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国时期,一天,齐威王和魏惠王一起打猎。魏惠王对齐威王说:“我的国家虽小,尚有直径一寸大的珍珠,光辉能够照亮车前车后各十二辆车,这样的珠子共有十颗。难道凭齐国这么大国家,就没有宝贝吗?”齐威王说:“我用来认定宝贝的观点跟您不同。我有个臣叫檀子的,派他守卫南城,楚国人就不敢来侵略,泗水流域的十二个诸侯都来朝拜我国。我有个巨叫盼子的,派他守卫高唐,赵国人就不敢乐来员河打渔。我有个官吏叫黔夫的,派他守卫徐州,燕国人对着徐州的北门祭祀求福,赵国人对着徐州的西门祭祀求福,迁移而请求从属齐国的有七千多家。我…  相似文献   

2.
刘翔 《人民公安》2023,(22):42-45
身高1.68米的冯逸璇,英姿飒爽,一束马尾更显得干练利落。说起话来那悦耳的嗓音,甜美的笑容让人一看就是一个极具亲和力的邻家小姐姐。她笑着说:“我姓冯,同事与朋友都叫我‘二马姐’。呵呵,我也挺喜欢大家这么叫我的。”回忆起自己怎么会走上从警之路时,冯逸璇说:“这是我和警察的缘分吧!”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绥中县民政局局长陈巨的父亲前些时病故,这场丧事怎么办?全家及亲友展开了一场争论。老人生前有5子4女,加上第三代共31人,论条件在绥中也是数得着的。有的说,我们这么多子孙后代,论理说应该好好办办,老人辛苦一生应叫他风光风光;有的说,咱们也叫两伙鼓乐队吹几天,子孙后代及亲友都披麻戴孝。陈巨山听后,认真地对全家说:“我们子女大多数是国家干部、共产党员,在处理父亲的丧事上,我们要带个好头。父亲生前我们在各方面都对得起老人,不管丧事办得怎样,老人也不会怪罪。况且国家一向提倡移风易俗、文明节简办丧事,我们…  相似文献   

4.
家暴猛如虎     
张骅 《民主与法制》2007,(9S):18-19
面对家暴猛如虎这个沉重话题,我想起年轻时交往过的一对夫妻。发生在这对夫妻身上的事,让我领略了什么叫做家暴。那个男的姓黎,女的叫小门,与我和妻都熟稔。小黎是个高个子,面色白皙,算得上帅小伙了;人也聪明,上电大时他每门功课都是一考而过。但就是这么个儒雅青年却是个打老婆的好手。小黎头回打老婆是在他们去上海度蜜月期间。两个新人住进了小黎的亲戚家,  相似文献   

5.
狄马 《同舟共进》2011,(6):76-78
中国历史上曾有这么一个人:他生前声名远播,弟子遍布天下,死后却突然变得无声无息,既没有弟子替他整理著述,也没有人继承他的衣钵,甚至连生平、籍贯都渺不可考,后人只在批判他的文章里知道他叫杨朱,是当时一个影响巨大的思想家。大到什么程度呢?  相似文献   

6.
馨扬 《辽宁人大》2007,(4):32-33
王勇是沈阳市皇姑区公安分局陵北派出所所长,沈阳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皇姑区第十五届人大代表。他曾获得皇姑区人大优秀代表,沈阳市十大杰出民警,辽宁省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王勇常说:“老百姓选举我当人大代表,对我寄予了重托与厚望,我不能辜负他们。凡是老百姓的事,我都要管。”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相似文献   

7.
边红宅,男,28岁,河北唐县人,现任北京市文安保安分公司驻清华大学保安大队长。 边红宅有个小名叫霍霍,他并不知道最先是谁这么叫起来的,也不知道这两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但他喜欢别人这么叫他,因为这样听着亲切,也因为这样能给他一种回家的感觉。 霍霍的保安之旅应该说是一帆风顺,91年底来京在北京大学当了3个月的保安员,紧接着就升任为班长,92年下半年又调任清华保安班班长,之后更是一路飚升,一直到了现在的保安大队长。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霍霍感觉很幸运但却也并不惊讶,因为只有他自己知道荣誉与收获背后的…  相似文献   

