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最早投身商海的一代人,大多已进花甲之年。他们的成功和辉煌,不仅为推动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为个人和家族积累了财富。 这是一个“先富起来”的群体。而他们的子女,则被人们称之为“富二代”。  相似文献   

2.
他们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一边成长一边见证中国的改革开放。一些人在“穿名牌、听ipod、吃麦当劳”中长大;他们经历了高考的“独木桥”,也面临着高校扩招和就业带来的巨大压力,不再拥有“天之骄子”的自豪;他们熟知互联网,习惯在论坛“灌水”,用QQ和MSN聊天,用博客表达自我;他们思想解放、个性独立、崇尚“我的地盘我做主”、“不走寻常路”……他们,就是“80后”的大学生。面对他们,思想政治课该讲什么?该怎么讲?  相似文献   

3.
“第五代”青年价值观变化趋势和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五代”青年价值观变化的趋势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价值系统和人生定位。从政治代际理论来划分,我们人民共和国曾有五代人一起生活过。他们是:出于本世纪10-20年代的第一代青年,他们是“共和国的缔造者”;出生在30-40年代的第二代青年,他们属于“迎接解放的一代”;出生在50年代的第三代青年,他们是在文革开始进入青春期,被称为是“红卫兵”一代;第四代青年,出生在60-70年代,被称为“改革开放初期成长起来的一代;第五代青年,出生在70-80年代,9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入青春期,被称为“新新人类”。他们是…  相似文献   

4.
“病树前头万木春”大浪淘沙.泥沙俱下。由于剥削阶级腐朽观念的影响、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馒袭,加之我们某些地方两个文明建设“一手硬、一手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在市场经济的运作和发展中,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没能经受住考验,让“病菌侵入了肌体”。他们追逐...  相似文献   

5.
领导干部既要“立言”,更要“立行”,在一定意义上,“立行”重于“立言”。人们常说的“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群众的民主意识普遍增强了,思想普遍活跃了,对领导干部“言”和“行”的要求也更高了。他们不仅关注领导干部的“言”,更  相似文献   

6.
抓“核心”促“中心”抓“中心”保“核心”──试论农村党的建设与发展经济的关系梁立义,周维丽在当代中国,加强党的建设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整个系统工程的“核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的发展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整个系统工程的“中心”。无数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7.
提到“大款”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童叟皆知。它是有钱人的代名词,是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涌现出的一批私营企业家、个体专业户等人的别称。可“大款”与“社会主义”怎么会扯到一起呢?社会主义制度早已在我国扎根,并且初步显示其优越性。可是,不少人对“社会主义”的内涵不理解,甚至是误解。“社会主义就是人入劳动、入太平等、有衣间穿、有饭同吃……”在他们的头脑中,社会主义就是一种绝对的平均主义。很显然这种观点十分荒谬。正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批批“大款”脱颖而“出时,他们便牢骚满腹、…  相似文献   

8.
徐文秀 《中国妇运》2013,(10):40-41
年轻干部是事业薪火相传、接续发展的承载者,是“中国梦”的追梦寻梦圆梦者。与“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上一代相比,这一代年轻人是“生于改革开放,长于民族复兴”,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身上既有不可比拟的长处和优势,又有不可忽视的短板和劣势。如何在扬长避短的同时,尽早尽快地扬长“补短”,做到“缺什么补什么”,显得尤为重要。透视当下一些年轻干部,大致有这么“八缺八不缺”,不妨对号入座,抓紧“拾遗补缺”:一是不缺学历缺阅历。眼下的年轻干部学历早已经不是问题,学士、硕士、博士大有人在,比比皆是,高学历可谓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9.
对广东“三资”、私营企业知识分子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调研组在大批知识分子“下海”潮中,在一群群“孔雀东南飞”的改革开放新景观中,许多“读书人”被广东的“三资”、私营企业所吸引,经过一番犹豫徘徊之后,毅然投奔到那里建功立业。当他们与“三资...  相似文献   

10.
他们自以为是的傲慢与偏见,他们总以为他非的自负与偏执,说他们自己是“神经病”,那是言重了,但他们确实患有这种“东东病”。  相似文献   

11.
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论断张蔚萍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前苏联和东欧一些经济学家,还是我国某些经济学家,他们在批评公有制和赞扬私有化时,常常拿马克思讲的一句话“重新建立个人所自制”作为理论依据。近几年来,我国有几位号称是当代最有权威的...  相似文献   

