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尚新磊 《求索》2014,(5):133-137
胡适"作诗如作文"的提法与其白话诗实验必须作为一个具体的思想求索过程来理解。为了寻求新的变革可能,胡适自觉地与传统认知观念、文化心理进行离向,"作诗如作文"看似不经之论,其内蕴的语言意识最终却促成了文学革命的理论蜕变。胡适在白话诗探索过程中有意坚持对"语言主动性"的强调,尽力协调好各种新语素在诗体内的相生关系,探索白话语态可能产生的诗体审美效应。这样一种意识贯入与实验主义相结合的实践路径使其绕开了先前别人改革的误区,使得中国诗歌终于驶出了传统的航道。  相似文献   

2.
宋湘绮 《求索》2011,(2):198-200
轻视当代文学一直是当代批评者的一种姿态,当代诗词更是被文学评论边缘化。其实,优秀的当代诗词也在探讨着"新人"的出路。宝玉、涓生、酒徒的评论涉及经典的创造和命名。排除偏见和成见,当代人比后人更能准确地解读我们亲历的时代文本,从诗词中看到文学之根———人性,看到价值转型中"新人"的艰难行进的足迹。  相似文献   

3.
李丹  丁力 《求索》2013,(7):146-148
古往今来之传世诗词佳作,无不在修辞、情感方面有着鲜明、独到之处。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之典型代表,毛泽东诗词运用"万"、"一"等数字,使其文学修辞达到了极高之境界,终成就了毛泽东笔下之诸多传世诗词精品。毛泽东诗词的数字修辞广泛触及了相关的人、事、物,是建立在颂扬真善美而诅咒假恶丑基础上的情感外示,这种情感既广博又深沉。这一切,都充分展现了诗人作为人之自然本真。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在1958年所写的一篇长文中表示,自己在诗词方面是有点目空一切的,独于毛泽东诗词却是"五体投地",不下三五次地依毛泽东诗词原韵酬唱,正是表达这种心情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邓莹辉 《求索》2010,(11):194-196
比兴是中国古代诗学思想的核心。感物兴情,发而为诗,是唐代以前诗人共同遵循的作诗原则。但宋代诗歌却少用比兴,这与他们主"务内之学"、强调"以意为主"、重视"学人之诗"、追求平淡诗风等有密切关系。但宋人诗学并非罕言比兴,且将比兴手法大量运用于词中。  相似文献   

6.
传统诗词社会功能之浅见谭锦华提笔伊始,让我以贾漫的《中华诗词自白》的结束语作开篇:"中华在,我必在。中华存,我必存。我愿在中华民族发展中发展,繁荣中繁荣。"现在我就传统诗词的社会功能论述如下,就教于方家。一、传统诗词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丰富资源中国素称诗...  相似文献   

7.
话说心态     
舒展  方成 《同舟共进》2009,(6):71-71
苏轼诗词的魅力和生命力,九百年来一直吸引着中国人。《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已成为两岸的流行歌曲,成为中秋联欢晚会的必唱曲目。《渔隐丛话》评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  相似文献   

8.
诗三首     
诗三首曾庆榴作者附识:我很少作诗,常以为古人诗词之道,十分深奥,非我所能掌握,然每有感兴,仍爱杜撰几句.所谓情动于中形诸言,情不自禁也。这里刊出三首,一作于初到省委党校工作之时,一作于任党史教研室主任之时,一作于调离党校之后。文词无足观,谨以为在省委...  相似文献   

9.
郑德东 《前沿》2010,(6):136-139
诗歌是受中国古典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艺术载体,它不仅遵循着自身的发展脉络,而且影响着其他门类艺术的理论形成。中国园林艺术作为一门营建、游赏、居闻的综合性艺术,从来就没能脱离过诗词的笼罩和控制。本文从"选地构造""草木栽培""水石经营""谐合变幻"以及"意境导引"五个部分通过对诗作与园林理论的对比分析,进而揭示出诗词在本土传统艺术理论形成中的艺术批评作用及对园林理论的积极推动。通过对"诗园互惠"的研究分析,为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演变规律提供有力的论据。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老一辈文化名人中,张伯驹先生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让人敬仰。他是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上个世纪初,被称为当时中国的"四大公子"之一,艺术大师刘海粟称其为"京华老名士,艺苑真学人"。  相似文献   