8.
在省级残联领导干部中,我最早结识的就是张子泉理事长。那还是1994年远南运动会开幕前,我初到残联,初次出门——带领一个中央记者团赴山西采访——在太原有一个运动会的柔道训练基地,张子泉负责接待,那时,他任副理事长。在省级残联领导干部中,我见面次数最多的还是张子泉理事长。跟山西有缘,这10年间,我去山西的次数难以胜数,几乎每次子泉理事长都要出面,哪怕只是招待我吃一顿饭。当然,也有时间长的,1996年子泉理事长与我一起采访时任山西省委书记的胡富国时,我们朝夕相处几近一个星期。这些年,我几乎每年都会收到子泉理事长的贺年卡——无论如何,他是一个省厅级的干部,而我,只是一个普通记者,这里,有领导的关怀,但也有朋友的情谊吧,至少我这样认为,尽管有些高攀了。我这么说并不过分。从某种意义上讲,张子泉不是个容易接近的人。与子泉理事长相交这么多年,我知道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如果在残联任职也算一种仕途的话),他1990年就担任了省残联的副理事长,直到去年才得以“扶正”,其间几经起伏。但从外表上你看不出他的任何变化,甚至包括他的容貌,这是一种宠辱不惊的胸怀,但也算一种深藏不露的城府吧。说句实在话,这么多年我对子采理事长的感觉,有一个词能很准确地形容:敬畏。但去年10月底,我去山西运城  相似文献   

9.
树高千尺     
覃树发 《当代广西》2005,(11):62-62
春天,满山遍野都是一簇簇、一蓬蓬鲜红鲜红的花儿,远看像燎原烈火,近看像一串串殷红的玛瑙,把大地、青山映个通红,难怪人们都管她叫“映山红”!在炮火轰鸣、硝烟滚滚的朝鲜战场,满山遍野盛开着映山红,朝鲜老乡们管她叫“金达莱”。起初并没有引起我特殊的喜爱,可是,时过不久,我便对她产生了一种珍爱,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珍爱不仅没有减淡,反而愈加增浓……那年,我们连有一个年龄、个头、长相都跟我差不多的电话员。一位壮乡青年,他叫韦一平。人们都说我和他像一对亲兄弟。他,最喜爱映山红,无论我们移防到哪里,只要一驻下来,小韦总是喜欢从野外採摘几枝,插在他那用炮弹壳做的花瓶里或是用美国鬼子钢盔制作的花盆里。“你就这么喜爱映山红?”我好奇地问他。“这花本名叫作杜鹃花。每年春天,我们壮乡遍山遍坡地盛开着。她象征着和平、美好和爱国志士对祖国的赤诚盛情!民族英雄文天祥,就曾写过这样两句诗‘从今别  相似文献   

10.
“自杀?我不相信!” 阿伦·潘福德说。这时,他并没有看着那个也叫阿伦的伙伴。他叫阿伦·瓦斯莱。在十八区警局的三楼,大家都叫他们大A小A。  相似文献   

11.
我们这批新招的民警中,谁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只是按“师傅”(老民警)们的叫法,称他“黄军裤”。他总是穿着一条八三式的绿警裤。其实那并非是军裤,也非黄色的,但大家习惯这么叫,我们也这样称他了。每逢他来,各办公室的老同志,都赶快喊:“快关门!黄军裤来了!”“黄军裤”每次来局里都浑身酒气,提着半瓶劣质酒,疯疯癫癫地找人说话,特别是见到穿警服的,更说个没完,但是没有人搭理他。若是有人搭个腔,他就越发地来劲。有一次我看他那样子可怜,好心地劝他:“老师傅!快回家吧!这是公安局,我们在工作呢!”他吼叫起来,“什么?公安局!我知道!老子…  相似文献   

12.
吕晓 《公民导刊》2004,(2):28-28
李正吾死了。人们心目中那个爱管闲事的老头,就这么去了。我见过几次李正吾。他是一个干瘦的老头,胡子有点乱,一年四季都穿的蓝布衣服也有些脏。  相似文献   

13.
成龙故事     
在香港,公众对成龙的称呼都是成龙大哥,据说从董特首到老大爷都这么叫他,对于成龙,这样的称呼其实是他努力多年后,得到的别人对他的尊重和认可。  相似文献   