12.
从“波浪式”前进到“跨越式”发展的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非常关注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此问题他反复作了论述。面临我国经济被长期的“左”倾错误和“文化大革命”拖到崩溃边缘的严重局势,在改革开放之初强调经济发展快一点无疑是正确的。邓小平指出:“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丰硕成果,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一些西方国家的某些反华势力,某些存有先天性反华仇华清结的人,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出现在世界的舞台上,于是便力图遏制中国,炮制并极力推销一种反华论调——“中国威胁论”。然而“中国威胁论”炒了近十年,并未产生他们所企望的遏制中国发展的作用,于是转换角度寻找新的突破口。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外交》杂志今年polo月号上抛出了西格尔的“中国无足轻重论”O西格尔在题为《中国重要吗?》的文章中说,中国这个“拥有全世界1/5…  相似文献   

14.
闻午 《政协天地》2012,(11):33-35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批又一批泉州人从祖国东南角的家乡出发,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北上京沪、南下广深、西越川渝,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上,他们以“输人不输阵”的气魄投资兴业,演绎了一个又一个“爱拼才会赢”的泉商故事。30年过去了,他们乡音未改、乡情更稠,漂在异乡却心系桑梓,时刻关注和支持家乡建设。而今,他们中被推荐担任家乡各级政协委员的杰出代表人士,更透过人民政协的履职平台,团结广大异地泉商,循着家乡“二次创业”的号角声,纷纷带着好项目、怀揣大资金,信心满满地返乡创业,他们誓与乡亲齐打拼,共助家乡新跨越。他们说……  相似文献   

15.
李小健 《中国人大》2014,(17):22-23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法治建设的黄金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立法工作紧跟改革开放节奏,一路为之保驾护航。从与改革开放同时起步“摸着石头过河”,到确定市场经济改革目标后的逐渐充实、健全和完善,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的“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人大立法始终坚持着推动改革发展、服务中心大局的理念,努力使国家由弱变强、百姓安居乐业、社会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6.
蔡桂如 《前沿》2009,(12):198-200
作为明时代杰出的思想家,阳明立“心”学,教人“去恶为善”,是为了稳定统治秩序,实现“天下一家”的理想社会;王艮倡“身学”,教人“修身为本”,是为了重建社会秩序,实现“人人君子,比屋可封”的王道社会。他们“心”忧天下、“心”装百姓,把自己的命运与社会安定紧密相连。研究和学习他们的光辉思想,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华乃强 《公安学刊》2009,(1):27-28,41
4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公安机关不断创新发展“枫桥经验”,不断赋予“枫桥经验”新的时代内涵,为保障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与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拨乱反正和改革起步时期,“枫桥经验”在给“四类分子”摘帽中恢复了生机和活力;全面改革开放时期,“枫桥经验”推动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枫桥经验”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提供了宝贵经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枫桥经验”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为优化社会管理提供了新的范例。  相似文献   

18.
马栋 《世纪行》2007,(12):31-31
中共十七大报告第二部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有这样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一段话:“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相似文献   

19.
魏斌  冯叶 《民主与法制》2014,(31):43-45
与全国不断涌现出的“职业取款人”相比,33岁的福建安溪人李尚伟,只是他们那个歪门邪道行业大军中根本不起眼的“小不点”,但他和他这个被“业界”称之为“幽灵团队”的6人,却是“职业取款人”队伍中的典型人物,他们“忠于职守”,他们有“团队精神”:“永远只对上家老板负责,不贪念提成以外的财物;宅在城市的院落中,没活的时候决不外出闲逛;永远不去打听上面老板的事。保守属于自己的‘秘密’。”  相似文献   

20.
《中国保安》2012,(14):54-54
一提到“领导力”这三个字,相信大家并不陌生。随便上网站一搜,定会出现成千上万条关于“领导力”的话题与培训开发课程。所有做领导的人不管官大官小,整天就在研究什么是“领导力”。也就是有了这样的需求,那些关于“领导力”培训与开发的公司自然而然也就体现出他们的价值,因为他们充当了“领导力”培训与开发大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