11.
包得义 《求索》2013,(1):130-133
诗僧康宝月,知名于萧齐永明年间,颇得当时帝王、名臣之赏识;其通解音律,擅长作诗,梁钟嵘《诗品》中称其诗"有清句"。文章探讨了康宝月的生平及其在永明年间的行事,分析了其传世诗歌具有的模仿乐府旧题、表现艳情内容的两大特色,认为其诗风格清新流畅,与文人同类诗作相比也不遑多让。最后论述了其诗歌余韵波及后世,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12.
纪晓华 《求索》2011,(1):189-191
元代诗词大家张翥一生经历了元代的盛衰,他的诗词创作有着相通的情感内涵。词集《蜕岩词》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和多元,包含了怀念昔日歌舞宴乐生活的恋旧情结,充溢着绵丽纤婉的情感流露;相对而言,更具价值的是《蜕岩词》精致的语言中包孕着深深的人生迟暮感与浓郁的家国之悲,和看透世情、心归山林的隐逸之思,并于词中灌注了深深的"病"、"酒"情结。《蜕岩词》的整个思想倾向整体上典型地体现了"亡国之音哀以思"的伤乱情怀,反映了元代中后期的社会风貌和元代文人的文化心态,是元代词坛的殿军。  相似文献   

13.
肖军 《台声》2013,(5):97-99
"陈词慷慨事,建设新诗坛;平常一堂课,老师激情展;师表能若此,好字不须言"。这是参加古典诗词欣赏与创作课后,一位大二学生用“七步成诗法”写的藏头诗,诗中第一字连读下来就是“陈建平老师好。”  相似文献   

14.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寥寥数语即将一幅苍美壮阔的秋郊夕照图生动勾勒眼前。诗词古朴的韵味时常在我合上书后徘徊脑海,久久不散。  相似文献   

15.
蒋力庆 《人民公安》2012,(11):41-41
在我的眼里,他人生的两大乐趣,一为饮酒,二为作诗。自古,诗人大都是和酒联系在一起的.酒到劲头.下笔就是拍案叫绝的好诗。万箭飞就是这样,饮酒作诗,酒是他的激陪,诗是他的生命。  相似文献   

16.
王克勇 《前沿》2010,(9):198-200
考察新历史主义小说文本中的中国艺术因素,挖掘其在古典诗词化用以及意象性思维方面浓厚的"中国风格",另外,与新历史主义小说有关的丰富的文化症候也是本文论述的重心所在,鲜明的南国风情和密集的民国故事叙事既与当代的文学和文化症候相关,也可以看出新历史主义小说"中国风格"的另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7.
人生感悟     
(一)人生有韵律诗词有韵律,人生也有韵律。诗词的韵律指的是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人生韵律涵盖的是生命价值及生存艺术。诗词有韵律才有品味,人生有韵律才有意义。让诗词富有韵律是少数文人的事情,让人生富有韵律是每个人的追求。无论诗词之韵律还是人生之韵律,其实质都是一种和谐。幸福的人生应当是和谐的人生,有韵律的人生。我们需要着力思考的是,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变得和谐,怎样才能使自己的生活富有韵律。因为人生旅途中能够让你的生活走调变味、以至失衡变态的事情有太多太多。(二)关于得与失这是一个连几岁小孩都会遇到的问题,有多…  相似文献   

18.
值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向前推进之际,琼中县推出大型诗词集《黎母山神韵》,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琼中位于海南岛中部,享有"海南之心、三江之源、森林王国、黎苗家园"等众多美誉,著名的五指山、鹦哥岭、黎母山、吊罗山把她紧紧拥抱,使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大氧吧,也是文人墨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此诗词集收录了以琼中县为题材的诗词266首。醉美琼中处处诗,她的山水风物具有的迷人魅力吸引着诗人,  相似文献   

19.
读唐诗,话友情卢白木中国的文人一向是十分重视友谊的。翻开文学典籍,描述友谊的诗词篇章,屡见不鲜,"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已成千古名句,古人是把友谊作为一种高尚的传统美德而加以颂扬的。然而,友谊的形成,绝不只是偶然或一时间的情投意合和感情用事,它须有...  相似文献   

20.
吴桐 《公民导刊》2016,(5):52-53
正看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看那些下到7岁,上到55岁的大学生、中学生、主持人、警察、教师、外国人等的高手过招,"互相厮杀".直呼过癌。佩服他们的储备与积累。更能感受到诗词带给他们的震慑力。与其说《中国诗词大会》是一场诗词高手的较量。倒不如说这是一场诗词的狂欢。在越来越浮躁的社会。电视节目越来越娱乐化的当下。央视这档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