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全球经济失衡背景下,美国经常账户持续逆差与东南亚外汇储备迅速扩张引人注目,东南亚将美元作为贸易计价、结算货币和本币钉住的对象。1998年以后,东南亚经常账户由逆差开始转为顺差,导致其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发展成为典型“官方债权国”。泰国的储备资产扩张更多地依托资本和金融账户,新加坡的外汇储备增长则具有坚实的经济基础,通过公积金计划的实施来降低货币当局的购汇压力。  相似文献   

2.
美国经济霸权与全球经济失衡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美国的逆差持续扩大,且顺差国主要集中在东亚地区。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东亚经济依附于美国经济霸权的必然结果。由于对美国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存在着双重依赖,东亚地区成为当今美国经济霸权最重要的支撑者。正是由于双方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这种不对称地位,调整失衡的压力将主要由东亚来承担。  相似文献   

3.
2004年以来,在世界经济呈现明显扩张的同时,全球失衡也日益加剧,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全球失衡主要指世界不同地区出现经常项目失衡,尤其是美国经常项目逆差急剧增加,发展中国家和石油出口国积累大量经常项目顺差.此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率和储蓄率出现失衡,导致国际资本逆向流动.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经常收支赤字是否会持续下去?对这一课题的议论由来已久,但美国的经常收支赤字自2004年第4季度以后,达到了对GDP比6%以上的水平。1991年美国的经常收支曾一时转为顺差,其后赤字便趋于扩大,2004年外债余额对GDP比达到了21%。在国际收支中,经常收支是国内外商品及服务的交易、收入的分配等种种相互经济活动的结果,与资本收支、外汇储备、误差遗漏的合计相一致。从其他角度来看,经常收支显示了国家的储蓄剩余或不足、即投资和储蓄的平衡。假如出现美国的经常收支赤字调整,将意味着不仅美国,与美国的经常收支赤字相关的其他国家的国际…  相似文献   

5.
日本国际收支在"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项目逆差"的基本格局下,收益项目对经常收支的支撑作用在2005年超过了贸易及服务项目。在贸易收支剧烈波动、收益项目快速成长的国际收支结构下,日本国际收支存在由年轻债权国向成熟债权国过渡的可能,为避免过早进入债权减损阶段,延缓进入成熟债权国阶段才是上策。  相似文献   

6.
美国新经济是另一个神话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经济自1991年4月开始从上次衰退中回升后,至1999年11月已持续增长了103个月.预计进入2000年以后,仍将继续增长。这将比80年代上升期92……  相似文献   

7.
1995年12月17日俄罗斯议会开始选举的前两周,私人银行抛售大型石油、天然气公司的股票,这是切尔诺梅尔金政府准备经受重大失败的明显征候。政府不甘心把那些下过“金蛋”的“经济鸡”留给其继承人。1991年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俄罗斯制定的经济改革战略是以刺激俄罗斯出口部门为依据的,因为这些部门掌握外汇并可以偿还苏联时期遗留下的外债。对于俄罗斯来说,这意味着增加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电力、石油化工产品以及木材的出口。1991年末,苏联实际上已经成为财政破产国,而 1992年开始进行经济改革的时候,俄罗斯在得不到任何国外贷款的情况下开始偿还陈旧的逾期外债。由于对外贸易额剧增和从来没有过的大量对外贸易顺差——这种现实谁也不愿意公开炫耀,发生了居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的反常现象。1992年俄罗斯向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出口量已经超过全苏前十年中的任何一年的出口量。如果苏联的“美元”贸易是逆差,那么俄罗斯的“美元”贸易则是顺差。1992年俄罗斯同资本主义国家贸易的年利润约为100亿美元,1995年则超过300亿美元。据预先统计的资料,1995年1—11月,俄罗斯向周边地区以外的其他国家出口了价值592亿美元的商品,而从这些国家的进口额为293亿美元。为了便于比较,可以说,在最好的1989年,苏  相似文献   

8.
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双边总值贸易进行增加值分解;再根据最终需求者和生产提供者,确定中国与东盟贸易利得的分配原则,揭示其分配格局。得出的结论如下:2011-2016年中国对东盟增加值贸易均是顺差,但2014-2016年总值贸易顺差被高估,平均高估26.46%;价值链生产参与程度与贸易利得基本呈反向关系,中马、中泰双边贸易利得基本要低于中印(尼)、中菲和中越;中国对东盟在中高技术制造业上的顺差掩盖了在初级行业、低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上的逆差;中国与东盟在整体、不同国别和行业的贸易利益分配格局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9.
前言 中国国内亲属与海外华侨华人之间的血缘、地缘关系通过侨汇和信件已经非常牢固。至改革开放前期,来自海外的侨汇很少用于再生产,主要用于扶助国内侨眷的生活。对中国政府来说,在填补贸易差额方面没有偿还义务的侨汇外币收入作为非贸易外汇收入来源是极为重要的。根据林金枝教授所述,在1950年至1988年的39年期间,中国对外贸易为顺差,顺差额为163.52亿美元,而在16年期间逆差额达到了224.77亿美元,两者相抵,  相似文献   

