并由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前提,也是由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不可或缺的中介。  相似文献   

8.
虽然协商民主号称是民主理论的"协商转向",但是协商民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面临着诸多限制。协商民主强调以共同善为依据达成共识,但是共同善常常无法达到;协商民主强调以理性对话为主,但是参与者的理性能力是有限的,即使能够完全按照理性来进行协商,也未必能够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协商民主主张由一般民众在公开、透明、平等的情况下进行讨论,但来自政治精英、经济优势阶级、专家学者、媒体的政治操弄始终无法避免。由于这些限制,协商民主无法替代代议民主,它的价值在于培养公民的共和精神和包容、参与、平等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9.
论协商民主与公民社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20多年中,西方政治思想不断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关于协商民主与公民社会的研究。协商民主补充和完善了当代西方民主的三种主要形式:代议民主、多数民主和远程民主;而公民社会的提出则丰富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协商民主与公民社会虽然是两种独立的理论,但都是全球化推动的结果,它们是民主化的两个重要作用力,它们倡导理性、有责任心的公民的积极参与,基于组织化的社团运作。理顺协商民主与公民社会的关系,对转型期中国的政治民主以及国家社会关系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协商民主主张参与协商的主体是平等自由的,强调协商公开性,突出协商性,要求协商法制化,邓小平的民主理论对此已经明确地表达了。邓小平立足我国国情,指明发展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发展协商民主的政治保障;以党内协商民主促进国家协商民主,乃发展协商民主的路径选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发展协商民主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1.
作为社会思潮的协商民主理论,是指20世纪后期西方学术界兴起的一种新的民主理论范式,它着重强调现代公民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实现良性的政治参与、政治互动,从而达成决策的合法性与公民政治参与。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在政治协商中具有独特功能,它丰富了政治协商的新内容,体现了政治协商的新本质,提出了政治协商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2.
哈贝马斯交往理性理论有力地批判了近、现代工业文明条件下以工具理性思维模式为基础的“精英民主论,”为当代“大众参与民主论”发展提供了一种哲学话语和方法论基础。以交往理性建构的程序主义商谈民主观,其核心在于强调只有公民的有效参与,才是实现民主的根本途径。这种政治哲学思维对促进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实现公民参与公共决策具有一定的理论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协商民主是人类历史悠久的政治实践和政治智慧,不同国家协商民主是各具特色的。与西方协商民主相比,中国协商民主有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实践方式、进步的历史逻辑和顶层的制度支撑,可以说当代中国协商民主既不是舶来品,也不是中国历史上协商民主的简单承继,而是继承与超越基础上的新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强大的包容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新的民主理论范式,协商民主于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国家兴起并逐渐影响各国民主政治进程。我国协商民主实践的历史较久远,已在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需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健全政府公共决策协商机制、统筹推进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大力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实践、全面提升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充分发挥大众传媒作用,切实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国外学者从反思选举民主以改进决策、政治参与、治理形式等视角理解协商民主的内涵,习惯于向发展中国家推销其民主理论,并没有肯定中国民主政治对世界政治文明的贡献;国内研究从探讨协商民主之于中国民主政治的"意义"、"价值"转向论证协商民主的"真实存在",并建构本土化的协商民主概念,同时,关注人民政协实践问题,总结经验规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研究注入了新内涵。后续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研究的深层次拓展应着重思考人民政协的治理特性。  相似文献   

16.
新社会阶层和协商民主都是全新的概念,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重要领域和理论课题。协商民主是对选举民主和代议民主反思的基础上,吸收各种民主理论的共同价值和合理成分之后形成的一种新型民主形态。新社会阶层是指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形成和崛起的社会阶层。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政治文化传统和非竞争性政治形态决定了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在价值偏好上更易于接受非竞争性的协商民主,协商民主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提供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新路径。当前中国的协商政治实践契合了协商民主的精神和价值,但离规范的协商民主仍存在一定距离。中国要实现从协商政治到协商民主的转型,就需要从政府主导的动员协商走向公民主导的对话协商。  相似文献   

18.
人民政协在当代中国实现了参与广泛的协商民主。在这一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协商民主制度之生成与发展的厚重历史实践中,李维汉在新中国成立前后长期奋战在统一战线,先后具体负责人民政协成立之前的筹备组织工作与成立之后的运行领导管理,对人民政协这一当代中国协商民主的创制生成、坚持运行、规范发展、改革完善均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与理论双重的重要贡献。李维汉提出的关于人民政协的民主之家性质、政治协商职能、合作共事关系、沟通聚智运行方法等协商民主发展原则,把握的深邃理论建树,时至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协商民主理论是对当代西方多元文化的回应,是民主理论的一种新发展,在公民实践理性的基础上,协商民主激发了理性立法,参与政治和公民自治的理想”。行政和解虽然在法院主持下进行,但是相对人摆脱了服从和管理的角色,有助于行政争议的解决和达到行政诉讼的目的,而协商民主理论为此提供了正当性的证明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是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指导下将人民民主理念、协商政治文化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创造性发展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其特点是: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秉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理念;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重要制度载体;坚持政治准则;注重政治认同,凝聚政治共识。发展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重大课题,应根据其特点,通过顶层设计等途径推动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