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萍 《中国人大》2012,(5):21-21
“感觉我很活泼吧,整天和孩子们在一起,孩子们让我年轻!”面对初次见面的记者,邵喜珍代表直率、爽朗、充满活力的特点就充分展露出来。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邵喜珍是连续两届的全国人大代表。3月4日,记者在河北代表团驻地见到她时,她首先和记者分享了她和5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握手的喜悦。  相似文献   

2.
记者手记:这是一名特殊的讲述者。她因为自己的切身经历。萌发了立遗嘱的念头,并且早早为自己的孩子、父母作出了安排。她告诉记者,在立完遗嘱那一刻,她觉得自己的人生突然轻松了许多。  相似文献   

3.
苏星 《当代广西》2010,(16):38-39
采访梁皓颇为困难,一来她很忙,二来她很谦虚,她会诚恳地向记者推荐其他获奖者来表示拒绝,语气很温和,态度很坚决。正如熟悉她的人所说,轻言细语是她给人的第一印象,坚持和谨慎才是她的性格特质。  相似文献   

4.
姜月是吉林省女子监狱里的一名囚犯,今年48岁。因杀害丈夫入狱,入狱前,她曾是吉林省某省级金融杂志副总编,入狱后,她曾经悲观、失落、彷徨……经过灵魂的洗礼,她最终战胜了自己,成为监狱女囚中的“知名记者”。  相似文献   

5.
记者见到王金初代表,是在驻地宾馆,她房间的桌面上铺满文件。虽然是“突袭”,王代表仍以真诚的笑容、热情的茶水相待,令记者油生感动和亲近。 “我正在看信。”原来桌面上那些手写的“文件”是当地百姓给她写的信,得到允许,记者翻看了部分信件,都是当地的中学生和村民的亲笔信,内容却并不隐私,多是针对当地实际问题提出的意见、建议。“这些学生真是了不得,提的建议非常好,我是都带着,都当宝贝。”  相似文献   

6.
饶谨今年本科毕业,但她并不急于找工作,她的梦想是在大学做一名老挝教师。6月初,记者采访了正为首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担任老挝语翻译的她。  相似文献   

7.
在记者与五齐学校的老师们告别的时候,教学秘书张春荣一再叮嘱记者:发稿前把稿子给我们看看吧。她说,她害怕有误解。  相似文献   

8.
没有童年的“名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仅十四岁、正在上初三的女孩,最近获得了世界精英模特大赛中国区亚军。一时间,她成为大小媒体追逐的对象。记者们在专访中形容说:“虽然她年龄最小,但她在舞台上的风采却不容小觑,无论是身材还是在走台步时的感觉都丝毫不逊色于其他专业模特,给人的感觉她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名模胚子。”我在报纸上看到这个女孩的照片,正如记者的描述,她不像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而俨然是一名美艳妖媚的成年女性。她的表情经过特殊的训练,一举一动都恰到好处;她的时装更是光彩照人,显然是寻常女子不敢穿、也不能穿的“极品”。忽然之间,我有一种…  相似文献   

9.
夏莉娜 《中国人大》2009,(19):45-46
92岁高龄的曾克,由于健康的原因于去年7月住进了北京协和医院,现无法接受记者的采访。她的儿子张小岗告诉记者,母亲住院前为出书整理自己作品,在目录中开国大典这一题目下,注明待查。虽然没有找到曾克专门回忆一届政协和开国大典的文章,只是看到她在政协会上和开国大典当天拍的一些照片。但记者从她众多的作品当中,  相似文献   

10.
她的昨天和今天──记全国政协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长何鲁丽本刊记者王秀英何鲁丽很忙,每天的日程安排得密不透风,我们曾多次要求采访她,都因她挤不出时间而未能如愿,无奈只好通过熟悉她的人,作了间接采访。何鲁丽是北京市政府副市长中唯一的非中共党员的女性。她的父...  相似文献   