10.
名义账户制:波兰社会保障改革的有益尝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中,名义账户制的诞生是一个制度创新。欧亚一些国家从1995年开始先后引入这个制度,到2004年已有7个国家实行了这个制度,其中波兰很有特色。名义账户制度诞生已经10年了,波兰名义账户制度的运行也有6~7年。总结波兰改革的经验教训,对深入分析名义账户制度的利弊具有发人深省的意义。可以说,波兰改革是成功的,它为转型国家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积累了经验教训,成为一个绝好的案例。甚至可以说,波兰社会保障的成功改革又一次吸引了世界众多经济学家的关注,引起了世界银行和各国政府的极大兴趣。同时,如同二十几年前那样,波兰再一次为中国带来了一缕新鲜空气,又一次成为中国改革的一个参照系。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以来,全球外汇储备空前增加,而日本和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尤为引人注目,但两国外汇储备增加的成因却有本质上的不同。中国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的双顺差,日本为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项目逆差下的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虽然一国外汇储备总量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其经济实力,增强了各自对外的贸易支付能力和还债能力,有助于防范新的金融危机,但过高的外汇储备及不合理的来源结构也伴随着新的金融风险。以国际收支理论为基础,通过实证分析方法,深入研究中国和日本外汇储备增长的原因,比较中日外汇储备来源特征,可以为解析中国外汇储备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俄罗斯国际收支经常账户出现了顺差,这种改善主要是近年石油价格上升以及卢布贬值带来的.而对一国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平衡十分必要的结构转变在俄罗斯并未发生.与此同时,俄罗斯的资本外逃、卢布升值和国际直接投资减少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如不能尽快妥善解决,俄罗斯将无法长期保持其产品出口的竞争力并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一、序言在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于1984年转趋下跌、1986年出现暴跌之后,世界的石油需求开始从疲软转向坚挺。世界的石油消费量在1987年以后便不断趋于增大,其中亚太地区由于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一直保持了高经济增长,其石油消费量的增大尤为显著。根据国际能源组织《石油市场报导》(1991年6月号)的数字,1990年世界石油日均消费量为6560万桶,比1987年的6290万桶增大了270万桶,其中亚太地区的增大部分占82%:从1991-1994年,世界日均石油消费量又从6690万桶增大到6820万桶,增大了130万桶,其中亚太地区的增大部分占90%以上。另…  相似文献   

14.
截止到2005年, 我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了长达11年的双顺差现象, 外汇储备大幅 度增长, 成为国际上储备最大的国家, 这在国际经济发展中是一种反常现象。这是由于我国的货 物出口、引进外国直接投资长期快速增长和短期资金大量涌入进行投机形成的。我国国际收支双 顺差是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结果, 但其中也同时存在着国家经济不稳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1991年马来西亚经济继续有令人惊叹的发展,尽管其经济增长率低于1990年,但仍然是亚太地区中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而且物价上涨率只有温和的提高。但贸易收支差额在近几年来首次出现了逆差,并导致国际经常收支帐户的逆差额增大到约为国内生产总值的9%。  相似文献   

16.
智利失业保险储蓄账户制度:运行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利传统失业保险制度覆盖面狭窄、缺乏公平性以及存在道德风险等问题;解雇金制度虽能稳定就业,降低失业率,但在覆盖面和待遇上仍存在差异性与不公平,二者在解决失业风险问题上缺乏效率,效果不佳。在此背景下,作为民主联盟政府推进社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智利于2002年开始实施失业保险储蓄账户制度,该制度在规避道德风险、扩大覆盖范围、增强再就业激励等方面效果显著,但仍存在制度不公平、收入支持不足等问题,在能否降低管理成本上也有待进一步研究和验证。为了提升失业保险储蓄账户制度的绩效,智利于2009年对该制度进行了深化改革。失业保险储蓄账户制度的发展方向应是与现存的养老金账户相结合,建立综合性储蓄账户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世纪之交的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1世纪初期,国际形势的两大主题仍是和平与发展。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开展,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高科技将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增长。但因旧经济秩序居主导地位,经济全球化缺乏相应的全球管理体制,金融市场动荡的可能性增大,不断扩大的南北差距将进一步恶化,经济发展不会是平稳的、高速的。一、经济增长前景看好美国经济从1991年开始复苏,迄至今年六月份已达110个月,成为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扩张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先后经历过8个经济扩张期,平均持续时间为52个月。美国宏观经济顾问公司预测,由于对信息技术和其他高科技的大量投…  相似文献   

18.
2004年美国经济加快复苏的因素和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下半年美国经济的强劲复苏预示着2004年美国经济将进入新一轮的扩张,其支撑因素是消费和投资信心恢复、IT技术全面复苏、劳动生产率持续增长、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股市的强劲反弹等。但巨额财政赤字、庞大的经常项目逆差、疲软的就业形势和过剩的产能以及不确定的国际政治因素等都可能制约美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泰国经济再度趋向活跃泰国经济已经开始从1985年、1986年连续两年的经济衰退中恢复过来了,它的经济之所以能得到恢复,其主要原因是贸易收支状况的改善。在出口贸易方面,泰国的劳动集约工业制品对日元不断升值的日本市场的出口不断迅速扩大;而在进口贸易方面,泰国的首位进口商品(原油)的国际市场价格下跌使泰国的进口支付额不断趋于减少,1987年第一季度的贸易收支已转为顺差,虽然顺差额并不大。由于石油进口支付的减少所导致的对进口依赖程度的下降。在宏观经济方面增强经济增殖能力;而出口扩大则提  相似文献   

20.
印度尼西亚政府想继续抓紧1989—90年意外出现的经济繁荣的效果,同时保持经济增长的势头与继续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它对通货膨胀与对外收支不平衡的担心已经不像六个月以前那么紧迫了,物价上涨比去年所预计的要快,1991—92年度的国际经常收支逆差额将超过40亿美元。紧缩性的货币与金融政策导致了1991年经济增长幅度的下降,据说这些政策曾经造成许多实业部门与银行业部门的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