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黄刚 《探索》2011,(5):18-23
公平与效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本范畴,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本质规律和普遍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与效率这对范畴的认识经历了“打破平均主义、优先考虑效率”到“兼顾效率与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到“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历史过程。提高效率和促进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当前我国在公平与效率方面存在的主要而突出的问题是公平问题。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提出和形成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新观点     
把“效率优先”放到该讲的地方去刘国光(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把“效率优先”放在发展生产的领域去讲,非常合适。这是它永远的存身之地。在收入分配领域不应再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也不要再说“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而要强调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这符合改革  相似文献   

3.
人民内部矛盾是与“敌我矛盾”相对应的.指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在我国改革开放30年以后.改革已从主要是利益调整转向利益调整和利益增进并重.从利益倾斜转向利益兼顾.特别是要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共同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在效率与公平的问题上,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向效率与公平兼顾.更加注重公平:从一次分配注重效率.二次分配注重公平转向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都要兼顾公平与效率。与此相适应,人民内部矛盾又发生了一些新变化,表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理论上是一个突破,在实践上是一次创新。在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改革攻坚新阶段,将原来的“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分配原则深化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意义何在?贯彻这一原则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是什么?本文在此谈几点初步认识,与大家共同探讨。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经济学中,效率与公平是一个古老的命题…  相似文献   

5.
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需要我们科学地看待和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社会发展既需要效率也需要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现阶段中国的收入分配指导原则。在执行这个原则中,市场和政府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应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作用,使效率与公平关系得到很好的处理,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接触到的关系很简单,那末公平的、不公平的、公平感、法权感这一类名词甚至应用于社会观察也不致引起什么大误会,可是在关于经济关系的科学研究中,如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名词便引起了一种不可救药的混乱”(《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第310页),我国理论界今天对于公平问题的研究状况,不幸被恩格斯在100多年前所言中。 目前,理论界在公平问题上的混乱主要表现在对所谓公平与效率关系的理解上。对于公平和效率的关系,理论界的理解颇具分歧,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三种观点:一、主张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二、主张公平优先,以公平促效率;三、认为二者同等重要,不应该区分孰先孰后。一段时间以来,这几种观点处在一种  相似文献   

7.
分配讲公平以承认差别为前提,它与平均主义分配有根本区别,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体制,而决不是也不可能回到计划经济体制的老路上去。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注重分配公平不是妨碍效率的因素,而是保证效率得以提高的条件。分配起点与机会是否公平发生于初次分配,这是再分配无法解决的,因此分配过程一开始,就要注重公平,积极促进相对合理、公平的分配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论底线公平基础上的效率优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公平的实现,不是社会的分配和再分配所完全能解决的,它主要决定于社会的基本结构、制度,以及社会力量的制衡等.因此,"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难以保障社会公平的.科学的提法应是"底线公平基础上的效率优先",即在保证社会成员基本的公平权利的基础上,坚持效率优先.这一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消费品分配方式:"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不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关系,也不是"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关系和"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重大的实践问题,也是复杂的理论问题。目前,理论界对于公平和效率关系的理解颇具分歧,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三种观点:一、主张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二、主张公平优先,以公平促效率;三、认为二者同等重要,不应区分孰先孰后。一段时间以来,这几种观点处在一种相持状态,难分高下。  相似文献   

11.
效率含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两方面含义,公平主要指分配的相对公平,其最高目标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同时公平亦具规则平等的含义。在经济效率与分配公平的矛盾中,我国经济的落后状况和效率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必须将经济效率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这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为了实现经济效率与分配公平之间的平衡,在实践中必须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政府要在再分配中发挥重要作用;社会要确立先富帮后富、最终走向共同富裕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2.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张呈祥《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反映了我们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认识的深化。正确认识和处理公平与效...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根据我国各个时期发展战略的不同取向,我党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认识与调整经历了一个从“兼顾效率与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更加注重公平”的历史发展过程。系统回顾和总结这一历史过程,对于我们深化对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的认识,推动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孙海荣 《求实》2006,8(5):51-55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曾是我国分配领域的指导方针。在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利益的分化和多元化增强,社会转型加速。效率与公平这一对矛盾在当前的发展阶段呈现出新的特点和相互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对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重新考察的基础上,应校正“效率优先”的思路,把公平作为主要的价值取向,以满足构建和谐社会和市场改革的双重需要。  相似文献   

15.
按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有关论述,充满活力和公平正义都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认识和处理激发活力和维护公平的关系,换言之,如何认识和处理效率优先和注重公平的关系,这是当前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正确回答和解决这一重大问题,对于我们把握发展机遇,解决各种矛盾,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效率优先是激发活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条件近年来,随着我国地区之间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呈现拉大的趋势,引起了一些同志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提法…  相似文献   

16.
公平与效率问题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处理好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实现"效率与公平并重".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地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是在效率与公平的问题上取得的一个重大认识突破。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可以说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千古命题”,也是一个基础性的理论。从长远的和理想,的状态来讲,我们主张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和同步,更希  相似文献   

18.
效率,不只是经济问题,它还是一个牵涉面很广的社会问题。公平,不是“平均主义、大锅饭”,是一种调整社会关系的价值准则,是一种合理的社会状态。公平有助于效率的提高,效率的提高也有助于公平的实现,二者是一种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的辩证统一关系。我国改革30年来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处理,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的原则应该被摒弃,“公平与效率并重”才是改革的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9.
收入分配是整个社会经济系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子系统。收入分配的状况不仅影响生产效率,而且影响人们的切身利益,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所以收入分配问题一直是备受各界关注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之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本文拟就收入分配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进行探讨。所谓效率,简单地说,就是投入与产出的比率。所谓公平,主要是指一定社会中人们之间利益和权利分…  相似文献   

20.
人们有一种普遍的误解,认为在西方国家关于公平与效率的观点,似乎只有“效率优先”这一种,或者认为只有这种观点才是正统的、主流的。其实,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上,西方存在着三种典型的观点:效率优先;公平优先;公平与效率并重。这三种观点至今仍争论不休,分不出绝对的正统与主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