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承接来自先进区域的转移产业是落后区域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国际产业转移和区际产业转移由于转移路径、涉及因素不同,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存在差异。国际产业转移使落后区域形成外资带动型发展模式,而区际产业转移中政府发挥了重要引导作用,落后区域在产业承接中形成政府协助下的先进区域带动型模式。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面临"双重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中西部地区的区情决定了不能重复东部地区的外资带动型模式,但经济全球化决定了中西部不可避免要与国际产业转移产生联系,因此中西部要对国际产业转移进行有效承接,而最终实现区域产业升级和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主动力在于区际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2.
按照梯度理念承接产业转移,欠发达地区只能承接发达地区产业升级后即将丧失竞争力的产业类型.其必将使欠发达地区陷入"承接--落后--再承接"的窠臼,不仅难以真正承接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而且江西也难以实现中部崛起.东亚模式、珠三角模式和苏州模式等典型产业承接模式告诉我们.承接区域以政策制度化、创新网络化、人才本土化和资源优势化,充分利用区域的后发优势、比较优势、区位优势、市场优势、竞争优势和潜在优势,竭力延纳和承接高新技术产业的溢出效应.以江西新余经济开发区为例,江西打造高新技术产业承接热地应在承接理念由梯度承接向顺势承接更迭的基础上进行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3.
刘瀑 《求实》2016,(1):46-52
中部产业集群逐渐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其升级过程必定与承接产业转移这一大趋势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剖析承接产业转移中阻滞产业集群升级的"核心刚性"基础上,从动态能力视角构建基于组织过程、战略定位和演化路径的产业集群动态能力分析框架,阐释产业集群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实现升级的基本机理,政府需要从协同发展中小企业、完善集群网络和培育集群动态生产要素等方面,培育中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核心动态能力。  相似文献   

4.
对兵团目前产业承接实践的认识和评价,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兵团在跨越式发展中增强产业承接能力实现有序承接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立足于自身实际,实施积极的产业承接战略,强化自身发展能力,紧紧围绕特色和优势采取有效措施突破障碍与不足.以“承接→转化创新→提升”培育内生动力,切实提高产业承接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兵团跨越式发展的产业后劲,进而推进转移方和承接方构建产业优化、优势互补的互利双赢格局.  相似文献   

5.
胡沐 《理论建设》2011,(1):72-75
芜湖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双核之一,在示范区的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按传统理论,芜湖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然而,比较优势的发挥是否是芜湖当前发展的唯一选择?本文基于‘集聚优势’理论,对芜湖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思想进行梳理,并提出进一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服务业外包作为服务业国际转移的重要形式备受关注,中国承接服务业外包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我国参与国际服务产业分工协作,提升服务业国际产业链条地位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建立外包比较优势决策模型,研究目前中国承接服务业外包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与服务业外包承接大国相比,中国承接国际服务业外包总体仍具比较劣势,但差距正在缩小,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承接服务业外包业务不同部门间存在结构失衡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赵晋 《世纪桥》2011,(9):135-136
近几年,陕西省以其独特的成本优势、人才科技优势、产业优势以及政策方面的支持吸引了众多东部企业前来投资,承接东部地区地产业转移会给陕西省带来集聚经济效应、技术溢出效应以及产业结构的成长效应等诸多好处,但是要想更好地做好东部产业转移的承接,还需要政府在承接理念、投资环境建设和宏观调控方面的积极推动。  相似文献   

8.
区际要素流动与产业转移相辅相成,劳动力流动和资本流动对产业转移的影响是相反的,劳动力流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一个国蒙内部的区际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包括"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九省二方"在内的我国省区间的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存在劳动力流动规模大、趋势强、资本反向流动、产业结构趋同化等特点和问题.在劳动力和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要顺利实现"泛珠三角"区域内的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整体优化和协调发展,需要合理引导区际要素流动.  相似文献   

