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立新 《中国减灾》2012,(3X):47-48
<正>近年来,大家经常从电视、报纸等媒体上听到或看到"应对气候变化"、"清洁能源"、"气候资源"等话题,对其含义,或许您只有大概了解,还不十分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今天,我来给您详细解释一下什么是"清洁能源",清洁能源对应对气候变化有什么作用,它和气候资源之间有什么关系。之后,您会发现原来清洁能源与气候资源息息相关!长久以来,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对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化  相似文献   

2.
孟扬 《时事报告》2009,(9):61-66
最近,新能源是曝光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也是很多国际会谈中必然涉及的主题。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伊始,就推出了雄心勃勃的能源政策,提出10年内投资1500亿美元开发新能源,抢占未来国际竞争制高点。欧洲、日本等主要国家也动作频频,密集出台刺激新能源发展的计划。由此,一场“绿色新政”、“低碳经济”的旋风正席卷全球。我国对发展新能源高度重视,在相继出台《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之后,今年年内将颁布新能源发展规划,这必将对我国新能源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董勤 《前沿》2011,(6):76-79
美国制定2005年《能源政策法》,一方面确立了其未来制定和调整国内气候变化与能源政策的法律基础,另一方面也部署了针对发展中国家开展气候外交的总体方略。在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中,美国可能将气候变化问题、能源问题和国际贸易问题结合起来,向发展中国家施压。我国应当通过《能源法》协调能源政策与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可以考虑在《能源法》中单设"应对气候变化"章。  相似文献   

4.
奥巴马入主白宫以来,在国际舞台表现出令人侧目的低调,"倾听"被许多媒体看做是奥巴马外交新政的代名词。然而,自3月下旬以来,奥巴马政府似乎重新拾起美国昔日的强硬姿态。  相似文献   

5.
苗家平 《中国减灾》2007,(12):57-57
11月27日,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了《气候变化解决方案——WWF2050展望》中文版报告。报告指出,遏制气候变化的主动权仍然在人类自己手中,但前提是世界各国在未来5年内必须根据国情“六管齐下”采取行动。而在中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从而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最重要、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发展低碳能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也是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低碳能源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策略,受到各国高度重视,成为新的国际竞争焦点。在我市全面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关键时期,现就低碳  相似文献   

7.
李忠东 《中国减灾》2009,(12):34-36
谁能够把握住绿色能源蕴含的巨大商机,就能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中抢得先机。2008年10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了全球绿色新政的概念,2009年4月初,该机构又公布了《全球绿色新政政策概要》报告,向各国领导人发出呼吁:实施绿色新政,在两年内将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1%、约7500亿美元投入发展风能、太阳能、  相似文献   

8.
奥巴马总统最近推出了美国的核武"新政",对其前任强硬的核政策做出了必要调整,使之带有某种温和与理性色彩.奥氏的核武"新政"对推动世界核裁军进程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由于没有触动美国核霸权政策的本质与要害,作用有限,不会拉近严峻的现实世界与想象的"无核世界"之间的遥远距离.  相似文献   

9.
200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取得了长足发展。虽然石油及其产品在国际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接近40%,是全球第一大商业能源消费形式,但许多国家都把发展替代能源作为缓解高油价压力、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替代能源在世界  相似文献   

10.
朱书刚 《前进论坛》2010,(11):23-24
<正>新能源产业作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未来发展的支柱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2009年12月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及今年召开的"两会"都以倡导新能源及低碳经济为看点。加快推进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和"两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政经人物     
<正>奥巴马:站在信任"临界点"8月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迎来上任200天,但他的支持率却不断走低。更值得关注的是,奥巴马力推的两项主要"新政"—经济复苏政策与医疗改革遭到  相似文献   

12.
杨泽伟 《人民论坛》2010,(10):128-129
中美在能源资源方面的相似性,为两国在能源与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奠定了基础。目前中美两国的合作机制多样,合作的领域涉及新能源、气候变化、供应安全和法律政策等,但在能源与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受战略互信不足及台湾问题等因素的影响。今后两国合作的主旋律是竞争中的合作,关键是要建立战略互信、改进现有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澳大利亚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两国致力于以符合两国经济增长愿望的方式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环球     
《创造》2011,(4):21-21
欧盟:拟禁汽柴油车应对气候变化 欧盟计划在市区禁止汽油和柴油车的使用,当地民众对此意见不一。有评论家指出,该计划是在强迫人们使用绿色能源,进而不再依靠石油资源,是在欺骗所有司机来让欧盟能够实现不现实幻想。但欧盟委员会表示,这一计划旨在40年内替换所有传统能源汽车,使用清洁环保能源,推广电动力或者氢动力交通工具,拯救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我省的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与突出,能源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快能源产业发  相似文献   

16.
李冬  魏晓莎 《求索》2012,(11):29-31
在能源需求增长、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及经济衰退等因素的推动下,中美两国在清洁能源方面积极开展合作并取得一定成果。但是,两国在清洁能源的贸易上存在摩擦,尤其体现在美国政府频频对中国清洁能源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上,使得中美在清洁能源的合作上频频受阻。本文旨在分析中美清洁能源贸易摩擦典型案例,并提出应对措施,以促进中美经贸合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奥巴马个税新政与中国的现状 2010年9月9日,中国的各大媒体部纷纷报道了一条来自大洋彼岸的新闻:9月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将提出为美国中产阶级的永久性减税计划,同时不再延长对富裕阶层的减税措施。  相似文献   

18.
青海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调节器和敏感区,又是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率先在全国实现碳达峰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是排放总量低,高于西藏和海南省居全国倒数第三,仅占全国排放总量的0.5%。二是能源结构低碳化成效显著。目前全省新能源装机占比达87%以上,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88.2%,已经具备实现碳中和所需要的理想能源结构。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和碳减排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性的关注,很多国家都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主张。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同时也是对地球生态环境保护负责任的国家,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来降低经济发展过程的碳排放,走低碳发展的道路。本文对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包括: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低碳城市"建设、优化贸易结构、促进低碳技术创新、转变消费方式,以及其它方面的政策,如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等。  相似文献   

20.
2009年对中美关系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新年尹始,中美两国迎来建交30周年。之后不久,奥巴马宣誓就职,开始所谓的“奥巴马新政”。中美关系历经30年风风雨雨,到了一个历史新节点。新时期的中美关系如何发展,需要新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