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领是什么?     
“白领”一词在这10年间窜红,都市上班族对这词儿早已不觉陌生。然而,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白领”?“白领”这一职业阶层在现阶段的中国真的形成了吗?这一阶层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又起着怎样的作用?欢迎各位加入“话说白领”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Polis?,读音“波里斯”,意为“城邦”。何以言怪?读者诸君在广州街头进入消费行为的时候,不妨注意注意那些个诱人掏腰包的名字……有一回鞭炮声震得笔者耳朵生疼,只见一块红木匾上的红绸徐徐滑落,“××海鲜城”五个烫金大字熠熠生辉!在一片喧闹声中,笔者采访了此“城”的老板H君。“为什么叫××海鲜城,而不叫馆、楼、店?”“潮流兴。我接手搞之前就叫店,但蚀得很惨。现在什么都兴叫城,你看,”他指了指沿路的店铺继续说,“这叫精品电器城,那叫家私城。他们的生意确实不错。不怕命不正,最怕起错名。做人如是,做生意也同样道理。”  相似文献   

3.
信息窗     
《论市场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问题与分析》(O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Market Socialism:Es-says and Analyses;James A.Yunker;Ashgate,2002).自由市场经济能有效地与国有大企业结合在一起吗?“市场社会主义经济”这样一种经济体制其利弊是什么?本书讲述了作者对于“市场社会主义经济”应如何运作这一问题的最新考察。本书集中了作者14篇关于市场社会主义的文献,对于激进经济学、经济体制比较和社会主义经济等领域的研究人员来说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4.
热线综述     
《南风窗》1996,(1)
元旦伊始,“城市故事热线”与她的读者一起迎来了喜气洋洋的新一年。去年10月,我曾经在“热线”中告诉读者,如果谁愿意与我们同行,请来信告诉我。几个星期里,几百封信函应约而来,在一个又一个深秋的黄昏里,我坐在办公桌前拆信,心中一片收获的喜悦和温暖。亲爱的朋友,收到我的贺年卡了吗?收到我的祝福了吗?你们的名字,已经被录入电脑,记进了我们的“热线档案”,在新的一年里,请您随时留意“城市故事”专栏,也请您随时留意您的信箱,我们将随时与您联系。为了丰富我们“城市故事热线”的内容,更详尽地回答读者提出的问题,从今年1月号起,“热线”推出每月一个策划专题,为渴望帮助的读者解难答疑。这一期,我们的专题是:面对高考。针对冯江同学和许多中学生及其家长们面临高考的压力和困惑,我们编发了“高考‘状元’成功秘诀”一稿,希望能对有关读者有所帮助和启发。读者朋友,您有什么问题,有什么疑难,请来信告诉我们,让我们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5.
走过     
晨声 《工会博览》2006,(2):37-37
大概是上午九点多钟的样子,突然听见陈老板在那边屋里对我爱人说:“覃姐,给您端几个饺子来。”我爱人说:“您自己吃吧。”陈老板说:“也不是个什么好东西,不晓得好不好吃?您儿子回来了,就叫他下去吃。”然后,我就听见爱人谢过陈老板,把陈老板送下了楼。这个陈老板,就是我们的  相似文献   

6.
王正超 《工会博览》2006,(16):13-13
北京读者王女士来信询问:去年街道职介中心把我们十几个人介绍到一家私营企业工作,每月基本工资650元,完成每月销售定额后有奖金,加班有加班费并缴纳各项社会保险。可是实际上,我们月工资能拿到手的也就550元;不管什么节假日加班,一律每天只补贴25元。我们找到老板,老板答复说,如果加上加班费、节假日补贴等,我们的实际收入已大大超过最低工资标准。请问:老板的答复正确吗?  相似文献   

7.
1994年秋,干完一天工作的广州人在下班的路上习惯地涌到报摊前,选几份报纸带回家看。这几天,细心的读者发现,挤在报摊中的C报不见了。报社怎么了? 另一家报社的办公室里空空如也,记者们被请到会议室,说是有重要事情宣布…… 一名编辑刚刚到一家刊物报到两个月,便又在打电话找工作了。  相似文献   

8.
《南风窗》1992,(9)
在不久前的一个读者评刊会上,我问大家:你们印象最深刻的栏目是哪一个?一个读者不加思索就脱口而出:《上班一族》。我问:喜欢它什么? 答曰:亲切、贴近,讲出我们想讲而又表达不出的话儿。我觉得这是对编者的最高褒奖。可同时也有热心读者给编辑部写信说:《上班一族》初看还挺新鲜,可翻来覆去就那几套,一看再看就令人厌烦了。我们听够了那些倾诉、发泄。我觉得这是对编者的善意警告。反映上班族的生活、让上班族有个说话的地方,是我们办这个刊  相似文献   

9.
李志军 《南风窗》2011,(11):73-73
如果将历史比作一本书,奥萨马·本·拉登(Osama bin Laden)的死可能并不是这本书的终结,但却为华尔街有来经受的最大一场人类悲剧的重要一章画上了句号。整个事件的始末,都给我们上了一堂投资课。投资启示一:如何让投资组合免受突发事件的冲击?不管是十年前拉登策划的"911",还是十年后拉登殒命的消息传来,都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动荡。我们可以看到,类似突发事件一般会对市场形成短期冲击,但从长远来看,市场依然会回归  相似文献   

10.
问到什么对他搞策划最有帮助?他说:“读书。”五克,是深圳明天策划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中国策划业的一匹黑马。  相似文献   