11.
又见申纪兰     
一头短发,一身旧式的黑色衣裤,外加一双布鞋,申纪兰代表的这身打扮,跟记者在2007年全国人代会上首次见到她时,并没有多大变化。不变的还有她那抖擞的精神和有力的步伐,尽管她已年过八旬。3月4日下午,在山西代表团驻地,记者又见到了熟悉的申纪兰代表。“申代表您好啊!”“你好啊小伙子。”申代表脸上洋溢着慈祥的笑容。跟记者寒暄后,她走进了三楼会议室参加山西代表团举行的会前预备会。  相似文献   

12.
夏莉娜 《中国人大》2009,(16):45-46
袁雪芬是著名的越剧表演艺术家,记者一年前为寻访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专程到上海采访过她。今年是纪念建国60周年大庆,记者为寻访参加一届政协第一次会议的代表再次到她家里采访。袁先生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和天安门城楼上与新中国的缔造者们一起参加开国大典是自己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段日子。  相似文献   

13.
赵准胜 《前沿》2010,(1):F0002-F0002
虽然是中国青年年报的记者,但桂杰为人纯朴,毫无大记者的架势,她文笔轻灵,却直抵心灵深处,绝无娇柔之感。一如桂杰其人,这本《不会尘封的记忆——百姓生活30年》首先给人以诚实、厚重之感。  相似文献   

14.
王亮 《两岸关系》2012,(12):31-33
许荣淑是民进党创党成员。2009年7月,她顶住压力,与范振宗毅然赴湖南长沙参加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一时成为热点。同年,她脱离民进党,成立了人民最大党。近年来,她奔走海峡两岸,以实际行动表明了促进两岸交流合作的态度。近日,本刊记者对她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5.
张彬 《人民公安》2006,(2):28-29
冬日的午后,记者在公安部刑事侦查局见到了祝燕涛,她刚刚参加完一个公安部与联合国反拐项目谈判归来,尽管一脸疲惫,可一谈起她所衷爱的打拐工作,顿时倦意全无,用她自己的话说是“痛并快乐着”。  相似文献   

16.
’97女职工工作展望——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倪豪梅访谈本刊记者吕晋郑晨迎新年前夕,正是各级领导慰问职工群众送温暖的时候,全总副主席倪豪梅也是忙得坐不下来,直到农历除夕的前一天,记者才好不容易“捉住”了她,请她谈了1997年女职工工作的设想。倪主席首先向我...  相似文献   

17.
熊春艳 《当代广西》2009,(20):38-39
9月26日采访的时候,记者恰好坐在韩素云的旁边。她转过头,微笑着招呼记者:“你好”,毫无名人架子。素色的衬衣,黑色长裤,烫过的头发绑在后面,她看上去是那么的普通,宛若邻家大嫂。谁又能想到,眼前这位朴素如云的中年妇女是全国人民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评选出的“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韩素云。  相似文献   

18.
在2010的全国两会上,有一位“美女记者”吸引了众多媒体的眼球。她在3月8日的全国两会记者会上,提问卫生部部长陈竺关于农民工“开胸验肺”的问题,一打激起千层浪,成为两会上的一大焦点。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等各大媒体都对她进行了报道,数百家媒体纷纷转载。  相似文献   

19.
2月20日下午,记者在全国妇联的办公室里采访了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启现。黄启燥的脸上还留着泪痕。她说,凌晨3时多,她被电话惊醒,凌晨4时50分,她就赶到了妇联,接收中央的通知。虽然已有预感,但真的听到小平同志逝世的消息,黄启民还是忍不住流了泪。她立即通知妇联党组和书记处成员,早上8时准时开会。全国妇联的党组和书记处全体成员开会学习了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发出的《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黄启邓向记者转述了全国妇联主席陈慕华的一段讲话。陈慕华说:“小平同志是党的…  相似文献   

20.
苑生  刘燕 《黄埔》2010,(1):31-31
彭猗兰,1908年生于安徽芜湖,今年已是102岁高龄。她曾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女生队教导员,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是今天还依然健在的亲历者之一,本刊曾在2009年第一期上发表过她回顾参加八一南昌起义的文章。在2010年元旦前夕,本刊记者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去看望了这位百岁黄埔老人。老人见记者来访,非常高兴,脸上泛出和蔼可亲的红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