9.
陶宗华 《江淮》2012,(5):44-45
2011年,皖江示范区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目标,完善示范区规划,强抓招商引资,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推进园区扩容升级,承接产业转移规模扩大、质量提高,品牌效应和示范效应进一步彰显,区域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0.
《江淮》2010,(7)
<正>皖江城市带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发展区域,具有环境承载能力较强,要素成本较低,产业基础和配套能力较好等综合优势。国务院批准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是我国第一个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战略规划。建设皖江示范区,是顺应国内外产业转移新趋势,探索建立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的客观需要,对促进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1.
正在国家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部署指引下,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已成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力量;承接产业转移是落后地区完善产业体系、转变发展方式、缩小发展差距的难得机遇和重要途径。近日,宁夏银川-石嘴山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得国家批复被确定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是继安徽皖江城市带、广西桂东、重庆等九个示范区之后的第十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石嘴山市作为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  相似文献   

12.
技能型人才短缺已成为全国普遍性问题。在WTO效应显现,经济竞争全球化,世界产业的第三次大转移和"中部崛起"的背景下,湖北省由于技术工人和技能型人才整体队伍的缺乏,使传统产业的提升失去支撑,将影响湖北省承接世界产业转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发展“飞地经济” 承接产业转移——以安徽宣城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建设》2010,(4):35-39
"飞地经济"作为一种突破行政壁垒,实现产业从高梯度区向低梯度区转移的新型合作发展模式,有着很强的生命力。本文以安徽宣城市为例,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就发展"飞地经济",承接产业转移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疆地处我国西部边陲,地理位置相当特殊,是我国辽阔疆域的重要屏障,战略地位极为重要。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新疆的发展倾注了极大热忱,对新疆各项事业进行了大量的对口支援,促进了新疆社会经济取得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跨越,对维护国家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保障。当前,第三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拉开了序幕,并作了战略部署,具有高瞻远瞩的划时代意义。在这种大发展的背景下,研究基于国家对口支援背景下的新疆承接产业转移问题显得尤其重要。国际经验表明,产业转移作为国家和地区之间实现经济合作的重要形式,是拉动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且产业转移到承接地,会受到当地各种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和约束。所以,新疆如何将本地优势与承接的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快提升新疆产业竞争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发展增长极,成为必须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建设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怀化经济社会发展中难得的历史机遇。鹤城作为怀化唯一主体城区,应该发挥优势、主动作为、科学承载、争创示范,力争建成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在承接上做文章。近年来,鹤城区委区政府依托区位优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不断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初步走出了一条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子。承接总量不断增加。从转移的类别看,共承接转移产业(项目)141个,其中高新技术企业8家;从转移地域来看,承接长三角16个,珠三角11个,京津冀22个,成渝城市群13个,其他79个;从产业转移带动生产要素和服务机构来看,引进资金36.52亿元,引进科技人才448人,企业家1人,高级管理人才47人;引进研发机构8家、专利服务机构8家、教育培训机构2家、工业设计机构1家。承接载体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16.
创新试验调整结构 “三区”并进科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接产业转移、加强自主创新、增添发展新优势,是安徽在中部崛起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全力打造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通过开放开发,整合区域内外的产业资源、创新资源和旅游文化资源,"三区"迸发,探索一条边试边行的"产业转移+自主创新+文化旅游升级=跨越式发展"的全新路径,从而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蒋湘晖 《新湘评论》2008,(12):30-30
茶陵县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事关全局的工作来抓,以产业转移的大对接,促进园区经济的大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大提升,实现经济社会的大进步。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积极主动地承接产业转移,已成为后发展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产业集群视角下,山西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是:积极发展外向型产业集群,吸引产业转移;选择性地承接产业转移,以产业转移带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承接产业转移做好服务;改善产业环境,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县域经济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中担负着重要任务,是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石。"如何紧紧抓住难得机遇,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积极有效地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不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我们当前必须认真做好的一篇大文章。结合当阳市实际,要在"五个提升"上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蒋湘晖 《学习导报》2008,(12):30-30
茶陵县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事关全局的工作来抓,以产业转移的大对接,促进园区经济的大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大提升,实现经济社会的大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