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上海城市精神培育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西恒、矫海霞的“上海城市精神培育之我见”一文指出:城市精神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城市精神的关键在于塑造城市个性,并提出了培育上海城市精神需把握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上海在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的 进程中,在加强硬件建设的 同时,要花大力气加强软件建设,加快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法制化步伐,加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塑造新世纪上海城市精神,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质。加强软环境建设,塑造新世纪城市精神,是实现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必要条件。一、提高对建设软环境,塑造城市精神意义的认识上海在申博中向世界承诺“中国若有一份幸运,世界将添一片异彩”。这“异彩”不仅要构建以“三环十射十多条轨道交通”为标志的城市基础设施,不仅要解决“有草无虫跳、有树无鸟鸣、有花无…  相似文献   

3.
一、"龙(?)"、"三个中心"是上海城市建设的"纲" 九十年代是上海城市建设的黄金时期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第二部分九十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中指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党中央在党的代表大会上阐明上海城市的性质,这是第一次.并且明确了上海不是一个地区性的多功能城市,而是一  相似文献   

4.
回顾上海改革开放30年来精神文明建设的历程,可以看到上海城市精神的成长与这一历程紧密相关。尽管“城市精神”作为词汇,还是前些年流行开来的,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实际上始终在追求和培育着自己的城市精神。  相似文献   

5.
回顾上海改革开放30年来精神文明建设的历程,可以看到上海城市精神的成长与这一历程紧密相关.尽管"城市精神"作为词汇,还是前些年流行开来的,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实际上始终在追求和培育着自己的城市精神.虽然这样的追求和培育随着上海在建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进程中所处地位的变动而有所不同,但始终是上海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6.
张志勇 《学理论》2010,(14):67-68
城市文化是一种特定的群体文化,它的构成要素包括城市精神、城市价值观、城市伦理和城市形象。一个城市要塑造其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要紧紧围绕城市精神、城市价值观、城市伦理和城市形象这些要素来进行。我们可以通过培育城市精神、确立城市特有的价值观、营造独特的城市伦理、建立城市形象识别系统来塑造某一特定城市的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7.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 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城市的 兴起和成长,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城市精神是指以城市为中心的文化形态及与城市有关的精神现象的总和,是城市市民综合素质、文明程度、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等在文化形态上的反映,是城市政治、经济和文化在精神领域的集中体现。公民意识作为法治下的一种现代民众意识,正日趋对城市精神的塑造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城市精神的塑造需要什么样的公民意识城市精神的塑造所需要的公民意识可分为三个层面:公民道德层面、法律层面,以及政治参与层面。从个人作为城市的最小组成因…  相似文献   

8.
穆廷云 《学理论》2012,(10):84-85
城市不仅有外在的形式,还有其内在的精神气质。城市建设应该包括两个层面,即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城市精神的凝练是城市发展的自觉,城市精神具有时代性,伴随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城市发展与城市精神要形成良性互动,以城市精神促进城市发展,在发展中塑造和培育城市精神。  相似文献   

9.
上海将在二十一世纪初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围绕这一战略目标,要使上海城市建设在原有基础上有一个新的大发展,这对于面向新世纪,既承担改造与振兴重任,又肩负发展与创新使命的上海建设行业来说不仅面临严峻的挑战,而且面临着有利的机遇。因此,展望未来上海城市建设发展前景,探讨建设人才高地构筑,制定人才高地构筑的对策措施,对实现上海城市发展的宏伟蓝图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根据《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上海》的规划目标,上海的城市建设到2010年基本形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中心城市格局;形成现代化国际城市基…  相似文献   

