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双重价值关系。自然以它的过程、力量影响社会,直接、间接地由它自身或在人的参与下对社会发生作用。人同时也对自然界发生作用。人的生存资料不是从自然界现成得到的,而是通过改造自然对象的活动来获得。人由于受自身的认识能力和社会条件的限制,造成人对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人与自然是伙伴关系,人类应该调节自身行为,积极寻找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和途径,使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获得双赢。  相似文献   

2.
通过人口和谐推动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社会和谐的主体,促进社会和谐首先要解决好人的问题。统筹解决好人口发展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13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为此,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等问题,做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工作。一、人口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人口发展与社会和谐有着极其密切的相关性。和谐社会是指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的状态。这个发展过程中人成为发展的受益…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并不否认矛盾和冲突的客观存在,承认并正视突发事件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存在,是真正实现社会和谐必须具有的理性认识。在认清突发事件的本质及其存在意义的前提下,通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的角度探讨突发事件的应对思路,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长期的工程,须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须重视人的精神利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也是利益矛盾能够得到有效化解的社会,因此,它必须重视人的精神利益。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精神利益对协调利益关系、加强道德建设、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人的活力、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构建和谐社会不能忽视人的精神利益。  相似文献   

6.
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是人际关系和谐。和谐社会的核心和根本问题,是人际关系之间的和谐,它指的是社会各阶层的存在状态以及相互关系的状态是协调顺畅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其核心是三个方面:充分发挥潜能或者能力;根据贡献应得的利益;人们和谐互动的关系。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结果,也是最根本的标志。第一,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它首先涉及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主义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离不开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是以一定水平的生产力状况…  相似文献   

7.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人与自然发展的冲突,是人类自身的行为造成的。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基本前提,发展循环经济是防范和解决人与自然矛盾与冲突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社会和谐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矛盾综合作用的集中表现和结果。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道德建设、法律法制等等,对社会和谐的形成和发展都有重大作用,但起基础作用的是经济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性质、水平和发展的要求,对社会和谐具有决定性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经济基础也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和谐.审美文化具有三大功能,即人格建构功能、情感传达功能和美化关系功能.审美文化能促进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准备.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的现代发展,也就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发展。即在一个和谐有序的生态环境中实现人类自身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它不但应该关注和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而且更应该关注和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