14.
《新东方》2005,(10):51-51
孔子的学生子贱有一次奉命担任某地方的官吏。当他到任以后,却时常弹琴自娱,不管政事,可是他所管辖的地方却治理得井井有条,民兴业旺。这使那位卸任的官吏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他每天即使起早摸黑,从早忙到晚,也没有把地方治理好。于是他请教子贱:“为什么你能把该地治理得这么好?”子贱回答说:“你只靠自己的力量去进行,所以十分辛苦;而我却是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15.
妻子的绰号     
<正>你也许不会相信,我与妻子相濡以沫,同甘共苦三十多年了。至今,我一次都没有正儿八经叫过她的官名。日复一日,我对她的称呼都是"娃二头""黄傻儿""你娃二""你这妹崽"之类绰号。妻子对我的称呼总是心领神会。不论在家或出门在外,她总是笑吟吟地接纳,毫不理会"绰号"的意味。我和妻子是初中同学,又是一个生产队的。七十年代,我们还不懂得什么叫爱情,只是相互间心底都有那么一点好感;初中还没毕业,我就应征入伍到西藏当兵去了,一去就是六年多。1976年,我从部队回家探亲,也没有人撮合,好像早就有个约定似的,自然而然我和她就明确了那种关系。19了8年5月,我退伍返乡,她不顾家人的反对,收起一黄布挎包换洗衣服,毅然嫁到我家。妻子在家是"幺女",小名"黄四妹",外人都这么叫。而我却昵称  相似文献   

16.
钟兆云 《文明大观》2003,(10):17-19
提起歌剧《江姐》,自然要讲到老艺术家阎肃。阎肃是河北人,生于1930年。20世纪50年代他参军到文工团时,不是演戏就是唱歌跳舞,整天都是乐呵呵的,加上他平时爱开玩笑,大家总觉得他不够严肃,以致于后来他在戏中扮演反面角色,人们也总想发笑。他一气之下,说:你们也别老说我不严肃,干脆我改名叫阎(严)肃得了。  相似文献   

17.
敖林 《今日广西》2008,(6):68-69
17岁的时候,我开始喑恋一个叫江汉平的男生。所有的女生都在背地里喜欢他,还打探到他喜欢莫文蔚那样的骨感美人。 我不是骨感美人。相反,我胖得要命,同学都叫我“肥肥”。 沈原就是这样的一个骨感美人。沈原是我们的班花,她叫我“肥肥”的声音又脆又响。每次听到她的声音,江汉平就会回过头来。他的眼睛里有一抹让人沉醉的温柔,那抹温柔,是给沈原的,  相似文献   

18.
一天.一位同志给我打电话,说我有个老同学骨折住院了,叫我一起去看看。那位老同学快50岁了,是一个单位的中层领导干部。看到我们,这位老同学懊丧得很.说自己下雨天滑了一跤,到医院检查、拍片,结果发现腰椎骨折了。医生还说他有骨质疏松症.要他卧床休息2个月。他十分不解,怎么这么轻轻地摔一跤就会骨折了?我对他说:“这主要就是因为你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9.
望着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我的心中充满了忧虑。下午两点半召开《科技致富农牧业实用技术丛书》编委会议,现在已经二点十分了,雪大路滑,大家能按时赶来吗?尤其是他。正当我暗自诅咒这鬼天气时,一个身材高大、步履稳健的老人第一个来到会场。我感动,又有些过意不去,忙说:“我还担心您来不了,这么大雪。”他说“我答应一定要来的,怎么能不来呢?”他就是全国知名蔬菜专家年近八旬的林维申教授。为了丰富军民的菜篮子,几十年来他不停地奔波在边防哨所、农村牧区,即使退休也没清闲地在家安度晚年。国内、国外、区内、区外,到处都留…  相似文献   

20.
家住晋江陈埭镇鹏头村的村民丁基雄半个多世纪来一直独居在古厝,起因却是幼年时期的一次跌伤,正是那次不幸导致了他下身瘫痪。他说:“记不清是哪一年跌伤的,那时我还很小。这么多年来就一直在家坐着,想动也动不了,只有要理发或者村里有剧团来演戏了,才会叫人背自己去,要不一年到头都不出门。这辈子最大的变化就是今年晋江慈善总会给我送来了一把轮椅,天气好的时候,能叫人带我出去走走。今后也再没什么特想做的事了,如果有条件的话,我想到外面的、远的地方去看一看这世界变什么样了。” 晋江慈善总会成立近两年来,共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