11.
读者信箱     
河南读者王女士来信询问:我是一名已怀孕3个月的打工妹,因所在企业准备转产,恰恰我与老板签的劳动合同也已到期,老板便以我的合同期满为由终止劳动关系。请问:遇到这个情况我该怎么办?根据王女士来信作如下回复:《劳动法》在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中,对“三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女职工给予了特殊保护,即:对“三期”内的女工,企业不得在女工无主观过错的情况下,与其解除劳动合  相似文献   

12.
《硬球》一书即将由新华出版社推出,审校者约我写译序,是因为我写过一本书,介绍了中国传统政治中的潜规则;而这本美国人写的书,介绍了美国政界的赢家策略和幕后规则。两个大国,同一个领域,同样一些未必明说的东西,究竟有何异同?这个话题确实是一个有意思的开场白。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许多在中国历史中屡见不鲜的东西。 作者讲了一个故事。在美国参议院工作期间,他发现,每当人们的生活费用上升、生产进一步发展的时候,国会就要周期性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于是作者为自己的参议员老板起草了一个提案,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是广大读者共同的窗口。你想通过这个窗口看见些什么?你希望了解什么?证实什么?解答什么?请向本刊这个栏目点题吧。我们有一批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机动记者,他们将乐意为你们去采访那些大家关心的题材,去报告那些众人感兴趣的事情。这一期本刊应读者卢军的要求,请特约记者伍海谷写了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14.
一、物质,还是文化?什么是“物质文化”?“物质文化(Materi-al Culture)”这个术语涵盖了相当广阔的范围。它究竟是一种文化门类,还是一种物质形态,是一种特殊的研究对象,还是一种研究方法?如果从定义上看,对于“物质文化”的理解首先和我们对于什么是物质的理解息息相关。如果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中国知名企业、富豪开始用又一种面目完成他们的再度知名。他们的财富源泉、发家历史、经营手段遭到质疑,继而光环消失,诸多黑洞浮出水面,如不诚信、造假账、违法经营、欺骗投资者和消费者等等。大浪淘沙,这样的队伍中不仅有那些暴发户式的速成企业,有刚刚在海内外上市的新兴企业,也有一些多年来一直风云际会的主流企业。而且,从趋势看,还会有更多知名企业的问题暴露出来,在“透明度”和“真实性”的拷问下体无完肤。 这是为什么?这又意味着什么?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充满悲凉。  相似文献   

16.
光伏业浮沉     
李雷 《南风窗》2012,(21):79-81
2012年对于中国的光伏产业来说,注定是一个黑暗的时期,是什么,让一个几年前在政府、投资者、企业口中激情慷慨,红红火火的产业,走到了今天这一步?风光过后是哀伤。2012年对于中国光伏产业来说,注定将是一个不寻常的年份,美国、欧盟接连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光伏出口风雨飘摇;破产、倒闭、裁员、降薪,种种负面消息席卷整个行业,可以说,这是最黑暗的时期。是什么,让一个几年前在政府、投资者、企业口中激情慷慨,红红火火的产业,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相似文献   

17.
华山论富     
徐瑞娥 《法制博览》2011,(18):79-79
“最近要求加入咱们丐帮的人越来越多,有辞了职专门准备来讨饭的白领,还有在校大学生想做兼职乞丐,甚至有海归也想报名……”鲁长老向洪七公汇报道。“什么?虽说如今工作难找,也不至于那么多高素质人才都想投奔丐帮,又不是兵荒马乱。”洪七公十分纳闷。鲁长老从布袋里掏出几本书,  相似文献   

18.
正《我在故宫修文物》这本书写的是故宫里的文物修复师。看了这本书后,改变了我对工匠精神和"文物修复师"这个职业的认识。近两年,"工匠精神"是个热度很高的词汇。但是,什么是匠人,什么又是工匠精神,在我的头脑中一直没有形成准确的概念。看完《我在故宫修文物》这本书后,我清楚地意识到,这些修复师显然就是我要寻找的匠人,他们身上的特质正是工匠精神的完美诠释。首先,他们有"匠技"。这些修复师或者擅长装裱、临摹几百年上千年前的书画,或者可将木器、铜器修复得尽善尽美,或者可以让宫廷收藏的各类钟表重新焕发活力。  相似文献   

19.
印度,一个神秘古老充满哲学和宗教气息的国家,漫长宁静的恒河千古不变地流淌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给智慧的印度人民带来了圣水,也把这个伟大的文明带进了21世纪的现代世界。印度是令人神往的,不仅因为几千年的文化沉淀,而且因为人人都在说印度崛起了。崛起的印度是个什么模样?除了发达的软件业、核武器、卫星上天以外,印度还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相似文献   

20.
有一位留美的计算机博士,毕业后在美国找工作,结果好多家公司都不录用他。思来想去,他决定收起所有的学位证明,以一种“最低的身份”再去求职。不久他就被一家公司录用为程序输入员。这对他来说简直是“高射炮打蚊子”,但他仍干得一丝不苟。不久,老板发现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非一般的程序输入员所能比。这时他才亮出了学士证,老板给他换了个与大学毕业生对口的专业。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时常能提出许多独到的有价值的建议,远比一般大学生要高明,这时他又亮出了硕士证,老板见后又提升了他。再过了一段时间,老板觉得他还是与别人不一样,就对他“质询”,此时他才拿出了博士证。此时老板对他的水平已有了个全面的认识,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不是吗?人不怕被别人看低,而怕的恰恰是人家把你看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