10.
正近期市党建研究会组织召开座谈研讨会,邀请高校科研单位专家学者,就"上海城市建设治理发展对城市党建提出的新任务""城市大党建的基本内涵、核心要素、目标任务"以及"上海党建工作如何与上海城市建设治理发展的特点、规律相适应"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1.
城市精神是城镇化中的灵魂,塑造引领城市和人发展的城市精神是完善城镇化健康机理的表征。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城市精神作为城市躯体中的灵魂,不断在人类的认知判断、价值判断、审美判断的实践活动中深深地烙上人的情感符号、精神特质、文化样式。同时,城市精神又以在历史与逻辑统一的理性演变过程中所凝练的生命特质以其深刻性、确当性和生动性塑造人的灵魂。在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中,城市价值主体不断从城市精神这个价值客体中汲取人们所需要的价值元素,城市精神也在城市文脉特有的语境里不断增强历史的厚重感,鲜明的时代感,真、善、美的交融感,其良性互动的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上海城市建设高速发展,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了使用,改变了上海的城市面貌和对外形象,为把上海建成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奠定了基础。同时,高强度的投入和高速度的建设也带来了巨额负债。如果不及时、有效地采取对策,高负债将会对上海城市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建设产生不利影响,并有可能对上海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因此,研究并建立有效的城建资金还贷机制,已成为加快上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迫切需要。一、举债及还贷的基本情况“九五”期间,上海将继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形成…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4,(34)
城市精神是一种深层次的社会意识,是城市政治、经济和文化在精神领域的集中体现。城市精神的内涵既概括了科学、文明、诚信、创新、仁爱等内容,也包含着深厚的法律品格。城市精神的法律品格应包含善治政府、社会法治和主体权利意识,城市精神的法律品格可以为城市精神的塑造提供动力支持、各种援助,以及法律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上海城市建设已迈上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轨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推进,城市面貌大幅度改观,市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在改善中不断提高。特别是1993年,上海全年用于城市建设的资金达146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以杨浦大桥、内环线一期高架为代表的一系列市政重大工程的胜利竣工,加快了上海向立体化交通迈进的步伐,成为上海迈向21世纪国际化大都市的新象征;以政工住宅面积600万平方米为代表的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十二件实事的全面完成,继续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成为鼓舞全市人民抓住机遇奋发图强的强大精神动…  相似文献   

15.
城市形象塑造要强化文化意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个城市形象的文化含量,折射出这个城市的品味、水准和价值追求。在城市形象塑造中要强化文化意识:一是强化文明意识,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二是强化“文化规划”意识,注意从意识形态和文化发展的高度来思考城市形象问题。三是强化特色意识,有针对性地塑造有特色的城市形象。四是强化美学意识,注重城市的整体和谐和艺术美感。五是强化生态意识,特别注意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相似文献   

16.
城市文化 ,是一个城市生存的基础和城市人生活的精神支柱 ,是城市的一个精神亮点 ,也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纽带。在当代中国 ,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就必须大力加强城市文化建设 ,以城市文化的繁荣为城市经济及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 ,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一、城市文化的内涵及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城市文化与其他文化不同 ,是具有鲜明城市特点的一般文化。它强调的是标志性的或内在的价值 ,使城市充满朝气或者使其具有独特性 ,这就是城市的文化价值所在。从整体上来看 ,城市文化涉及三个要点 :一…  相似文献   

17.
学习、进取、敬业、奉献吴红星(上海市松江区人大副主任、区总工会主席):上海正面临着由申博成功而带来的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如何使上海在实现新突破和新发展中大力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我认为,要围绕培育职工的职业精神,着力建设一支“学习、进取、敬业、奉献”的职工队伍,为全面提升上海的城市精神增光添  相似文献   

18.
“社区建设”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90年代初一些社会学的著作中,1991年5月以后,民政部长崔乃夫在多次讲话中予以肯定,开始作为特定的概念被广泛运用。上海的社区组织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一自新中国建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上海城市居民和全国城市居民一样,绝大多数是以工作单位(以下简称单位)为其社会组织空间,这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具有中国特色的微观社会的组织形态,它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城市“社区建设”的功能并成为其主体。上海城市居民在国家、单位和个人之间存在着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直线的关系。单位作为社会的基层组…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上海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上海建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始终牢记国企使命担当,以服务上海城市建设为己任,坚定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企业转型发展的全过程。我们坚持以党建引领工作方向,以调研夯实工作基础,以创新深化工作载体,努力从"工程承包商"向  相似文献   

20.
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带动长江三角洲以至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上海要建成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带动长江流域经济协调发展,从而完成历史赋予的重任,就必须以贸易为先导。一、充分活跃上海城市贸易。把上海城市贸易发展为世界各地精品的荟萃之地、批发贸易活跃之地和东亚地区重要的转口贸易基地。第一,充分发挥中央商务区和中心商务区的作用。应把规划中的中央商务区地区建设成为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经济动转的“神经中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